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AI和出海,小红书来到“三体”时代

新立场 原创

2025-04-08 18:38

外界普遍认为2024年小红书收入迎来新一轮增长,而到今年年初,作为独立社交媒体,小红书由于整个社区产品形态,受时下AI和出海这两个行业大趋势作用,正在面临新一轮的多方磨合阻力。

市场愿意相信,2024年小红书的势头正猛,有多个信息维度支撑:此前有外媒报道2024年一季度小红书营收激增至10亿美元,同比增长67%,净利润达到2亿美元;另有传言小红书24年四季度日均搜索量已经来到了6亿次附近较去年年中翻倍;双十一过后小红书发布的战报显示,“成交破千万的商家同比是去年的5.4倍”。

小红书的营收结构中,广告占大头,分业务来看,电商和本地生活为主要板块,而独特的社区生态则是支撑起这些业务逻辑和收入增长的核心支点。

只不过随着平台自身的发展以及新一轮时代趋势的崛起,目前AI正在影响小红书的社区生态,而在变现业务层面,电商和本地生活行业目前最大增长支点都来到了新一轮的出海布局。小红书显然正在进入社区发展、AI和出海的“三体”时代。

事实上同样或部分情况其他电商或社交平台也在面临,只不过相比而言,小红书支点还“小”,趋势又足够“大”,经过了2024年顺风局,小红书今年要面临的不确定性正在上升。

01、社区与AI,内容优势下的产品代偿再显

小红书在高度垂直且偏向素人的流量分发方式下,内容生态丰富多元且真实是优势。只不过从今年开始,这种优势的代偿再显。

虽然去年小红书营收增长、搜索场景用户增长可观,不过相应而来的声音是:小红书暗广越来越多,尤其是搜索场景下,越来越难识别。

小红书用户对于内容真实性、活人感的需求刻入骨髓,而“商业化”相对会损耗一部分内容活人感,这也是近几年在内容层面小红书商业化进程缓慢最大的原因。只是也因为小红书有长时间积累的内容生态,其尚且可以抵住去年商业化势头正猛之下的怀疑。

但新的趋势AI应用落地又从产品形态层面放大了对内容真实性失衡的担忧。

从小红书整个AI产品的逻辑来看,小红书在AI上的尝试目前主要以“点点”这一品牌形象为载体,不仅推出点点独立app,目前也在将点点的入口接入到小红书主站内。

事实上,这样高度垂直且流量倾向于素人的内容生态,原本是让小红书非常适合成为社区AI互动功能的试验场。

前段时间,小红书点点评论机器人上线,各大用户在评论区@点点并输入简单指令,即可让点点回复一些内容。

只不过仅过了一两天左右,小红书评论区的“点点”回复机器人已无应答,但用户如此在评论区一起使用AI功能互动并不是第一次发生在小红书。

年初tiktok难民涌入小红书时,小红书紧急上线了翻译功能,本意是为了让各国网友更好地沟通互动,而网友却发现了新的玩法:用其他语言输入一些指令,用户点击翻译按钮时,该翻译功能不仅会翻译内容(包括网络梗、方言等),还会读取并执行部分指令。

彼时DeepSeek还没有彻底爆火,许多平时不关注AI的用户先在这里切实感受到了“大模型”是如何改变网络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同时还多了一层用户一起互动的乐趣。

而短暂出现的点点评论机器人也好,用户一起玩转AI翻译也罢,倒更像是小红书的“产品发布会”。但是,小红书内容生态与AI落地的不相容也愈演愈烈。

此前《新立场》的文章《2025年,谁最可能成为AI时代的中国Reddit》就提到:微博用户对于自己的内容被用来生成AI内容似乎并不排斥。微博的评论机器人“罗伯特”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可小红书并非如此。

在创作者视角来看,内容越真实越希望为其他用户带来价值,相应地也会越排斥AI。不仅是文字创作者,视觉类创作者也是如此。

点点接入小红书评论区后,已有作图领域的创作者提出《关于点点ai偷oc图片的应对方法》等思考,在二次元领域,创作者感受到的图文社区接入AI的“不适感”尤为强烈。

在用户视角来看,平台中AI生成的内容越来越多,尽管所有社交平台皆是如此,只不过小红书用户对此趋势注定会更加敏感。

另一方面,平台接入AI意味着可能会爬取小红书用户的语料信息,小红书的垂直素人内容向来具有强烈的“情绪发散”或“人机”的意味,小红书如果根据平台文字内容培养自己的AI,那么也难逃小红书的内容风格。

