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银行打造出“双碳”时代金融创新样本
在“双碳”战略深入推进、数字化浪潮重塑金融生态的背景下,区域金融机构正面临深刻变革与历史性机遇。作为扎根湖北、辐射中西部的重要地方法人银行,汉口银行以绿色金融和数字普惠“双轮驱动”战略走出了一条特色化、高质量的发展之路。
绿色金融领跑区域,服务“碳中和”进程提速
2024年,汉口银行交出一份亮眼的绿色金融成绩单:绿色贷款余额达245.83亿元,同比增长20.1%,其中武汉地区占比超过70%,覆盖251家绿色企业,重点支持了潘口水电站、中创新航等重大绿色项目,碳减排支持工具投放达1.8亿元,位列全省同批扩容银行榜首。
更值得关注的是,该行创新推出“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将企业碳排放目标与融资利率挂钩,打通了绿色金融与企业环保行为之间的直接路径。首批投放2200万元,标志着湖北绿色信贷从政策推动走向市场机制驱动。
在绿色消费端,汉口银行打造出一整套低碳生活金融产品链: “个人碳账户”突破40万户,累计碳减排552吨,相当于种植3万棵树,“绿色无界卡”发卡5.91万张,授信11.6亿元,推动绿色消费与信贷联动,创建“年度绿色项目清单”,推动9411个重点绿色目标项目落地。
借力数字化工具,该行不仅在绿色信贷规模上领先,更在绿色理念普及、产品普惠、政策落地机制上树立了区域性金融机构的创新范式。
数字普惠金融体系化崛起,打造服务中小企业的“汉口样板”
在普惠金融领域,汉口银行聚焦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涉农主体,通过“数字+普惠”双引擎模式,完成服务理念、产品体系与风控逻辑的系统性重构。
自主打造“九通惠”数字普惠产品体系,涵盖“抵e贷”“政融e”“创e贷”等全线上信用贷款。
针对行业痛点推出“301系列定制贷”:如“301饲料贷”“301医保贷”等10余款产业专属贷款方案。构建“好人+好企业+三方数据”立体风控模型,解决“无抵押、无担保”客户的风控难题。
这一体系不仅提升了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更在多行业、多场景下成功实现了“高频低额、批量放款”的数字化业务逻辑。
在湖北、重庆等地推进乡村振兴、供应链金融、适老化服务等国家战略任务中,汉口银行也主动布局,通过政银企合作、科创平台协同等方式,用科技手段推动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毛细血管”。
科技金融持续突破,打造全国性“绿色数智银行”标杆
除绿色金融与普惠业务外,汉口银行在科技金融领域的成果也可圈可点:全国首批专业科技支行,首发合作单位之一的第三代社保卡发行,建成光谷数据中心并获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认证,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主数据中心落户。
通过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该行已实现业务数据的实时汇聚与多维分析,在产品设计、审批流程、风险控制等核心链条中全面植入AI与大数据能力,为打造高敏捷、高安全、高响应的智能金融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在“双碳”战略、“五篇大文章”指引以及金融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汉口银行用绿色金融支撑可持续发展,用数字普惠夯实服务广度与深度,形成了独具区域特色的发展模式。
未来,面对更激烈的金融同业竞争与政策新周期,该行能否持续守正创新、跨越规模边界,构建“全国性绿色数字银行”的新格局,值得市场与监管各方持续关注。
来源丨九州商业观察
撰文丨九裘小妹
编辑|邹猫小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