宝马5系跌破29万,四月份车市价格战要卷土重来了?
作者:江瀚
说起最近几年汽车市场的价格战,相信很多人都是记忆犹新,就在我们看到2025年不少车企都在技术创新上发力而不是专注于价格战的时候,却又有媒体曝出宝马5系的价格跌破到29万,一口价又开始席卷,似乎价格战又要卷土重来了?
一、宝马5系跌破29万?
据财联社的报道,继合资品牌掀起“一口价”促销潮后,部分自主品牌相继跟进。如今,传统豪华品牌通过更为“极端”的方式加码车市“价格战”。
财联社记者在探访多家位于北京的宝马经销商后获悉,宝马5系终端价格已行至“历史冰点”。“如果您选择银行或宝马金融分期购车,最便宜的车型(525Li M运动套装)可以给您29.3万元的裸车底价。”一位宝马4S店销售人员表示,“这个价格还可以往下继续谈,我可以去申请,现在的现车很多。”
作为参考,宝马525Li M运动套装的指导价为43.99万元,最新优惠幅度近15万元。
更早些时候的4月2日,福特纵横针对全新福特领睿、领裕插电混动SUV推出“一口价”政策,其中全新福特领睿PHEV 14.28万元起,最高优惠幅度3万元;全新福特领裕PHEV 16.98万元起,优惠幅度3.7万元。次日,上汽名爵MG7推出全国限时一口价——10.99万元起,且可叠加享受品牌置换补贴至高8千元。
在已披露的2024年财报中,多家上市车企将“价格战升级”视为企业利润下降的主因之一。北汽蓝谷表示,(亏损扩大)主要原因包括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激烈,价格战升级挤压利润空间等;上汽集团称,因燃油车市场下滑、价格战持续升级,公司销售收入减少,毛利下降。
二、四月份车市价格战要卷土重来了?
当前,在看似价格战缓和的大背景下,宝马 5 系跌破 29 万的消息却一石激起千层浪,让人不禁猜测,四月份车市价格战是否要卷土重来?
首先,目前整体车市价格战倾向确实在降低。随着市场的发展和成熟,消费者的购车观念逐渐理性,不再仅仅关注价格,对车辆品质、性能、智能化配置等方面也有了更高要求。同时,车企也意识到单纯的价格战并非长久之计,过度降价会压缩利润空间,影响企业在研发、生产等环节的投入,不利于长期发展。例如一些头部新能源车企,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逐渐在市场中站稳脚跟,不再依赖低价策略吸引消费者。
然而,对于那些自身竞争力不强的车企而言,价格战仍是有力的竞争手段。这些车企在技术研发、品牌影响力等方面与头部企业存在较大差距,产品缺乏足够吸引力。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分得一杯羹,只能通过降低价格来吸引价格敏感型消费者。以部分二线合资品牌为例,在面对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冲击时,由于产品更新换代慢、智能化水平低,只能不断加大终端优惠力度,靠价格优势来维持销量。
其次,宝马5系跌破29万,这一消息无疑在豪华车市场引起了轩然大波。作为中大型豪华车的标杆车型,宝马5系一直以来都是消费者心中的理想选择。然而,如今其终端价格却降至历史最低点,优惠幅度接近15万元,这无疑是传统豪车市场的一次重大变革。
这一变革的背后,是市场向新型汽车转型的大势所趋。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和智能化技术的不断进步,消费者对于汽车产品的需求也在发生深刻变化。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传统燃油车的性能和舒适性,更加关注汽车的智能化、网联化以及环保性能。因此,传统豪车品牌为了保持市场竞争力,不得不放低姿态、大幅降价,以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关注。
第三,随着市场价格战的不断升级,车企之间的竞争也必然会呈现出分化的趋势。对于竞争力更强的车企而言,他们更加注重产品的技术创新和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打造。这些车企会加大在车机系统、AI技术、创新性能等方面的研发投入,以提升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和用户体验。而对于竞争力较弱的车企而言,他们可能更加依赖于价格战来抢占市场份额。这些车企往往缺乏核心技术和差异化竞争优势,只能通过降价促销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然而,这种竞争方式往往是不可持续的。长期来看,过度依赖价格战会导致车企利润下降、财务状况恶化,甚至可能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第四,对于车企来说,想要避免陷入恶性价格竞争,打造自己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才是关键。一方面,要加大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特别是在新能源和智能化领域。例如,加大对电池续航技术的研发,解决消费者的里程焦虑;提升自动驾驶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让智能驾驶真正为消费者带来便利。另一方面,车企还可以在产品设计、用户体验等方面进行创新,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