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金融“套路贷”频现,消费者维权呼声高涨

九州商业观察 原创

2025-03-25 10:31

原标题: 京东金融“套路贷”频现,消费者维权呼声高涨

来源丨九州凤凰

撰文丨九裘

编辑|邹猫

在一年一度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刚过,新浪黑猫投诉平台爆出京东金融在近一个月内已累计接到超过1万起投诉,其中涉及“高利息贷款套路”、“暴力催收”、“隐私泄露”、“软暴力骚扰”等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问题广泛、性质恶劣,引发社会舆论高度关注。

套路贷款,信息不透明

据投诉人“机灵喵”在黑猫平台发布的维权信息显示,其于2024年11月5日在京东金融平台申请贷款,分12期还款,贷款界面未明确显示出资方及实际放款机构,借款后才发现资金来源为“洋钱罐平台”,出资银行为“江苏苏宁银行(苏商银行)”。更令人震惊的是,其发现贷款年化利率高达近40%,而首期还款后本金尚未触及,全部用于支付利息。

这一“高利贷式”操作手法在京东金融平台中并非个例,反映出其在贷款信息披露上的严重不透明,存在诱导消费者借款、信息误导及潜在利率违法之嫌。

催收恶劣,已逼近合法边界

多位借款人表示,在出现逾期或与平台协商延期还款的过程中,京东金融委托的第三方催收公司频繁使用非法手段催收,包括:向借款人父母、朋友、同事等发送威胁短信、拨打恐吓电话;使用虚拟号码、私人手机号骚扰;私自获取并滥用用户通讯录信息;甚至打电话至用户工作单位施压,造成就业困难;擅自划扣银行卡余额,且未经用户授权。

“京东金融已经不仅仅是催债,他们在用各种方式摧毁我的生活。”有消费者在黑猫投诉中如此表示。据反映,其个人因持续被催收电话骚扰,罹患抑郁症并正在接受治疗。

违法侵权,监管介入迫在眉睫

据多份投诉信息显示,京东金融相关催收行为已涉嫌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催收行为准则》及《小额贷款管理办法》等多部法规。例如,未经授权发送商业性短信,冒充司法机关恐吓用户,转租网码资源进行骚扰通讯等,均属于典型的违法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已对京东金融广告代理公司“北京方博资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开出40万元行政罚单,因其发布的广告“鼓吹过度消费、误导借贷价值观”。

平台公关迟滞,回应失信

面对汹涌舆情,京东金融于去年10月对短视频广告争议事件发表道歉声明并下架视频,试图平息公众不满。然而,针对暴力催收、个人隐私泄露等更为严重的指控,官方回应多次回避核心问题,仅以“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催收合规”为托词,未见实质整改。

而在黑猫投诉、啄木鸟投诉等多个平台,用户仍持续发布“被逼至绝境”的留言与证据材料,显示该平台问题早已积重难返,急需高层监管部门介入整治。

金融服务不能变成“心理凌迟”

金融服务原应是普惠社会的基石,但京东金融所暴露的问题正将消费者推入困境:从信息欺诈到软暴力施压,再到隐私滥用与非法催收,其行为不仅伤害消费者权益,更危及整个网络信贷行业的规范与信任基础。

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聚光灯下,京东金融的行为必须接受全社会的拷问。我们呼吁相关监管部门立刻启动调查、严惩违规行为、清理违法催收链条,让金融科技回归服务民众、守法经营的正道。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