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心“数”学 全力备“复”—河西中心小学举办六年级数学高效复习研讨会
近日,河西中心小学成功举办了"六年级数学短时间内系统复习策略"专题研讨会。本次研讨会旨在交流六年级数学复习的有效方法,解决教师在有限时间内如何帮助学生系统梳理六年级数学知识的难题。研讨会由数学教研组组长张老师主持,全校六年级数学教师及部分骨干教师参与,通过经验分享、案例分析和策略研讨等形式,深入探讨了高效复习的有效途径。
研讨会上,与会教师首先对当前六年级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现状进行了深入剖析。老樊师指出,在实际教学中,复习课往往陷入三种误区:一是单纯知识点讲授,教师过分强调疏通知识点,只注重知识技巧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未能将"点"连成"片"内化为学生的知识网络;二是复习课变成练习课,教学中练习层层递进,密度不断加大,角度依次变换,难度随之增加,一堂课下来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事倍功半,长期如此导致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三是留给学生的思考空间不足,教师主观意识过强,过度发挥主导作用,很少照顾学生的思维路径,不是沿着学生的思路去分析问题,而是把学生引入预设的框架中,阻碍了思维发展。汪老师补充道,毕业班学生普遍存在"两头大中间小"的现象——优生和差生比例较大,中等生较少,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教师很难做到因材施教。此外,学生的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脱节,难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践能力薄弱。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毕业班数学复习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针对上述问题,研讨会明确了数学复习课的四大核心功能:(1)查漏补缺功能:复习课要以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为目标,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进行全面诊断和弥补。通过系统复习,确保每名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2)知识系统化功能:复习课应根据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和学生的薄弱环节,引导学生按照一定标准把已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分类、整合,弄清它们的来龙去脉,沟通其纵横联系,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正如研讨会上引用的“温故而知新”,复习不仅是知识的再现,更是知识体系的重新建构。(3)能力提升功能:复习的目的不仅是要使知识系统化,还要对所学的知识有新的认识和提高,包括适当的拓宽和延伸,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多位教师提到,通过复习应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实践应用功能:复习课不仅要突出知识的综合性,更要通过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练习,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刘老师特别指出,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复习课应减少机械练习,增加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解决,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
在明确了复习课的功能定位后,与会教师分享了各自在毕业班数学复习中的创新做法和有效经验:(1)分层教学与个性化辅导:针对学生差异大的特点,李老师介绍了“分层教学法”:根据学生基础将复习内容分为基础层、提高层和拓展层,设置不同难度梯度的练习,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够得着”。同时,开展“一帮一”互助活动,让学生自主分析学习问题,寻找知识“漏洞”,然后在班级中结成“师徒对子”,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增进了同学感情。(2)知识结构化与思维可视化:汪老师展示了利用思维导图和知识树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的成功案例。她让学生提前回家整理单元知识,在课堂中交流整理成果,不仅节省时间,还锻炼了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张老师则分享了“度量维度看数学”的创新视角,引导学生发现整数可以用“1”度量,分数可以用分数单位度量,从而理解小学数学知识的相通性,达到“一通则百通”的效果。(3)精讲精练与错题攻关:针对时间紧任务重的现实,教师们一致认为必须摒弃题海战术,采取“三讲两不讲”原则:“三讲”即讲重点难点、讲规律拓展、讲易错易漏易混的知识点;“两不讲”即自学能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同时,建立班级错题资源库,对高频错题进行归因分析,设计变式练习,帮助学生真正攻克薄弱环节。
最后河西中心小学唐校长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本次研讨会为六年级数学复习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法。希望全体教师以此次研讨为契机,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化提高复习效益,助力学生以最佳状态迎接毕业挑战。”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将积极应用研讨成果,不断优化复习策略,为提升学校数学教学质量做出新的贡献。
(通讯员:汪巧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