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12315发布清明节消费提醒
中原网讯(胡倩 通讯员 何思雨)“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清明节将至,又到祭祀扫墓、春游踏青时节,户外出行和集体聚餐逐渐频繁,食品安全和消费风险也逐渐上升。郑州市12315投诉举报维权中心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注意合理膳食搭配、关注消费安全,度过一个健康、安全的清明节假期。
文明祭祀 注重消费安全
清明期间,相关祭祀用品、鲜花出现热销,消费者选购时应选择正规商家,注意查看产品的相关信息,避免购买到“三无”产品或假冒伪劣产品。建议适当避开清明期间消费高峰期,提前购买祭祀用品,拒绝选购过度包装的祭祀商品,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祭祀方式上,消费者应尽量选择文明、环保的方式,如鲜花祭祀、植树祭祀等。部分商家在清明节期间会推出各种代为扫墓、代为祭祀等服务,消费者在选择时,要详细了解服务内容、价格及退款政策,同时,要警惕一些不法商家利用消费者的悲痛心理,捆绑销售、高价出售服务或推销不必要的商品。祭祀时务必遵守当地的相关法律法规,不要在禁烧区域焚烧纸钱、香烛等物品,以免引发火灾或造成空气污染。
野菜慎食 莫让尝鲜变“尝险”
清明前后,野菜长势喜人,很多消费者喜欢尝鲜食用野菜。采摘时要注意远离环境污染严重的区域,如污水排放处、公路以及垃圾填埋场等地方,其次应挑选本地常见且食用过的野菜品种采摘,对于罕见、无法确认是否有毒性的野菜,不要进行采摘。
不要盲目迷信某些野菜的“养生”“药用”“治疗”功效,有些野菜食用后会有类似药物的作用或本身就是中药材,不宜多吃或单一类型大量食用。对于学校食堂、单位食堂、婚丧宴请以及群体聚餐时,尽量避免加工或食用野菜,防止引发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同时建议老人、孕产妇、过敏体质等人群,尽量不吃或少吃野菜。食用野菜后若出现皮肤瘙痒、过敏、胸闷、呕吐、腹胀腹泻等不适,或口吐白沫、呼吸困难等中毒症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不论是祭祀还是出游踏青,都要注重人身和财产安全,关注天气变化,提前规划出行路线,遵守交通规则。如遇消费纠纷,可先行和商家协商解决,或通过“12315”APP或手机微信、支付宝搜索“12315”小程序进行投诉举报,也可以拨打12315热线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