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味一哥”绝味财报交最差年报,2024年营收降近14%净利跌49%
2022年,绝味食品曾提出2025年百亿营收的宏伟目标,如今来看,其与这个目标却正在渐行渐远。
4月9日,绝味食品发布2024年报,这可能是其自2017年上市以来最差的财报。
2024年,绝味食品全年营业收入为62.57亿元,同比下降13.84%,延续了上半年的颓势;归母净利润为2.27亿元,同比下降34.04%,扣非归母净利润2.03亿元,同比下降49.39%。
特别是第四季度,绝味食品的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单季度营收仅为12.42亿元,为全年最低,归母净亏损达2.11亿元,直接拖垮全年业绩。
卤味行业的整体增长放缓是绝味食品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和红餐产业研究院的数据,卤制品行业2018年—2023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仅为6.42%,2023年市场规模约3180亿元。
而绝味食品的主要营收来源卤制食品销售业务增长乏力,2024年营收为52.24亿元,同比下降13.67%,营收占比为83.49%。
同时,如今绝味食品的盈利水平已较2021年9.81亿元的峰值水平萎缩超过七成。
尽管原材料成本下降使得营业成本从2023年的54.63亿元同比下降20.43%至2024年的43.47亿元,但是由于广告宣传费支出增加,2024年绝味食品的销售费用从2023年的5.41亿元同比增长23.31%至6.67亿元,拖累了净利润的表现。
根据公开资料,2024年7月,绝味食品推动品牌升级,并正式宣布范丞丞成为品牌成立19年来的首位全球代言人,试图以年轻化营销破局,但高昂的广告费用反而加剧了利润下滑。
绝味食品所面临的增长模式转型阵痛也导致了2024年公司的财务表现不佳。2020年—2023年,公司年末门店数分别为1.24万家、1.37万家、1.51万家和1.6万家,每年净增门店数保持在1000家以上。然而,2023年净增长门店数量已降至874家;2024年更是出现近年来的首次负增长。
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绝味食品的加盟商管理业务收入为6122万元,同比下降26.28%,集采业务收入为3.19亿元,同比下降38.47%。
与此同时,管理问题也成为制约加盟体系健康发展的障碍。截至4月10日,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绝味鸭脖的投诉量累计达到近千条,远超行业其他品牌,其中食品安全问题成为投诉的主要焦点。这反映出在万店规模下,绝味面临严峻的品控挑战。
2025年初,绝味食品更是陷入门店员工健康证造假的丑闻。据媒体报道,四川某绝味鸭脖门店的22名员工健康证均为伪造,涉事门店负责人通过非法渠道批量办理假证,甚至用于申请《食品经营许可证》。
该事件因涉嫌伪造国家机关印章被移交公安机关处理。绝味食品方面回应称,涉事门店为加盟商独立运营,但承认“暴露了加盟商管理不合规”问题。
面对主营业务增长乏力的困境,绝味食品自2017年起便积极寻求多元化发展,试图通过投资布局构建“美食生态圈”,先后投资了盛香亭、阿满百香鸡、帝煌烤卤等多个品牌。
然而,这趟多元化之旅并未如预期般顺利。据新浪财经统计,2022年至2024年间,绝味食品在投资上累计支出了超过50亿元现金,但投资收益却连续亏损,分别于2022年和2023年亏损9421.85万元和1.16亿元,成为业绩增长的沉重负担。
2024年,绝味食品开始调整策略,收缩投资战线,逐步退出非核心业务,将重心重新聚焦于卤味主业。财报显示,这一调整初见成效,2024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2.34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0.62亿元大幅改善。
尽管如此,由于被投企业利润波动,2024年投资收益仍亏损1.6亿元,占利润总额的-34.65%,这意味着2022年至2024年累计投资收益亏损超过3.7亿元。
截至4月9日收盘,绝味食品股价已跌至16.12元/股,公司市值仅剩97亿元。面对股价的持续低迷,绝味食品董事长兼总裁戴文军曾在去年6月向投资者致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