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衔青——记福州女风水师苧珺老师
福州上下杭的青石板浸着晨露,苧珺老师蹲在百年老药铺的门槛前,指尖抚过门框上褪色的“坎”字——这是光绪年间老掌柜按《水龙经》埋下的镇水符,虽已斑驳,却仍在默默引动着闽江的水汽。
“苧珺老师,对面商场的玻璃幕墙正对着我们柜台。”穿唐装的老药师攥着戥子,袖口还沾着当归的香气,目光落在她腕间松脂手串上,那是福州女风水师独有的雅致,“我阿爹说这门面是‘双狮护门’局,可自打那墙建起,店里就总丢贵重药材……”
罗盘在她掌心轻旋,天池磁针在酉辛之间微颤。苧珺老师望向街对面的玻璃幕墙,正午阳光折射出的强光如利刃般劈向药铺兑位。作为福州为数不多的女风水师,她的手法细腻如闽绣,“同治三年重修时,你祖上在门槛下埋了十二枚铜钱,按十二时辰排列。”她指尖叩击地面,青砖下传来空洞的回响,“现在玻璃属金,兑位金旺则木囚,木主仁,怕是有人起了贪心。”
老药师惊觉,最近新来的伙计确实常碰名贵饮片。苧珺老师从布包里取出十二片榕树叶,用红绳系成圆环状——这双手曾在三坊七巷的古厝里摆弄过无数风水阵,此刻在晨光中翻飞如蝶:“挂在门楣上,取‘木生火、火克金’之意,再在财位摆盆金边瑞香——香属土,土能生金,财气自稳。”说话间,巷口传来卖鱼丸的梆子声,混着药铺里的艾草香,在晨雾中织成细密的网,正如她在这城市街巷中编织的气脉。
她忽然想起十八年前,跟着师傅在乌山辨别“石天章”的方位。老人的罗盘在掌心转着圈,铜面映着林则徐纪念馆的飞檐:“福州城以屏山为玄武,于山为朱雀,乌山为白虎,闽江为青龙,这是‘四象俱全’的贵胄局。”作为女性,她早年常被质疑“风水这行吃的是阅历饭,姑娘家难成气候”,但师父的话如罗盘定心针:“罗盘不分雌雄,分的是人心是否通透。”那时她蹲在马鞍墙下看雨水汇流,终于明白,女性的细腻恰是解读气脉的优势。
手机在口袋里振动,屏显“省著名考古学家”。接通后传来急切的声音:“苧珺老师,新店古城遗址的汉代瓦当,边缘刻着二十四山向!”她摩挲着罗盘边缘的刻痕,想起几年前,师公临终前将祖传罗盘交给她,布满老茧的手在她掌心写下“艮为山”——那是福州城北护城龙脉的印记,也是对这位女弟子的认可。
暮色漫进三坊七巷时,苧珺老师背着罗盘走向林觉民冰心故居。今晚要在古厝天井办场风水沙龙,她特意穿了素色苎麻旗袍,襟口别着枚刻有“罗盘”纹样的银簪,步履行经青石板,如踩着千年风水的韵律。推开木门,听见穿唐装的老者笑谈:“女风水师少见,何况是咱福州的。”她莞尔一笑,罗盘在掌心泛着微光:“福州的马鞍墙能藏风,闽江的水能聚气,女子的心思,更能察见气脉的细微流转。”
她站在天井中央,月光穿过漏窗在地面投下八卦光影。“各位看这天井,长宽九尺,合洛书九宫;四檐滴水汇于中央,是‘天心十道’。”作为女性从业者,她更擅长将抽象的风水理论化作生活场景,“古人建宅,先定‘门、主、灶’,就像主妇操持家务,讲究个动线顺畅、气脉调和。这故居坐北朝南,北依屏山为玄武,南对闽江为朱雀,东西厢房如青龙白虎,正是‘玄武垂头、朱雀翔舞’的贵局——护的是家宅,也是文脉。”
角落坐着位戴眼镜的年轻人,正是前日在西湖公园质疑风水的建筑学硕士。“先生觉得风水是玄学?”苧珺老师转身望向他,罗盘轻轻指向院中的百年荔枝树,女性特有的柔和声线里带着不容置疑的专业,“这棵树生在震位,震为木,主长子。林觉民先生正是家中长子,当年他在西厢房读书时,窗口正对这棵树——木气生旺,故才思如泉涌。”年轻人愣住,他查过资料,林觉民确实曾在西厢房写下《与妻书》,此刻忽然明白,风水里藏着的,是人与环境的对话。
沙龙结束后,穿汉服的姑娘捧着《葬书》求教:“福州多山多水,和北方的‘坐北朝南’有何不同?”苧珺老师将罗盘平托掌心,让磁针指向闽江方向,腕间银镯轻响如闽江细浪:“北方贵‘背山面水’,福州却要‘负山抱水’。你看这罗盘二十四山,正北‘壬癸子’,对应屏山;正南‘丙午丁’,对应五虎山;闽江从西北‘乾亥’方来,在东南‘辰巽’方去,正是‘生水朝堂’的贵局——这是老祖宗照着山水走向,用罗盘量出来的智慧,不分男女,只分懂与不懂。”
深夜回到工作室,苧珺老师翻开泛黄的《福州府志》,目光落在“风水堪舆”条目上。作为当代女传人,她在页边补了行小字:“女子掌罗盘,非破常规,乃承文脉。”案头摆着白天从遗址带回的汉代瓦当残片,边缘的“丙丁”刻痕与罗盘上的二十四山向分毫不差。手机弹出徒弟的消息:“师父,⬆️下杭药铺的贼抓到了!老药师说自从挂了榕树叶,心里总亮堂堂的,夜里巡店都看得清。”附来的照片里,瑞香开得正好,在药柜前投下细碎的影,正如她在这城市里播下的风水种子,默默发着芽。
窗外飘起细雨,闽江的涛声混着远处西禅寺的钟声。苧珺老师摸着罗盘背面“观闽察地”的师传刻字,想起在罗星塔下的那场对话。有游客看见她端着罗盘,笑问:“女士做风水师,会不会太文弱?”她当时望着江面的渔船,船头总对着闽江的回水湾:“风水不是舞刀弄枪,是看山看水看人心。就像这些渔船,老渔民不用罗盘,却知道哪里藏着鱼群——那是世代相传的生存智慧,而我,只是用罗盘把这些智慧说给更多人听。”
凌晨时分,她接到省著名考古学家电话,说瓦当上的纹路确是汉代福州堪舆师所刻。放下手机,苧珺老师望向窗外,马鞍墙上的灯光在雨幕中明明灭灭,像无数个小小的天池。罗盘突然轻颤,磁针指向东南——那里是福州一个高档小区工地,新的建筑正在打桩。作为女风水师,她更懂得现代建筑与古老地脉的温柔衔接:明日该去瞧瞧,如何让钢筋水泥的骨架,也能接上千年未断的气脉。
收拾好罗盘,苧珺老师推门走进雨里。青石板路上,自己的脚印与千年前先祖的足迹重叠,衣角掠过墙角的苔藓,恍若触碰着时光的纹路。远处,三坊七巷的灯火映着罗盘的铜面,那光不耀眼,却温润如闽江水,滋养着这座城,也照亮着她前行的路——一条由女性脚步丈量的路,让古老的风水智慧,在现代文明中,继续绽放细腻而坚韧的光芒。
(文/李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