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港股的三只松鼠,如何应对食品安全及销售费用高涨难题?

财经三剑客 原创

2025-04-10 17:37

在资本市场上,三只松鼠再次迈出重要一步,计划于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与其在A股的辉煌历程相呼应。然而,在这光鲜亮丽的背后,三只松鼠正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与隐忧。

首先,从最新的年报数据来看,三只松鼠虽然实现了营业收入的大幅增长,但这一增长并非没有代价。三只松鼠2024年销售费用为18.68亿元,不仅远高于其他三项费用支出(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研发费用),且同比增长超过50%,占同期营收比也接近18%。

年报显示,三只松鼠销售费用主要由平台服务及推广费、职工薪酬、劳务外包、仓储服务费、其他五部分构成。其中平台服务及推广费2024年的支出为12.24亿元,占同期销售费用的比例超过65%;同比增长亦超过57%,超过同期销售费用总体的增长水平。这不仅反映出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也暴露出三只松鼠在营销策略上的过度依赖和效率问题。

更为令人担忧的是,三只松鼠的业绩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尤其是第二季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经营性净现金流均为负值,分别为-3476.51万元、-2.53亿元,这表明公司在某个时间段内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这种不均衡的业绩分布,无疑增加了公司的运营风险和市场不确定性。

在食品安全方面,三只松鼠更是屡遭诟病。近年来,公司多次因食品安全问题被点名,今年3月再次因面包发霉事件登上微博热搜。

通过查询黑猫投诉平台发现,截至目前与三只松鼠相关的投诉有4306条,其中多数与食品安全问题有关,如“网购到发霉食品”“吃出异物”“购买礼包孩子吃后生病”等。

这些事件不仅损害了公司的品牌形象,也对消费者的信任造成了严重冲击。尽管公司在年报中强调了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和投入,但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仍然让人对其质量控制体系产生质疑。

此外,三只松鼠的OEM模式也备受争议。年报显示,三只松鼠2024年OEM 产品(含税)的采购金额为44.82亿元,占主要采购内容金额的比例为51.22%。这种高度依赖代工生产的模式,不仅增加了产品质量控制的难度,也限制了公司在供应链方面的自主可控能力。尤其是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背景下,这种模式的可持续性令人担忧。

更令人惊讶的是,三只松鼠曾经雄心勃勃的“万店计划”如今已近乎破灭。三只松鼠截至2024年末线下门店累计开设333家,线下门店数量的锐减,尤其是加盟店数量的断崖式下滑,反映出公司在渠道拓展和运营管理上的严重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公司的市场覆盖率和品牌影响力,也对其未来的增长潜力构成了制约。

综上所述,三只松鼠在A+H上市的光环下,正面临着销售费用大涨、业绩季节性波动、食品安全频发、OEM模式争议以及线下渠道萎缩等多重挑战。这些问题不仅考验着公司的经营智慧和应对能力,也对投资者的信心和公司的长期发展构成了潜在威胁。在未来的日子里,三只松鼠能否成功应对这些挑战,重拾消费者的信任和市场的信心,将是一个值得持续关注的焦点问题。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