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郑州奇遇记:国粹润童心 武术梦绽放

正观登封 原创

2025-03-27 08:32

正观新闻记者 袁建龙


在中原腹地, 嵩山脚下有一个“天地之中功夫之都”登封,吸引着无数武术爱好者心驰神往。在这片充满传奇色彩的土地上,有无数的功夫少年,正在用青春的汗水书写着人生梦想!

出拳、抡肘、顶膝、扫腿……3月24日,在登封市中岳少林文武学校训练场上,站在队列第一排领操的冯昊博眼神坚定,步伐稳健,一招一式中,小洪拳风采尽显。这个来自河南巩义鲁庄镇外河村的男孩,用汗水书写了一段“苦儿”逆袭的故事。

苦难童年,被爱遗忘

都说童年的生活是五彩斑斓的,幸福而且美好。但是冯昊博的童年却是苦涩的。冯昊博是家里唯一的孩子,从小父母离异,父亲的意外去世,让这个家庭蒙上一层灰蒙蒙的颜色。从此,他跟随自己的姑姑冯妙芳生活。虽然冯妙芳是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家里条件并不宽裕,但幸运的是姑姑非常疼爱他。

在冯昊博的童年回忆里,苦比乐多。没有漂亮的衣服,像样的书包,优越的伙食。也没有孩子该有的天真,快乐的笑容,和对未来的憧憬。只有那灰蒙蒙的世界,日复一日在他头顶笼罩着,压抑着……。

德善结缘,“苦儿”有了“新家”

2018年,外河村驻村第一书记康海晏得知中岳少林文武学校对孤儿免费,为帮助这个贫困户家庭,让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决定将6岁的冯昊博送到中岳少林文武学校就读。

释永帝校长听了康海晏书记的介绍后,二话不说当即表示愿意收养这个“苦儿”,并且费用全免!直到将这名孩子教育成人直至18周岁!自此,冯昊博有了“新家”。

冯昊博七岁生日时,永帝校长按照以前为孤儿过生日的惯例,把学校里其他孤儿都叫到一起,亲自为这个7岁的孤儿过生日庆典,并亲手点燃了希望的蜡烛。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唱起祝福歌,许下美好愿,从未尝过生日蛋糕的他,第一次捧着蛋糕腼腆的笑了,希望的火苗在孩子们心中燃烧……

让悲惨的童年成为过去,让裂痕的窑洞成为回忆,小浩博与几十名孤儿一起在中岳少林文武学校的校园里成长,少林功夫让他们重新拾起自信、勇气和欢乐,生活的磨难加上今天成长的机会,将会锻造成栋梁。

以武塑魂,少林小宝炼成记  

"马步要像松,弓步要如弓!"进入中岳文武学校武术套路班后,教练的口令化作冯昊博心底的座右铭。晨跑、军训、基本功练习、套路分解动作,这个曾经调皮的男孩如今能精准卡着6:00的闹铃弹身而起,因为他深知,在这条通往武术高峰的道路上,唯有坚持不懈,方能成就非凡。

日复一日,从黎明到黄昏,他在汗水中练习拳法,拳风呼啸,带起一阵阵气浪;练习腿法,踢腿如鞭,划破空气发出“嗖嗖”的声响。每一次出拳、每一脚踢出,都凝聚着他们对武术的热爱与对自我极限的挑战。这份辛苦,不仅是对身体的极限考验,更是心灵的洗礼,让他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面对何种困难与挑战,都能以一颗坚韧不拔的心,勇往直前。

“这孩子眼里有光,小洪拳、功夫扇都是他的特长,还多次登台表演呢!”李嘉豪教练评价道,他是班级训练里的模范生。清晨的晨跑,他总早早到场;套路动作反复打磨,直到教练喊停;和队友之间互帮互助,相互切磋武术动作技巧。这份自律,让他在班级的人缘特别好。

转眼间,入校已经第 6年,这位脸庞仍显稚嫩,眼神却充满坚毅的男孩,于训练场的挥汗如雨间,在宿舍楼的生活琐碎中,正悄然进行着一场关于自信、勇气与独立的蜕变。

“知行合一”,武术梦绽放

“习千年国粹,育文化新人,我希望自己以工匠精神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孩子们发自内心地喜欢武术。”教练李嘉豪说。

在登封市中岳少林文武学校,孩子们在练功时会配有朗朗上口的三字经和具有文化内涵的古文,“少年筑梦,强国有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功夫少年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记者感慨地说。

“我的武术梦想是毕业后留校做一名武术教练,将少林功夫发扬光大!”在传统文化和武术的双重滋润下,梦想的种子在年仅12岁的冯昊博心中生根发芽。

寒假回家,懂事的孩子给姑姑打了一通拳,以此来向疼爱自己的姑姑汇报自己的成绩,又在过年的时候给亲戚邻居打拳感谢平时的帮衬。提起孩子的变化,冯昊博姑姑说:“昊博现在就像变了一个人,寒假回到家,依然坚持早上6点起床跑步,主动帮我干家务,晚上睡觉前,还给我端洗脚水呢。”

“以文领武、以武促文,孩子们受益很深。”永帝校长说,武术让孩子们肢体更灵活,智力得到开发,而传统文化的推广,让孩子们学会感恩、学会无私奉献。

在中岳少林文武学校武校的练功场上上,无数个“冯昊博”的故事正在续写。认真学,刻苦练,而后方知甜为何物,这或许正是中国武术教给孩子们最深刻的人生哲理。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