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方达高管团队调整完成 有哪些问题亟待新任高管解决?
近日,随着接连四则高管变更公告的发出,公募一哥易方达再度引起市场关注。从本次高管团队调整来看,不仅涉及董事长、总经理、首席风险官三个重要职位,同时也涉及两位明星基金经理的副总职位。而此次的调整究竟能为易方达带来什么,后续值得我们关注。
净利连年下滑 易方达自身业绩压力亟待解决
具体从此次新任的董事长刘晓艳和新任总经理吴欣荣来看,均为易方达旗下多年老将,曾参与过公司筹建工作。不过,虽两位新高管均来自公司内部,有着多年的从业和公司治理经验,但从目前易方达基金的现状来看,或仍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一方面,是易方达自身业绩增长的挑战。从历史上来看,易方达基金的公募管理规模于2020年公募基金历史大年之际首次迈入万亿大关,成为业内排名第一的基金公司;次年的2021年,凭借着对前期优势的运营,易方达的净利润也达到了历史高点的45.35亿元,同比增长64.94%。
但好景不长,2022年~2024年上半年的两年半时间内,伴随着产品业绩的下滑以及公募降费成为行业内主要趋势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易方达的利润空间也开始被大幅压缩,分别仅实现了38.37亿元、33.82亿元和15.16亿元的净利润,同比下降了15.38%、11.86%和6.27%。
事实上,易方达净利润的连年下滑,也很难说没有着时任董事长(联席)兼任总经理刘晓艳管理不当的因素影响。作为易方达基金的创始团队成员,刘晓艳早在2011年就已出任公司总经理职务,2023年8月升任公司董事长(联席)。从职责上来看,董事长是公司治理的“舵手”,需把握方向、整合资源、防控系统性风险;总经理则是业务“操盘手”,需高效执行、创新突破、实现经营目标;而在刘晓艳担任董事长(联席)兼任总经理的后期出现业绩下滑,无疑说明其所制定或执行的治理战略存在一定的问题,拖累了公司业绩的增长。
从目前的市场形势来看,虽行情回暖,但在行业降费的背景下,易方达的净利润也仍面临着进一步的压缩,伴随着刘晓艳正式升任董事长,其领导力与决策能力能否扭转颓势也面临着进一步的考验。
高位发新仍未回本 易方达旗下近30%主动权益基收益为负
此外,此次一同变更的还有首席风险官和两位副总经理的职务,易方达三剑客之二的陈皓和萧楠则因工作调整相继卸任副总经理,但仍将继续担任基金经理,专注于投资管理工作。而陈皓与萧楠的卸任背后,或折射出易方达在主动权益产品上的业绩压力,也是其净利下滑的影响因素之一。
从历史上来看,2020年前后,投而优则仕逐渐成为基金公司留住明星基金经理的重要手段,但近两年来,随着行业的发展以及业绩的调整,不少明星基金经理又相继卸任,回归基金经理本职。
而在此背后,收益的下滑或是抹不开的影子。从陈皓和萧楠两位基金经理来看,先后于2020年和2021年升任为副总经理,彼时也正值业绩的巅峰时期。但自2022年开始,随着市场震荡不断等因素的影响,两人业绩也开始出现下滑。截至目前,两人在2020~2022三年所发行的新品任职回报都仍为负数。以萧楠为例,在2020年发行的易方达高质量严选三年持有上至今仍保持着-15.88%的任职回报;再来看陈皓,在2021年所发行的易方达港股通成长混合A上最新任职回报为-30.1%。
在此背景下,兼任高管职位,分心事务性工作无疑将加大基金经理本就巨大的业绩压力,叠加随着行业的发展,业绩也将与基金经理薪酬挂钩,也对基金经理的业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卸任高管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除此之外,公募基金高管的投资能力直接映射公司核心竞争力,而扩大到整个易方达基金的主动权益产品来看,萧楠以及陈皓两人的业绩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其余产品写照。从易方达旗下的101只主动权益基金来看,有28只成立以来收益率仍为负数,占比达近三分之一,显然有违近期公募基金改革方案中监管的愿景以及行业的发展,也将对公司发展造成更进一步的影响。
如今,公募行业改革仍在延续,易方达高管架构也已调整完毕,萧楠和陈皓也已经回归本职,后续易方达以及相关产品将如何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公众号闻基期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