据笔者观察,小红书点点目前还不算成熟,生成结果中能调用的信息也有限,与微博的AI智搜,X的grok相比,仍需进一步完善,小红书也仍有试错空间。

只是笔记内容归属与AI调用,追求活人感的用户生态与AIGC难以相容……也许这些代偿其他社交平台也会有,但在小红书或将更胜一筹。

02、生态和出海,商家的保守与平台的野心

电商和本地生活成为小红书的主要变现业务形式,而从行业视角来看,这两个业务目前最大的增长空间全都来到了新一轮的出海浪潮。

这几年对于各大平台来说,电商和本地生活业务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以京东、抖音、淘天、美团为例,这些大厂的动向正在引领这个时代,这些玩家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为止的探索,也自然成为新一轮出海浪潮的观察窗口。

同期内多篇《新立场》的文章对此皆有研究涉及:京东方面,物流基建出海,叠加本地生活向美团进攻抢占存量市场;抖音方面,Tiktok在海外尝试本地生活团购业务(虽然有禁令影响,但依然在探索业务);淘天方面,作为电商出海老玩家,正在进一步整合国内国际电商业务;美团先香港后中东,对于出海的探索更是如火如荼。

在国内电商和本地生活市场存量市场难抢仍需慢慢磨合的情况下,小红书自然跟随这些玩家也将目光转向海外。

Tiktok难民涌入,小红书app在全球多个国家或地区登顶app下载榜,这让小红书彻底树立起了做出海的信心,3月上旬,小红书面向商家发布的《小红书电商出海领航计划》象征着其正式入局出海。

该计划针对出海解决方案,整合线上交易、贸易出口、跨境支付及本土化运营等全链路服务,助力商家触达全球用户。签署协议成为出海商家后,可通过小红书内容生态,在笔记、直播、店铺等场域进行多元展示。

但是与其他做电商和本地生活的大厂不同,小红书的主要业务支点为内容,但其内容生态培养的却是“小而美”的商家,此类商家本身不一定对出海有强烈需求。曾有自称商家身份的小红书用户称,对小红书的出海邀请感到迷茫。

尽管这样的商家很可能是个例,但整体而言,符合小红书调性的商家,要么只想做点“国内小生意”,要么早已借助其他平台出海。小红书需要花更多的精力专门放在培养这类型商家的出海意识上。

不过也正因如此,小红书也率先发力“小而美”的品类优势。

有商家对媒体分享:小红书正在进行选品,选品主要集中在日用消费品领域,包括家纺、家居、鞋服箱包和小家电等,其中,手工制品、DIY制品受到了很大的重视。

结合以上来看,小红书出海后的业务逻辑其实和国外内容平台Instagram类似,都是主打图文内容+电商广告,且产品类目倾向于个人ip小商品,亦即“文化”类型的商品。

加之国内电商平台对于出海“全托管”“半托管”的探索经验还算充足,小红书有足够的经验参考,中式互联网思维结合Instagram的业务逻辑,也许会有不一样的发展。

结合东升西降的趋势,以及年初全球各国用户对小红书平台本身的初步“种草”,中式文化小商品背靠图文内容平台出海确实有前景,小红书也许是同时看重了这个趋势和自身业务逻辑的契合程度。

但另一方面,没有任何基建能力的小红书出海也将面临更多的掣肘。

目前,京东、菜鸟等物流企业已在海外深度布局,这都是京东、阿里的电商业务面临多变国际局势的底气,而美团的本地生活出海,也有无人机业务加持,以及地推团队、骑手团队、前置仓建设的能力。从这些方面来看,小红书面对时代的滚滚浪潮,确实还“小”。

03、写在最后

经典物理学中的三体问题表明,三个天体之间的引力相互作用是非线性的,运动方程非常复杂。与二体问题(如地球绕太阳的运动)不同,三体系统的运动很容易受到初始条件的微小变化的影响,呈现出混沌的特性。即使初始条件非常接近,随着时间的推移,天体的运动轨迹也会出现巨大的差异。

刘慈欣的科幻作品《三体》系列则将这一物理学问题如何作用在文明层面具象化,三体人面对头上三颗恒星的无序运动变化,文明的演变过程也变得无序。

而在当下,互联网的三大趋势为:内容层用户追求活人感、应用层企业追求AI应用落地、业务层进一步出海寻找增量。

此前,长期照耀小红书的恒星只有一颗:用户对内容真实性、活人感的追求来带动电商及本地生活发展,而现在第二颗、第三颗恒星相继出现。继2024年的势头之后,还“小”的小红书想要抓住机会,各方面探索也许会陷入一段“无序期”,而其他大厂似乎更接近“歌者”文明,不会有这个烦恼。

不过好在小红书向来擅长“慢工出细活”。

*题图及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