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银联动筑防线——河南农商银行登封支行连续成功拦截多起诈骗案件
正观新闻记者 袁建龙 通讯员 王朝锋
在如今电信诈骗手段层出不穷、花样翻新的严峻态势下,河南农商银行登封支行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规范的业务流程以及与警方的紧密联动,成功拦截多起涉诈资金取现及转账案件,收到当地反诈中心的表扬信。
案例一:慧眼识破“朋友汇款”圈套,阻断涉诈资金流转
3月4日,河南农商银行登封宣化支行工作人员凭借专业素养成功拦截一起涉诈资金取现案件。当日下午,客户朱某来到柜台要求取现2.5万元。工作人员按照“三问两看一核对”流程询问资金来源及用途时,朱某对朋友的具体信息、汇款原因等关键问题含糊其词,神情紧张且不断催促办理。工作人员察觉异常后,经详细询问发现该笔资金于当日由异地账户转入,且当日已在ATM取现1万元。结合近期反诈培训案例,他判断该笔资金极有可能涉嫌诈骗,便以“系统延迟”为由放缓业务办理节奏。随后,他迅速将情况上报支行主管,主管启动紧急预案与反诈中心取得联系。经核查,该笔资金转入账户已被列为高风险账户,涉嫌电信网络诈骗。辖区派出所民警接到银行预警后迅速赶到现场,经核实,客户口中的“朋友”实为诈骗分子。在民警和银行工作人员的劝导下,客户意识到自己险些成为诈骗“帮凶”,对银行的及时拦截表示感谢。
案例二:追回误陷“保险陷阱”养老金,捍卫老年群体权益
3月25日,河南农商银行登封太和路支行成功帮助年过六旬的王大妈追回因误点陌生链接而损失的9000余元养老金。太和路支行工作人员在营业厅受理客户王女士(化名)的转账业务时,发现其神色焦急且频繁查看手机。经细致沟通并征得客户同意后,工作人员看了其与某社交平台“网友”聊天记录及信息,看到有“充值元积分”、“俱宝盆账号”等字眼及转账账户信息,要求王女士将名下资金转移至指定银行卡,并谎称“操作无风险”。凭借反诈培训经验,张翔宇意识到这笔业务存在异常,立即提高警惕询问客户是否认识收款人,客户笃定地认为收款人及收款账号没有任何问题,对方是国家支持项目、正规公司,并表示时间紧急,要马上转账9000元给对方。
结合当时情况,工作人员迅速识别出“以虚假投资项目诱导转账”的典型诈骗特征,在劝说无果的情况下,随即启动应急预案,同步联系辖区派出所协查。当地民警第一时间赶到了太和路支行营业厅,询问客户情况,并协助客户联系对方核实情况。经警方核实,确认该“网友”实为诈骗分子。网点随即开启“一对一”金融安全课堂,向王女士普及“不轻信陌生链接、不透露验证信息、转账前多方核实”的防诈要点。最终,在警方和支行员工的耐心劝阻下,客户恍然大悟,意识到自己险些被骗,最终放弃转账,避免损失。
案例三:精准拦截“亲情牌”骗局,破解冒充亲属诈骗迷局
2025年3月21日,河南农商银行登封支行商埠分理处与登封反诈中心紧密合作,成功拦截一起针对78岁退休教师的电信诈骗案件。当日中午12点多,一位老人来到商埠分理处营业厅,称要给孙子买房汇款。工作人员发现收款地在外省且收款账户性质与业务用途不符,便耐心询问老人与收款方关系及资金用途。老人坚称自己不会受骗并督促汇款,进一步核实时老人神色异常、回答矛盾。网点工作人员经客户允许并查看后,发现老人手机存有可疑软件且微信聊天记录有被人指挥汇款情况,判断老人遭遇电信诈骗,当即劝阻并向登封反诈中心反映。诈骗分子在电话中态度强硬呵斥工作人员,但工作人员始终坚守职责。反诈中心吴警官接到报案后第一时间赶到,与银行工作人员共同劝阻老人,老人最终放弃汇款计划,避免了1万元的经济损失。
这些成功拦截案例得益于该行常态化反诈工作机制的有效运行。“三问两看一核对”工作法,通过问用途、问关系、问事由,看神态、看账户,核对信息真实性,将风险拦截在柜台前;与公安、反诈中心建立实时联络机制,确保风险事件快速响应;定期开展反诈案例培训,提升一线员工风险识别及处置能力。在这场全民反诈的艰难征程中,该行员工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精湛的专业技能,用心守护好辖内群众的“钱袋子”,彰显金融卫士的使命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