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挥舞关税大棒,石头科技如何成为“硬石头”?
文:互联网江湖 作者:刘致呈
4月3日,石头科技发布年报,实现营业收入119.4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03%,
实现净利润19.77亿,同比降了3.64%。
很明显,增收不增利。
资本市场方面,4月3日就开始跌,4月9日才有所企稳。此前2月份曾一度回到270元的价格,如今又跌了回去。
涨的原因不难猜,DeepSeek、机器人概念大火,当时科技股整体都在抬头。跌的原因也很直接,特朗普一纸书文,外贸市场掀起惊天骇浪,石头科技海外的营收占比为53.48%,其中北美约占30%。
这些都不是经营上的因素,而是外部影响。
外部因素不确定,谁也无法预料,但内部还是那个问题,扫地机器人市场摸到了天花板,新的曲线仍未找到。
跨界做家电,难度几何?
在过去一年,昌敬在石头科技高位时减持套现了9亿,市面上有人猜测,昌敬可能把钱投到了极石。造车的故事的确很吸引人,但奈何烧钱,竞争激烈,能不能活得下来,是个问题。
因此,不少投资人喊话昌敬,多关注石头科技。
但股价下滑时,昌敬回应很有意思,劝投资者要有耐心。
为什么不关注石头科技?可能是业务成熟了,也可能是行业天花板到了。
昌敬说,自己对石头科技主要关注生死问题。“如果这个事情判断错了,公司就会死亡,或者很容易往下走,这个事情我就要格外关注。”
什么是石头科技的生死问题?
往当下看,石头科技专利战一直不停,据天眼查APP显示,去年,石头科技没少在专利上与友商打官司。
这从侧面反映的是行业竞争过于激烈,导致专利大战不断频发。
业务上,石头科技海外业务利润贡献大,海外市场尤其重要,这波关税战,可以说是打在了石头科技的七寸上。
如今昌敬就算把重心关注到石头科技,可石头科技的外贸出路在哪里呢?
指望特朗普降关税?特不靠谱。
或许到美国建厂,可能也是个方案。又或者加大海外产能投入,逐步替代国内对北美市场的出口,也能降低影响。
不过求人不如求己,自己掌握的才算数,打造第二增长曲线或许才是最佳的选择。
其实石头科技也不是没有探索过,也在尝试。
比如家电,石头科技推出全球首款全面屏洗衣机、及号称“万元以下,期待对手”、国内首款真蒸汽除皱的洗烘一体机。
不得不说,石头科技的确有狂的资格,毕竟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并不少,但看到这些,其实我首先想到的是汽车行业,一些新能源汽车只要前面定语加的足够长,那就是全球最新款、全球排名第一。
用户端近两年已经对这些用词脱敏,不免让部分消费者觉得这是噱头,而且一个洗衣机用全面屏,能为消费者省去多少洗衣服的麻烦?
反而对一些老年群体,他们不太会使用这种“高端产品”,反而增加了家庭对其的教育成本。
如今洗衣机的品牌心智依然被海尔、美的等家电巨头占据着,石头喊这么高的调,其实很让人担心其会不会登高跌重?
而且石头卖的洗衣机也并不便宜。
最高价洗衣机卖到6500块,在价格上,可以与海尔高端品牌卡萨帝的一些产品相媲美,不过产品体验上,卡萨帝成名已久,销量摆在那,石头与此相比,还要时间检验,有待商榷。
虽然也有1200元的迷你洗衣机,但其主要目标人群是小家庭及单身人士,并不适用于传统意义上的家庭。
海尔在迷你洗衣机上有着自己的的矩阵,价格为600元—3000元不等,而且还有婴儿、小型儿童、壁挂式等各种款式洗衣机。
单从价格上看,石头洗衣机性价比并不是很高。
不过,石头科技宣传其洗衣机最大的卖点在于其不同的洗烘技术,新品甚至可以做到“万元以下,难找对手”。
或许石头的洗衣机也如其所言,独孤求败。
但就算石头科技洗衣机烘干效果独一档,同价位遥遥领先海尔、美的们,不过对于C端消费者来讲,烘干时间长短,效果怎么样,平常生活很少“care”,烘干得差不多,晾晒一天就行了,21世纪,中国还有哪些人没有替换的衣服?
也确实有些高端人群的衣服面料不同,可能对烘干有更高要求,但是他们大多数肯定会选几万元的海尔、美的、松下等成名已久的高端品牌,甚至会雇专门的人员为其干洗,石头科技作为新品牌,很难让这部分人群放心。
所以石头科技新品的卖点多少有点儿尴尬,用的人不会买,买的人不需要用。
实在说,用户对品牌的信任度不高才是石头科技如今做跨界的核心痛点,用户或许不关心“烘干”效果,但会关心这个品牌靠不靠谱,质量顶不顶用。
这方面石头科技没有得到老东家小米的真传。
小米为何跨界做车、做洗衣机等家电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一是小米手机卖的好,已经完全打透C端消费者认知,品牌有一定粉丝量,再加上雷军的个人影响,营销容易做。
二是无论是造车、还是造洗衣机,小米首选的就是性价比亲民路线。
像小米宣布的第一台洗衣机,价格仅为1999元,小米造车,也是先造的SU7这种中端汽车,走量不错后才推出高端品牌 SU7 Ultra。
相比小米,石头科技品牌效应不及也正常,但2023年,推出第一款洗衣机定价就达到了5999元。
老牌家电企业跨界走高端化也难见这种打法。
海尔、美的们做跨界多元化,要么是从低端到高端,一步一个脚印成长起来的;要么是砸钱收购,比如海尔智家收购的GE Appliances和Candy等家电品牌,美的收购的东芝、荣事达等,几乎都有洗衣机领域的长久技术积淀,对应的品牌产品高端化也都有迹可循。
可如今,石头科技作为一个跨界“新人”,在缺乏品牌认知教育的背景下,上来就力推售价六七千的高端洗衣机,这任谁看了心里不嘀咕两句?
