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茶的“毫米战争”:解码中国现制茶饮的军备竞赛
出品/壹览商业
作者/蒙嘉怡
编辑/木鱼
中概股经历了“黑色星期一”,但茶饮行业依旧热火朝天。
在资本市场,霸王茶姬于4月3日启动美股上市前PDIE(Pre-Deal Investor Education,即预路演),将赴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为“CHA”;宁波本土品牌东方栀子获数千万元天使轮投资,估值达1.5亿元人民币。
截至2025年一季度,现制茶饮市场已孕育4家上市公司,门店总量突破40万大关,年复合增长率保持17.3%的强劲动能。
新茶饮的宇宙,还在持续膨胀。
5000亿规模的大赛道
当“奶茶”出现时,所有人都没料到这杯小甜水能有如此大的市场潜力。
1987年,台湾春水堂将地方小吃“粉圆”丢进奶茶,首创珍珠奶茶,随后这一好喝的饮品就流行开来,奶茶这一行业也开始快速发展变迁。
彼时的中国,学校的门口、商业街的弄堂、居民区的小巷里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一些手推车或小门店,摆放着一个简易的玻璃柜台,码放着一个个装着彩色粉末的透明玻璃瓶,瓶身上贴着香芋、草莓、哈密瓜等标签,两勺奶精,一勺调味粉,茶水一冲,就是一杯奶茶。
那些手写招牌“美味奶茶 2元一杯”下,是奶茶粉末时代的辉煌印记。那时的奶茶,更多是一种品类概念,大陆地区几乎无代表性品牌可言。
随着生意越做越大,奶茶开始步入街头连锁时期,制作工艺升级为“茶末基底+奶精勾兑”,珍珠的“兄弟们”椰果、西米、紫米等陆续上线。连锁品牌开始崭露头角,门店面积扩大至15~20平方米,品牌意识悄然萌芽,一些店铺还搞起了集满N个章送一杯奶茶的活动,以街客、地下铁为代表的街边奶茶店成为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2007年,中国台湾奶茶品牌CoCo都可进军大陆市场,台湾50岚旗下的1点点紧随其后。两大品牌均采用开放加盟策略,迅速扩张,抢占年轻人心智。与前辈相比,它们有一个先天优势——无论奶还是茶,都采用天然原料,向顾客传递出“用料讲究”的信号,在品质与健康意识逐渐增强的市场中脱颖而出,直接赢在了起跑线上。
就这样,行业也慢慢进入到品质升级时期。2011年后,行业开始向健康化转型,原材料进一步升级为鲜奶和天然茶叶,逐渐取代奶精与茶渣,产品的形态变得更加多样化。
用料健康,味道好几乎成了每个奶茶店的标配,年轻人开始期待更多。
2017年后,以喜茶、奈雪的茶为代表的高端新式茶饮爆发,并且在“货”与“场”两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原料全面升级为优质茶叶、鲜果和鲜奶,产品品类更加细分和丰富;选址扩大至高端商圈,门店装修实现线上线下全场景融合,面积扩大至20~200平方米;更加强调空间设计与品牌文化,本土品牌特色凸显。
资本看到行业潜力,开始大规模涌入。
喜茶在2018年获得了美团龙珠资本4亿人民币的B轮融资;2019年喜茶获得腾讯、红杉资本两大知名投资机构的加持;2021年,喜茶获得高瓴、腾讯、红杉、淡马锡等5亿美元的D轮融资,刷新了茶饮赛道单笔融资额的纪录。
奈雪的茶在2018年获得天图资本数亿人民币的投资;2020年,奈雪的茶获得了2轮过亿美元的融资,投资机构为云锋基金、深创投、太盟投资等。
除了头部品牌,7分甜、老虎山黑糖专卖等中腰部品牌也获得资本青睐。老虎山黑糖专卖在2018年连续获得3轮融资,融资金额超过1.5亿元;7分甜在2020年10月获得顺为资本、内向基金的1.5亿元A轮融资。
据壹览商业不完全统计,2021年,围绕新茶饮品牌共进行24笔融资,披露金额83.22亿。2022年,全年关于新茶饮展开的融资数量26起,披露金额46亿。2023年,融资仅茶百道、荷田水铺2起,其中茶百道获融资金额10亿。
越来越多品牌开始寻求上市机会,古茗、蜜雪冰城、沪上阿姨在2024年各自递交了两次招股书,截至2025年3月,现制茶饮行业孕育出4家上市公司,还有一家即将上市。
拿到钱后的品牌重心自然放在了扩张上,2024年,壹览商业长期追踪的26个现制茶饮行业品牌门店数量达119256间,且还在增长。截止至2024年12月,我国现制茶饮在营门店总数超60万家,在营品牌超3千个。
