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辰瑶|【中州评论】法治精神与公众人物,天平究竟该倾向哪边
2025年3月21日,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稽查局公布司马南偷税案件处理结果,追缴税费款、滞纳金及罚款共计926.94万元。司马南税款案具有典型标志性案件特征,从这次税款被追缴行动来看,我国在税收征管的法治化进程道路上,真真切切迈出了坚定的步伐,那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精神,也并非是仅仅说说而已。
司马南作为公众人物,长期以“打假斗士”的形象示人,其偷税行为与其精心塑造的社会形象形成了强烈反差。这种反差恰恰说明,在法治社会中,任何人都不能也不可能凌驾于法律之上。税务部门依法查处此案,既维护了税收法律的严肃性,也向社会传递了明确的信号,法律面前没有特权,公众人物更应该带头守法,起到表率作用。
从公布的信息来看,此案的处理过程严格遵循法定程序,从立案调查到追缴入库,每一个环节都走在依法执行的轨道上,某种程度增强了社会公众对税收法治的信心。
公众人物作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其一言一行都格外具有示范效应。司马南偷税案再次给我们以警示,社会公众人物必须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以身作则维护法律尊严。公众人物带头守法,才能在全社会更好地形成尊法守法的良好氛围。
司马南案件的处理,预示我国税收法治建设迈上了更高的台阶。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深入推进,我们期待可以看到更多类似的案例得到公正处理,让法治精神真正深入人心。
作者简介:
潘辰瑶,芜湖市作家协会会员,芜湖市诗人协会理事。作品散见于各类报刊杂志及新媒体,另有多篇作品获得省、市征文奖项。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