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味品大变局,从单一走向复合∣调味江湖②
斑马消费 陈晓京
不到30年,国内调味品行业变化天翻地覆,已由单一调味品升级至复合调味品,形态由固体、粉状走向液态,渠道从单一走向多元。
复合调味品产品越来越丰富,产品越来越细分,单身、宅家等懒人群体,用一包复合调味品就能轻松烹饪出一道硬菜,味道毫不逊色于热门餐厅。
复合调味品更大的消耗,在于餐饮和食品工业端。外卖、连锁餐饮以及预制菜等,将复合调味品市场推升至2000亿元以上。
几乎所有调味品上市企业,正攒足劲头染指这一赛道。无论是酱油一哥海天味业,还是几经辗转登陆资本市场的天味食品,纷纷在这一赛道上疯狂卡位。
未来,行业会有怎样的变局,又会衍生出怎样的资本故事?
崛起
中国人厨房里的调味品,大致可以分作两大类,一类是食盐、酱油、食醋等单一调味品,另一类是以酱汁、糖醋汁等为代表的复合调味品。
30多年前,家庭和餐饮端所用的调味品,绝大部分是业已工业标准化的基础调味品,复合调味品尚在萌芽状态。
1984年,王守义在河南驻马店创立“十三香”,将海南的辣椒、云南的草果、四川的花椒、广西的大茴等多种佐料按比例配制磨粉,包装后出售。
从此,中国家庭主妇们烧菜,不再只用油盐酱醋,十三香这种复合香辛料,渐成打开香味之门的新钥匙。
王守义的配方从来密不示人,还是引来同行疯狂抄袭。上世纪90年代,王守义公司每年不得不耗费巨资在市场上打假。为保护“十三香”注册商标,公司甚至将商标从“十一香”注册到“三十九香”。
这样一盒40克的“十三香”,利润只有8分钱。1998年,王守义公司年销售规模达4亿元,市场遍及全国30多个重点城市。
也是在1984年,荣耀中在河南扶贫过程中,利用当地土鸡资源发明鸡精产品,1988年回到上海创立太太乐鸡精品牌,将这种浓缩鲜味产品送入中国人的厨房,“中国鸡精教父”荣誉加身。
同一年,陶华碧在贵阳绕城公路边的凉面店开业,餐桌上的豆豉酱成为南来北往司机们的必选。1996年,她将这种辣椒酱进行工业化生产,2023年全年销售规模近54亿元。
老干妈的风靡,让红99食品董事长黄万明深有感触。他早在1993年,就创立了四川工商重庆火锅研究所,主攻浓缩火锅底料。后来将研究所迁址重庆,注册了红99品牌,在火锅底料细分领域拉开阵型。
在他主导之下,红99火锅底料,突破了原有产品局限,向通用性调料方向发展,用了十年时间,年销售做到20亿元。
洗牌
与黄万明同一时代里,天味食品邓文夫妇、海底捞张勇,已开始崭露头角,他们分道而行,在调味品和餐饮两大领域活跃至今。
红99火锅底料在川渝两地盛极一时,邓文和张勇,后来转过头来,争抢黄万明的火锅底料生意,且很快实现超越。
颐海国际成功的背后,有海底捞庞大门店网络和品牌背书,在群雄争霸的川味火锅底料领域,撕开了一道口子。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达到65.40亿元。
邓文食品专业科班出身,从成都金牛区供销社下海后,1993年创立天味食品,旗下的大红袍品牌主营火锅底料业务,配合“好人家”等品牌,共同推动天味食品的发展。2011年,公司年营收还不到6亿元,到2024年已飙升至34.76亿元,净利润达到6.25亿元。
川渝调味料行业,天味食品和颐海国际成就双雄地位。在火锅底料之外,它们各自推出了复合调味料产品,颐海国际有酸菜鱼调味料、小龙虾调味料等;天味食品推出麻婆豆腐、鱼香肉丝、老鸭汤等复合调味料,帮助“懒人”们一包调料轻松搞定一道硬菜。
天味食品辗转7年登陆资本市场,获得资本助力之后大杀四方,从上游机械、原料,到下游的渠道和线上品牌展开收并购。
迄今,公司手里已有5张王牌,即好人家、大红袍、天车、天味食品餐饮高端定制及拾翠坊,领跑火锅底料、中式菜品调料、香肠腊肉调料以及香辣酱4大赛道。
这让邓文底气十足。2024年拍板要求经销商,在公司、千禾味业、吉香居之间“二选一”,一时在市场掀起巨大风浪。
复合调味品迅速崛起,与外卖行业的兴起不无关系。在外卖的带动下,2011年复合调味品市场规模432亿元。到2022年,整个市场规模已达1899亿元。可约26%的市场渗透率,与欧美市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艾媒咨询预计,2027年复合调味品市场规模,将达到336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3.3%,增速高于整体调味品行业。
这样的市场背景,引发调味品行业集体行动。不仅调味品头部企业海天味业频频动手,中小企业也瞄准了这一赛道。2019年上市的日辰食品,在调理食品之外,也为下游厂商提供粉体、液体类复合调味品等,找到了扭转命运的密码。
分化
国内的复合调味料产品,大致可以划分为鸡精、中式复合调味品、西式复合调味品、日式及东南亚其他复合调味品4大板块。
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复合调味料市场规模为2032亿元,同比增长13.77%,占调味品总市场规模的34%。
其中,中式复合调味品已跻身第一大品类。最主流的就是占比7成左右的川式复合调味品,代表产品即火锅底料、川菜调味料。
火锅底料在中式复合调味品中最先爆发,且在火锅餐饮行业里延续至今。主要在于,火锅底料易标准化,间接推动火锅餐饮成为第一个标准化的中式餐饮业态。
大家都看到了这个风口,不仅颐海国际、红99,以及天味食品,小龙坎、谭鸭血以及老干妈等都纷纷推出了同类产品。
除火锅底料外,其他复合调味料产品,层出不穷。从多年前的粉状,迭代升级成如今的液态,酸菜鱼调料、排骨料、鱼香肉丝调料等等。
但凡用过一两次,就能体验到这些复合调味料的魔力。烹饪时间被大大压缩,对味型复刻精准,做完吃完甚至在瞬间,会产生专业厨师的幻觉。
这些复合调味品的使用,主要有三大渠道,餐饮、家庭和食品工业,大约分别占比60%、30%和10%。
如今,中国餐饮连锁化率不断提升,复合调味品正在逐步替代传统的基础调味料。产品更加细分,一包料几乎可以一比一复刻菜谱。市场的需求,进一步推动了复合调味品的品类分化。随着品牌竞争,加剧了市场分割,以及产品迭代的速度。
除此之外,产品多渠道布局、产品矩阵化已是行业主流,就像近年并购小旋风天味食品一样,在上下游疯狂“扫货”,挖深自己的护城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