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盛保险新任负责人史翔过往业绩堪忧,能否担负业绩重担?
撰稿|芋圆
来源|贝多财经
前不久,融盛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融盛保险”)发布重大事项临时公告,宣布副总裁万志华不再主持工作,指定史翔为公司经营管理层临时负责人。
此次合作对双方来说都存在不小的业绩压力,融盛保险此前的业绩已然承压,而史翔在担任中路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路保险”)总经理的一年间业绩表现也并不如意。
但史翔在融盛保险又将具体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和机遇,或许从融盛保险2024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的偿付能力报告中可以窥见一二。
一、背靠资本大佬,业绩遭同行碾压
2017年1月,原保监会发文,同意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软集团”SH:600718)、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辽宁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弘焜房产经纪有限公司、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连汇能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6家公司共同发起筹建融盛保险,拟任董事长刘积仁,拟任总经理徐广哲。
筹备组自收到批准筹建通知之日起1年内完成了融盛保险的筹建工作,并于2018年6月29日获准开业,注册资本金11.95亿元。
虽然融盛保险在2023年年报中强调并无实际控制人,不过天眼查app显示,融盛保险现任董事长刘积仁从1999年开始便担任东软集团董事长至今,而东软集团正是持股融盛保险33.05%的第一大股东。
公开资料显示,东软集团成立于1991年,业务范围主要涵盖智慧城市、医疗健康、智能汽车互联、企业数字化转型、国际软件服务以及专业培训等,并在医疗和信息技术领域成绩斐然,其在汽车、医疗、数字化领域的经验本可以为融盛保险的创新经营赋能。
但从融盛保险成立以来的业绩表现来看,似乎帮助作用并不显著。自2018年融盛保险成立以来,业绩持续处于亏损状态。
相较于2018年以后成立的部分保险公司,融盛保险已经明显掉队。
同样在2018年之后成立的黄河财险、海保人寿、国富人寿以及北京人寿均在2024年第三季度实现盈利,净利润分别为0.14亿元、0.05亿元、0.21亿元、3.75亿元。但融盛保险仍处亏损状态。
2018年至2023年,融盛保险的净利润分别亏损0.86亿元、1.22亿元、0.65亿元、0.46亿元、0.81亿元、0.49亿元。进入2024年后,融盛保险在第一季度至第三季度分别亏损0.20亿元、0.12亿元、0.12亿元。
截自融盛保险2024年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
2024年,融盛保险累计亏损0.51亿元,同比亏损增长2.88%。而融盛保险之所以难以盈利或许能够从其2023年年报中找到部分原因。
二、业务结构需调整,新任负责人过往业绩不佳
据2023年年报,融盛保险营业收入保持了增长之势。
2023年,融盛保险实现营业收入3.07亿元,同比增长21.69%。而即便大幅压降资产减值损失的计提力度,仍然难以获利,与融盛保险多项准备金、坏账准备以及赔付支出的金额上涨不无关系。
2023年,融盛保险计提资产减值损失50.90万元,同比下降68.47%,为利润减负不少,但其各项准备金不同程度的提升又侵占了不小的利润空间。2023年,融盛保险未到期责任准备金1.21亿元,同比上涨4.01%;未决赔款准备金1.98亿的坏账准备增幅同样较大。
截自融盛保险2023年年报
截至2023年末,融盛保险3个月至6个月应收保费计提坏账准备占账面余额20%,6个月至1年的应收保费计提坏账准备占账面余额70%,1年以上的应收保费计提坏账准备占账面余额100%,皆与2022年末占比持平。
此外,融盛保险短期应收代位追偿款的坏账占比虽然有所下降,但整体仍处高位。
截至2023年末,融盛保险1年以内应收代位追偿款计提坏账占比65.92%,较2022年末占比下降34.08个百分点;1年以上应收代位追偿款计提坏账占比93.27%,较2022年末上升0.17个百分点。
不过,融盛保险应收分保账款的坏账准备情况有所改善。1年以内的应收分保账款的坏账准备已由2022年末的占比81.29%降至低于公布要求金额,1年以上应收分保账款的坏账准备占比也由2022年末的18.71%降至1.95%。除了以上两项,对荣恒保险盈利影响更大的当属赔付支出的增长。
2023年,融盛保险赔付支出合计1.98亿元,占营业支出55.64%,占营业收入64.64%。赔付支出的增长虽然反映了融盛保险的保险市场活跃度和客户需求的增加,但同时也暗示该公司正面临着更高的赔付压力,需要在风险管理和定价策略方面做出调整。
从赔付支出的险种来看,车险和责任险占比最高,企财险、工程险、货运险增幅最大。
2023年,融盛保险的车险赔付0.89亿元,同比上涨22.06%;健康险赔付0.68亿元,同比上涨-26.14%;货运险赔付0.17亿元,同比上涨838.39%;企财险赔付364.75万元,同比上涨120.54%;工程险赔付183.03万元,同比上涨106.13%。
截自融盛保险2023年年报
其中,融盛保险的车险既是保险业务收入最高的险种,同时也是赔付金额和分出保费最高的0.16亿元,同比上涨4.81%。皆小于赔付增幅。
不过,由于股东雄厚的资金支持,融盛保险的偿付能力依然较强,但由于资本消耗严重,偿付能力充足率仍然出现较大幅度跌降。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融盛保险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为845.65%,同样都较二季度末下降40.16个百分点。
业务收入不力与融盛保险管理层存在的问题也有一定程度的关联。目前融盛保险董监高团队中,只有2位精算师,其余多为会计师出身。而总裁职位更是自2019年6月徐广哲请辞后空悬超过4年,此间,2022年11月开始,由副总裁万志华主持工作。
2024年12月17日,融盛保险发布关于变更公司主要负责人的公告,宣布公司副总裁万志华不再主持工作,指定史翔为融盛保险经营管理层临时负责人。
据融盛保险关于不动产投资管理能力风险责任人的基本信息披露公告,史翔2023年12月至2024年12月间曾担任中路保险总经理,但根据中路保险的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在史翔担任总经理期间,中路保险的盈利状况并不理想。
据中路保险的季度偿付能报告,2024年第一季度至第三季度,中路保险的净利润分别为103.89万元、-1628.25万元、-4443.72万元,前三季度累计实现净利润-5968.09万元,同比下降507.75%。
值得一提的是,中路保险在2024年最后一个季度扭亏为盈,2024年第四季度,中路保险实现净利润2209.01万元,2024年累计实现净利润1227.02万元,同比增长14.29%。
截自中路保险2024年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
不知在这位新任负责人史翔的带领下,融盛保险能否在2025年实现逆袭,同时也让史翔自证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