就这样,整个行业迅速发展壮大。2018年,现制茶饮市场规模已超千亿,并在2018年至2023年间,保持着19.0%的复合年增长率,预计2024年至2028年,现制茶饮市场将以17.3%的年复合增长率稳步增长,2028年的市场规模有望发展至5732亿元。
成于大势
回溯现制茶饮38年发展史,这个万亿级赛道始终保持着令人惊叹的进化速度。不同于其他消费领域的周期性震荡,新茶饮行业展现出罕见的持续增长韧性:2023年突破2500亿市场规模后,仍以17.3%的复合增长率向2028年的5000亿关口突进。支撑这种穿越周期能力的,是四大增长引擎:
一是消费基础扩大,消费能力提升。2014年至2024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已从54.8%逐步上升至67.0%,促进了居民消费潜力的释放,为现制茶饮行业提供了更广阔的消费基础。
同时,中国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日益提高,消费支出中食品烟酒支出也逐年增长,相较于2014年人均食品烟酒支出4494元,2024年人均已达9957元。
二是公共设施日益完善。外卖平台的普及和冷链物流的发展使现制茶饮能够快速地配送至消费者手中。品牌通过数字化系统实现门店监控、收入透明化和供应链管理,提升运营效率。在行业不断前行的当下,多数品牌通过自建供应链或与上游供应商合作,确保原材料质量和成本控制。
三是品牌追求产品差异化,持续创新。在行业集中度提升与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现制茶饮品牌面临产品同质化挑战,亟需实现差异化。品牌通过技术创新与原料探索,如采用不同原叶茶作为基底、突破茶基萃取技术、引入小众水果等方式,推动产品多元化。
四是探索出海增长点。蜜雪冰城4800家海外门店背后,是供应链出海的全新模式;霸王茶姬的“东方美学输出”则验证了文化附加值的溢价能力。新茶饮正从产品贸易转向生态出海,通过因地制宜的本土化策略进一步布局全球。
但在看似繁荣的增长曲线下,暗流正在涌动。头部品牌单店日均销售杯数差距拉大至3.17倍;头部品牌在GMV总量上涨的情况下,都出现了单店日均GMV下滑;区域市场出现“一月开百家,三月关三成”的震荡;原料成本波动和价格战吞噬着本就微薄的利润率;越来越多加盟商“血本无归”,流失率也随之上涨......
品牌们自然着急,开始频频动作寻找增量。
1月,益禾堂打响第一枪,发布了限时加盟政策,只要开店就有补贴,霸王茶姬和柠檬向右在店型上试探更多可能,前者在深圳开了家超级茶仓CHAGEE TEA HOUSE,后者在上海推出“向右手作”;2月,喜茶暂停加盟申请,古茗正式登录港交所,推出“最低23万开店”新政,支持在店加盟商;3月,蜜雪冰城在香港敲钟,霸王茶姬冲击美股上市,4家上市茶饮企业接连发布财报。
这些看似分散的行业事件背后,实则勾勒出三个关键趋势:资本运作进入深水区、产品创新步入多维竞争时代、商业模式开启裂变期。
未来向何处
当行业进入“精算时代”,品牌方需参透消费者需求,重构产品研发的底层逻辑,让每一分营销预算都花在刀刃上,更要建构数字化,把用户数据“吃干抹净”。
对于加盟商,选择不再止于“跟风赚钱”,更要穿透商业迷雾,寻找真正能与自己共生的合作伙伴——那些把加盟商当事业伙伴的品牌,终将在洗牌中胜出。
壹览商业研究院所撰写的《万壑争流·行稳致远——2025现制茶饮行业研究报告》价值所在。我们历时12个月调研,走访23个省市、访谈超50位行业操盘手、调研上千位消费者、解构10+头部茶饮品牌的经营数据,试图回答茶饮行业的终极之问:
当市场渗透率突破临界点,增长动能如何切换?
消费者到底如何看待这个行业的各个品牌?
加盟商到底该加盟哪个茶饮品牌?
除了行业现状、竞争格局、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产业图谱外,报告更独家呈现:多维的消费者调研和品牌美誉度排名、各品牌加盟模式深度分析及推荐指数、头部品牌的产品开发逻辑、营销方式分析、产业链数字化分析、海外市场进入策略图谱。
当行业进入毫米级竞争时代,唯有掌握底层算法者方能行稳致远。扫描文末二维码预约报告,6月,让我们共同开启这份通向未来的产业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