而且从消费者角度看,高端洗衣机作为相对重决策产品,消费者花几千块钱,其实不如买海尔等老牌销量好的产品,老牌产品销量好,不能说体验一定好,但能说明,买这些产品不会有啥大问题。
实际上,走较高端路线也不能完全怪石头科技,在中低端价位上,老牌家电已经形成规模效应,价格战打得难解难分,甚至几百元就能买个不错的海尔洗衣机,而且有保障。
一般企业,除了像小米、华为这种高知名品牌跨界做,才有可能成功,影响力稍微弱点,低端市场就难以存活。
高端市场上,近年来增量不错,或许石头科技看中了这一点,据Gfk中国2024年数据,5000元以上的洗衣机销量大约增长了50%以上。
但其实增量也主要是这些巨头们的,像海尔在万元以上的市场占比高达80.4%。
如今海外市场整体受挫,这些巨头们恐怕将会加大内销,而且今年也是“国补年”,未来家电市场将会产生更激烈的价格战。
可以说,昌敬有一万个理由去做家电,但市场否定的只需要一个理由,那就是家电行业已经是个卷到无以复加的行业,即便做起来了,价值也可能没那么大。
从这方面看,石头科技的第二曲线打造令人揪心。
家电难做,机器人能不能助其破局?
家电难做成,还有什么能值得被打造第二曲线?
最近看到了石头科技一篇招聘信息,很有意思。
招聘信息有两种解读,一是正常招聘,扫地机器人研发需要投入更多人力,二是,巩固技术基础,为以后入局智能机器人做铺垫。
老实说,石头科技做机器人确实比做家电强。
一来在资本市场上好讲故事,而且扫地机器人也是机器人,跨界较小,还有想象力,二来也是为了防止自身业务被颠覆。
如今机器人赛道这么火,宇树科技发展这么快,如果未来家庭机器人被普及,扫地机器人的根基可能将被颠覆。
而且一些巨头正在瞄准家庭机器人。
vivo就看到了家庭机器人这个赛道,在最近2025年会上宣布成立“vivo机器人实验室”,并计划三至五年推出一款面向家庭的机器人产品。
对于昌敬本人来说,造机器人这事儿,可能比造车靠谱,能够一举多得。一方面面对的是熟悉的赛道,技术体系能复用,又是蓝海市场,有想象力;
另一方面面向的也是同样的客户,同样的场景。只是产品形态变了,而且能帮助石头科技突破扫地机器人低频非刚需的困局。
一次采访,昌敬曾表示:“扫地机器人属于一个相对小众的品类,小众品类有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要拓展新品类,很难建立在过去的品牌积累上,所以我们需要一个相对大众的品类,能够让公司够跨越到下一个阶段。 ”
说白了,扫地机器人还是定位家电,品类不刚需。
好的生意,要么高单价低频,要么低单价高频。
整体看,刚需>非刚需。
家电生意为什么好,刚需+高单价。扫地机器人为什么不好,非刚需+高单价。
因此,石头科技要么把价格打下来,降低利润率,扩大市场,把扫地机器人卖到跟智能音箱一个价格。要么,换个品类。
估值角度看,石头也需要一个大体量的品类来支撑。
目前扫地机器人赛道由于市场渗透率较低及技术迭代较快等因素。整体市场天花板较低,进而导致估值也不高。
石头科技虽然年营收100多亿,但市值仅有340多亿,被认为低估了。
由于赛道上限低,市场对其未来发展前景也难免缺乏信心。
众观与扫地机器人相关赛道,家庭机器人是最能支撑其换道超车的。
转型做家庭机器人,虽然还是一个低频非刚需,但好处在于单价能拉升起来。
像如今机器人产品,单价便宜的也在十万左右,高的上百万,有着与汽车相当体量的市场,很有想象力。
问题在于,石头科技能不能从技术上杀出来?能不能在研发上稳定投入个十年二十年?
如果不能的话,市场又如何等得起?
总不能再让昌敬喊话投资者“要有耐心”。
整体来看,石头科技换不换道都很尴尬,打造第二曲线相当不易。如今昌敬又把精力放到了造车上,石头科技未来方向有点儿看不清。
不过石头科技依然是个好公司,其凭借其卓越营收增长及强劲海外市场拓展,成为数一数二的行业龙头,只是再如今关税及未来预期不足的情况下,被市场“错杀”,被低估,确实是有点可惜了。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