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点滴事 纸笔载深情——记上街区峡窝镇大坡顶村网格长许松岭
正观新闻记者 谢鹏飞 通讯员 郑佳 红斌 吉雨
在上街区峡窝镇大坡顶村,提起许松岭,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自担任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网格长以来,他认真负责,始终坚守岗位,每天在小区里探民情、访民意,以“脚上有土、心中有谱”的作风,查找问题,始终坚持把村民的需求解决在一线。
工作中,许松岭的手里经常拿着一本翻过无数遍的日记本。担任网格长以来,他记录了2本网格日记,每个日记本上密密麻麻地布满文字,用笔划去的一条条工作记录,还有他写在日记里的每一份心得体会,无一不展现出他对这份工作的热情和认真。
“我从2020年7月开始记日记,因为新上任,对村情民意不太了解,又因当时软弱涣散村各种事情的杂乱无章,为了理清思路,处理堆积如山遗留问题,就渐渐养成了每天记日记的习惯。目前收集了126条村民诉求建议。”许松岭说。
“在工作中他几乎是本、笔不离手,就连和居民唠家常时也不忘随手记录居民反映的问题。”村民告诉记者。
为了增加群众议事、休闲场所,解决小区电动车充电难,居民家中地下室进水、飞线充电隐患大等问题,许松岭多方奔走,与施工单位沟通协调,精心规划,成功为小区新增7个电动车棚,1个古朴民资风的村民议事亭、3个广场连廊,协调开通6号楼消防通道和门面房消防通道,方便了村民出行,得到群众一致好评。“对我们来说,许书记就像家人一样,有什么困难找他准没错。”
为推进大坡顶村集体经济发展,为村内闲散劳动力解决就业难题,许松岭带领村网格员多方考察、实地论证、招商引资,最终确定了“特色种植+农产品加工”发展思路。经农科院专家指导,改良闲置土地种植哈密冰糖薯300亩,采用科学种植,利用覆膜和滴灌的现代化农业种植模式,大大提高了红薯产量和品质,亩产量达6000余斤,建成1000平方米鲜薯地下储藏大棚,实现商品薯的长期保鲜,可按需上市。为积极拓展红薯加工与销售渠道,与蕴昌公司合资成立股份公司,建成1080平米农产品标准化加工车间,引进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的涂布粉条全自动加工设备及各项配套设施,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每天可生产高质量的纯红薯粉条6000斤,年利润达150万元。
“日记纸短,村民情长,这本网格日记,我还将继续书写下去。在网格工作中,网格员就像一面面小红旗,这面旗动起来,村民就能第一时间看得到找得到我们。未来,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能力,投身于网格服务治理,科学打造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红薯粉条全产业链体系,打造特色乡村振兴‘一村一品’,做强红薯粉条品牌,带动村集体和群众增收致富。”许松岭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