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恳谈会 让民意更好“落地”

郑州日报 原创

2025-04-01 17:54

记者 孙志刚 通讯员 吴赛

“没想到上次‘清风恳谈会’提出社区小食堂饭菜偏咸、质量下降的问题,这么快就解决了。”近日,中原区建设路街道桐柏路191号院张阿姨对反映的意见,能够很快得到反馈表示高兴。

不久前,一场别开生面的“清风恳谈会”,在桐柏路191号院召开。前期走访调研中,中原区纪检监察干部了解到该小区的群众对社区小食堂存在一些意见。随即,立即联合社区、社区小食堂运营方等,围绕社区小食堂如何更好服务群众,与群众围坐一起,鼓励大家敞开心扉,在唠家常中倾听民意、解决问题,社区食堂“改什么、怎么改、改多少”,由居住在此的居民共同商议决定。

“小食堂刚刚建好的时候,确实各方面都做的很好,还引得好些小区的羡慕,但是现在饭菜种类少了,口感也不如之前。”

“我是南方人,小区邻居也大都是上世纪从江浙一带支援郑州建设落户这里的,都还保留着江浙地区清淡饮食的习惯,但是现在的饭菜偏咸......”

轻松的氛围、熟悉的场地,大家争相打开话匣子,在你一言我一语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被原汁原味端上来。

这是中原区纪委监委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一个缩影。百姓心之所愿就是纪委监委任务清单,在新时代廉洁文化站、在小区凉亭或是楼栋门口......不设会议室、没有讲话稿,一壶热水、一个记事本,用小板凳围坐一圈,类似这样的“清风恳谈会”,在中原区早已不是“新鲜事”。

为了让更多群众的声音被听见,更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解决,中原区纪委监委不断前移监督“探头”,鼓励全区纪检监察干部走出办公室,深入一线,面对面倾听群众诉求。用群众喜欢听、听得懂的“乡音俚语”围坐一起拉家常,因陋就简、不拘形式,搭建“群众说、干部听”和“群众说、干部办”沟通桥梁,变“干部端菜”为“群众点餐”,变传统台上台下开会为零距离“心贴心”说事,监督推动实现干群之间“双向奔赴”。通过常态化收集群众诉求,倾听群众心声,实现将监督“触角”延伸到基层“末梢”。

“清风恳谈会”并非一开了之,对于收集到的问题,中原区纪委监委立足“监督再监督”职责定位,实行精准研判、分类处置,针对现场能够解决的立即协调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查清问题症结,定期督促落实情况,推动相关责任单位、部门做好后续跟进。

整治效果好不好,群众说了算。中原区纪检监察系统建立台账,对收集到的问题和建议登记造册,督促职能单位不回避、不搪塞,及时向居民反馈,从群众的反馈适时再进行“回头看”,进一步完善服务。最终形成群众“点单”、纪委“派单”、部门“接单”,最后再由群众“评单”的闭环管理机制,在一件件“急难愁盼”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以可感可及的整治成果,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纪委监督有温度、党委政府解决问题有力度。

板凳坐下去,实情捞上来。通过“清风恳谈会”这样接地气、聚人气的方式,打破了以往台上台下的隔阂,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变被动解决为主动摸排,架起了干群间的“连心桥”,让群众从“不敢说”“不想说”变成“主动说”,群众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参与感。该区纪委监委在一次次与群众家长里短的促膝长谈中,既倾听民生、收集问题线索,又指导督促整改,“纪检+”“廉洁+”理念加速融入中原区村(社区)务方方面面,基层监督质效不断提升。今年以来,中原区累计召开30余场“清风恳谈会”,收集并推动解决群众诉求36个。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