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亮“典”动人心弦

中原网 取材网络

2025-04-01 08:49

大河之南,故里春回。3月31日,伴随着晨光初露,具茨山麓的青铜编钟激荡起绵延千年的回响——这里是黄帝的诞生之地和故里所在,更是中华儿女魂牵梦萦的精神原乡。

农历三月三,朝圣拜轩辕。此时此景,五湖四海归心与共,全球华人的目光聚焦于乙巳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聆听着跨越历史时空的声声传唤;拜祖大典现场,海内外中华儿女神情肃穆,共赴一场跨越五千年的文明之约。

高科技装备护航文明圣火

火种接续,文明传承。

当具茨山巅聚光引燃的火种,一路传递至故里现场,于轩辕殿前的圣火台熊熊燃起之时,新郑大队新村路消防救援站的班长陈志民与队员魏洺泽,正全神贯注,密切留意着现场的一举一动,丝毫不敢松懈。

拜祖广场东侧、电子大屏后方,是今年陈志民与魏洺泽负责的点位区域。魏洺泽身旁的背负式细水雾灭火枪,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这种灭火枪仅部署在拜祖广场两侧的消防点位,主要用于扑灭明火。” 魏洺泽说。

执勤期间,他们主要负责排查是否有人吸烟,以及现场是否存在易燃易爆物品,全力守护现场的消防安全。

“我们昨天下午都已经全部就位,提前开启全方位消防安保工作,今天天刚亮,我们就已坚守在各自点位,时刻保持待命状态,确保能对任何突发状况做出及时响应。” 陈志民对记者说道。

新村路消防救援站站长张奇介绍,3月31日4时30分,全市212名消防救援人员投入点线面安保执勤。“在筹备阶段,新郑大队提前启动消防安保工作,立足点线实际,建立‘大圈保中圈、中圈保小圈、小圈保核心’的全域安保格局,保证点线面万无一失,确保核心场所绝对安全。”张奇说。

拜祖大典期间,新郑市消防救援大队发动辖区乡镇、街道(办)、派出所、巡防、网格员等基层防控力量,开展全天候、全要素、不间断巡查检查,确保核心场所“零失误”;将主干路线、支干路线划分为重点防控路段,投入防火巡查人员,发动群防群治力量,全方位排查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坚守拜祖大典期间安全稳定的防控底线。

上巳童声礼赞黄帝魂脉

在乙巳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上,来自新郑市轩辕小学的56名学生身着56个民族的传统服饰,以稚嫩而嘹亮的歌声唱响黄帝颂歌,成为大典现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年龄在8岁至11岁之间的孩子们,承担了大典第六项“高唱颂歌”和第九项“天地人和”两个重要仪程的表演任务,用最纯真的方式表达对人文始祖的崇敬之情。

据轩辕小学校长刘中亮介绍,为了在拜祖大典上呈现最完美的演出效果,孩子们已经进行了为期两周的集中排练。“从站姿、表情到每一个音准,我们都反复打磨。”刘中亮表示,“孩子们知道这次表演意义重大,都格外认真。有的孩子回家后还主动加练,就为了把每一个细节做到最好。”

56个民族服饰,彰显团结精神。正如孩子们所说:“虽然我们穿的衣服不一样,但唱的是同一首歌,都是中华儿女。以后我们要更加努力学习,把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非遗市集巧呈千年文明

轩辕黄帝像、莲鹤方壶、百家姓、黄帝生平事迹……乙巳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文化市集现场,一个展台旁人头攒动,一张张巧夺天工的剪纸吸引了众多参加大典嘉宾的目光。

“这张莲鹤方壶剪纸太精巧了,连上面的纹饰都清晰可见。”一位嘉宾一边拿着剪纸作品欣赏,一边赞不绝口。

剪纸艺术是最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一,它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据了解,这些参加此次拜祖大典文化市集展示的剪纸作品,均出自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项目”传承人赵霞之手,她自小受祖辈剪纸艺术熏陶,从7岁开始学习剪纸技艺,她的作品构思新颖、简洁明快、线条流畅、主题突出,有着独特的风格。

“剪纸艺术自诞生以来,在中国历史上就没有中断过。它充实于各种民俗活动中,是中国民间历史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艺术形态之一。”赵霞说。

赵霞告诉记者,《黄帝生平事迹》这幅剪纸作品,她创作了半年左右的时间。“黄帝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黄帝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而剪纸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我想到了用剪纸将黄帝生平事迹创作出来。把黄帝文化和非遗剪纸联系在一起,传承黄帝文化、赓续中华文脉。”

“好吃、好看、好玩,买一件带回家。”在这个非遗市集上,人们围拢在一个个摊位前,观赏、把玩、品尝、称赞,一件件来自新郑的非遗产品让人流连忘返。

“酥脆香甜,低糖健康。”非遗传承人张春杰正在介绍他的主打产品——张记酥饼,众人品尝后不住称赞。他的手艺来自家传秘方,早年间从宫廷中流传出来,至今已传承四代人,一直是新郑城里有名的糕点铺,年节期间常常供不应求,近年又成功申报非遗,成为黄帝故里又一款特色产品。

寻着香味来到耿发旺老人面前,各种香品香气沁人心脾,老人祖上世代做香,摊位上围观者如染香人,身有香气。“真材实料,自然好香,祛病养生,安神醒脑。”老人一句话,说出其中真味,作为省级非遗传承人,老人说制香源于黄帝时期。他制作的耿氏盘香可连续燃烧三个多月不断,曾经创造燃烧时间最长盘香的世界纪录。其家族制香历史可追溯千年,至今仍使用祖传工具。

以心相待守护四海宾朋

大典当日,志愿者们清晨便抵达现场,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他们身着统一服装,面带微笑,精神抖擞地分布在各个岗位,负责引导嘉宾入场,耐心解答疑问,确保入场秩序井然。

“在大典筹备阶段,我们接受了多轮专业培训,内容涵盖礼仪规范、应急处理等方面,力求以最完美的状态迎接各方来宾。”来自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郭一诺表示,这是他第一次参加拜祖大典,感到十分震撼与自豪。

一位负责引导的志愿者表示:“能够参与这样的活动,我感到无比荣幸。虽然过程辛苦,但听到嘉宾们的称赞,感觉浑身都是劲儿。”

热情、专业、奉献。来自郑州各大高校的学生志愿者成为乙巳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现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用实际行动为这场庄重的典礼提供了有力支持。

出诊箱、心电监护仪、血糖仪、心电图机……走在拜祖现场的走廊中,你会发现,走一段路就有一个医疗保障点位,每个站点都会站着几位身穿蓝绿色急救服的急救人员,他们神色严肃,不时环顾。

“为确保大典顺利进行,我们对近十年来拜祖大典现场救治情况进行分析,制作演练脚本、制定医疗保障方案及点位布局示意图,对参加保障的105人进行专业培训,组织开展模拟演练2次。拜祖现场设置17个医疗保障点位,10辆救护车,急救药品33种,常规药品15种,移动担架15个,轮椅30个,伞89把,15台电除颤仪器,各保障点均配备出诊箱、心电监护仪、血糖仪、心电图机、氧气等急救设备和相关急救药品。”新郑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柳峰表示。

本报记者 杨丽萍 王治 董艳竹 陈凯 杨柳 张立 刘盼盼 李宇航 陶然 李居正 文 王璇 李新华 图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