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思产品频陷“质量门”,充电宝变“炸弹”,消费者何去何从?

财经三剑客 原创

2025-04-03 19:37

在消费电子配件市场,倍思(Baseus)曾以“实用而美”的标签迅速崛起,其产品覆盖全球多个国家,年销量超9000万件,成为众多消费者心中的优选。然而,近年来,倍思却陷入了产品质量与售后服务的双重危机,其品牌形象正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

近年来,倍思的产品质量问题频发,尤其是充电宝产品,更是成为了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从充电时自燃、爆炸,到使用不久后鼓包、无法充电,倍思充电宝的安全隐患令人担忧。这些质量问题不仅直接威胁到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也严重损害了倍思的品牌形象。

据北京时间财经报道,“买了个充电宝,结果像是买了个定时炸弹!”广东消费者王先生愤怒写道,其2023年9月购入的倍思磁吸充电宝在2024年7月充电时自燃,火花四溅,幸未伤人。售后迟迟不回应,直到他在社交媒体曝光后,倍思才提出1000元补偿。

2025年2月8日,京东用户反映,其购于倍思旗舰店的数据线搭配充电宝在凌晨5点爆炸,烧毁价值8999元的手机充电口,商家仅赔20元。

同日另一用户称,数据线爆炸致插线板与耳机损坏,客服态度“傲慢”,仅退货退款了事。2025年2月1日,天猫超市用户更遭遇惊魂一幕:2023年4月购入的充电宝在凌晨4:40爆炸起火,烧毁被子、耳机等物品,诉求赔偿却无回应。

2024年6月,倍思主动召回PPCXM06(154,460台)和PPCXW06(200,418台)型号移动电源,因长期插电或磕碰可能导致过热。但召回后,消费者仍频发类似投诉。2024年12月29日,用户发现2023年购入的6000mAh磁吸充电宝鼓包,质疑其爆炸风险,商家却以“未申请召回”为由搪塞。

2025年2月17日,用户称2022年购入的充电宝“满电只能充10%就没电”,使用频率极低却提前“寿终正寝”;2025年1月29日,京东用户200多元充电宝用一年多即充不进电,商家仅赔20元。

除了充电宝外,倍思的耳机、数据线、钢化膜等产品也频繁遭到消费者投诉。耳机出现蓝牙连接不稳定、音质差、使用寿命短等问题;数据线则存在断裂、自燃等安全隐患;钢化膜则因设计缺陷频繁划伤手机屏幕,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小的损失。

据北京时间财经报道,2025年2月20日,用户吐槽倍思小粉饼airnora2耳机“接触不良,每次连接要试十几次”,放入机仓后仍耗电不停。

2025年3月3日,H1i头戴式耳机被指“降噪一开左耳咚咚响”,用户质疑质量不过关。2025年1月28日,拼多多用户送礼的耳机被投诉“漏音严重”,尴尬至极却无法退货。

2025年2月5日,用户称2023年9月购入的耳机刚过质保即坏,客服以“机器人敷衍”推脱;2024年11月19日,wx5全新耳机两次换货仍无法充电,用户怒斥“质量太差”。

据北京时间财经报道,2025年1月10日,淘宝用户称倍思PD线断裂卡在手机充电口,维修费35元无人赔付;2025年2月5日,数据线自燃导致手机花屏,损失惨重。2025年2月19日,用户称7月31日购入的充电器“用几个月就炸”,烧毁数据线与插线板,商家不理。

据北京时间财经报道,2025年2月28日,用户称钢化膜划伤手机屏幕与外壳,修复费4000多元,商家仅退货退款;2025年3月9日,京东用户iPhone16pro屏幕被“无尘仓”钢化膜刮花,细小颗粒成罪魁祸首。2024年12月10日,淘宝用户录视频证明钢化膜质量缺陷划伤屏幕,客服却只赔30元,与修复成本“天差地别”。

与产品质量问题同样令人诟病的,还有倍思的售后服务。面对消费者的投诉和维权需求,倍思的售后服务往往表现出推诿、冷漠的态度。退货退款难、维修问题突出、客服表现不佳等问题频繁出现,让消费者在维权过程中倍感无奈和愤怒。

有消费者反映,在退货过程中遭遇商家和平台相互推诿的情况,导致“钱货两空”。在维修方面,商家则以“过保不修”、“影响二次销售”等理由拒绝消费者的合理诉求。而客服的表现更是加剧了消费者的不满,机器人式的回复、答非所问、直接关闭售后单等行为,让消费者感到被忽视和敷衍。

除了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问题外,倍思还涉嫌虚假宣传。部分消费者反映,在购买倍思产品时遭遇了“货不对板”的情况。商家在宣传时夸大产品功能、虚假标注产品信息,导致消费者在购买后发现产品并不符合宣传所述。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也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

据北京时间财经报道,2025年2月15日,用户称淘宝倍思充电宝宣传“15W快充、磁吸动画”,实际无此功能,客服承认夸大其词却不赔。2024年12月18日,抖音直播承诺耳机降噪,实际“公交报站都听不清”,用户被禁言。2025年1月6日,京东耳机宣传“真降噪”,半月后声音变小,换货仍无效。

2025年1月9日,抖音旗舰店车载冰箱订单数月未发,以“标错价格”为由逼退款;2025年2月9日,淘宝店铺虚假发货,物流未揽收却显示“已发”。2024年12月12日,用户称车载充电器迟迟未到,客服从“补发”拖到“没发货”。

2025年2月17日,天猫超市发2023款耳机冒充2025款,用户怒斥“国家补贴商品也造假”,要求“退一赔三”。2025年1月24日,抖音直播间承诺MC1耳机,发货却是AS01型号,客服不赔。2024年12月23日,拼多多用户收到的充电宝包装标“翻新品”,详情页却无说明。

面对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和虚假宣传等多重危机,倍思的未来何去何从?是继续依靠销量掩盖瑕疵,还是真正兑现“基于用户”的初心?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作为消费者心中的优选品牌,倍思应该深刻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在产品质量方面,倍思应该加强质量控制和检验流程,确保每一件产品都符合相关标准和消费者需求。在售后服务方面,倍思应该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增强服务意识,让消费者在维权过程中感受到尊重和关怀。在宣传方面,倍思应该坚持诚实守信的原则,避免夸大其词、虚假标注等行为的发生。

只有这样,倍思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否则,倍思将难以摆脱当前的困境,甚至可能面临更加严重的后果。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