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成为新农具——农村电商直播正成为中牟乡村振兴新引擎
感受乡村新脉动
手机成为新农具
——农村电商直播正成为中牟乡村振兴新引擎
春暖花开时节,中牟新区的田间地头、温室大棚,一片生机勃勃。这片土地上的农村电商直播产业,犹如草木萌动,活力迸发。
“大家好,现在是3月19日凌晨1:00,我在姚家草莓市场向您播报今天的市场行情。”
“各种瓜果蔬菜应有尽有,全是批发价,地头发货,直达餐桌,今天下单还有超值礼包……”
直播带货,助力农产品销售 本报记者 卢文军 摄
3月20日,在中牟新区韩寺镇、姚家镇、雁鸣湖镇的大棚里,在乡村直播电商运营中心的直播间里,主播们正在推销中牟的特色农产品,新鲜的蒜苗、嫩绿的菠菜、馥郁的香菜、水嫩的芹菜、红润的草莓,正随着网络直播“飞”上越来越多网民的餐桌。
政府扶持 农村电商快速发展
近年来,电商直播团队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电商直播为乡村经济腾飞增添了新动力。看好电商直播的良好发展前景,中牟新区也在大力扶持农村电商发展,尝试通过网络平台开辟农产品销售新渠道,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强大助力。
中牟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李援朝告诉记者,中牟农业农村局实施了“头雁领航群雁齐飞”行动,积极探索新农人培育机制,利用农技推广区域中心站的场地优势,打造“1+6+N”的农村电商人才培育机制。
“1+6+N”是什么?李援朝进行了解读:“1”是指一个区级农村电商服务平台,“6”是指6个农村电商直播基地,“N”是指若干个农村电商直播达人。其中,6个农村电商直播基地都具有电商培训、室内直播、场景模拟直播、农产品分拣包装和物流配送、微短剧创作等五大功能。
郑州乐新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乡村直播电商为核心,专注于助农直播、新农人孵化等业务,致力于通过网络直播宣传推广本地生鲜农产品、种子、零食、家具等产品销售,扩大本地特色品牌影响力。
“刚开始在田间地头直播卖洋葱,晒得黑不溜秋,效果还不好。直到去年11月开始卖黄心菜,才摸出了门道,一发不可收拾。”“90后”公司负责人陈亚龙快人快语。据他介绍,公司通过6个网络平台、12个网络账号同时进行直播推广,3个月卖了3万多单,最高时1天2400单,总销售额超150万元。
电商直播 年销售额达数千万元
电商直播作为乡村振兴和网络助农深度融合发展的新兴产物,正在引领农村电商模式不断创新,中牟也实实在在尝到了电商直播的甜头。
去年4月,狼城岗镇“奶奶的酱”登上了“与辉同行”河南专场直播间,创下了单场直播卖出13.6万单的好成绩,让中牟特产西瓜酱为更多人所了解和喜欢。
头部主播的带货能力让人惊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踏进电商直播这片蓝海,推广销售中牟特色农产品。
1998年出生的朱威达老家在周口。经姚家镇牵线搭桥,他带着团队扎根中牟直播销售草莓,“我们主要做‘次日达’,今日买明日到,水果到客户手里不超过24小时。我们团队有5~10人,涉及运营、直播、资源对接等,从去年12月初到现在,最高一天卖出3000单、销量4500斤,最低的是800单、销量1000斤左右。”
与其合作负责代购代采的是小胡村村民胡志峰。“刚开始,我是抱着怀疑的态度。这么多天下来,没想到直播的威力这么大。以后我们要配合得更好,争取再来一波销售高峰!”说起和电商直播团队的合作,他颇为感慨。
1993年出生的吴黎明是驻马店泌阳人。与陈亚龙、朱威达卖新鲜蔬果不同,他选择的直播赛道是锦鲤销售。“9个主播全部来自周边村社区,我们是高客单,每单200元至300元,去年4月开始到现在,一般情况下每月销售额在15万元左右,最高曾突破20万元。”他说,刚开始一到月底发工资时自己就着急,现在售后问题少了,回款跟上了,大家合作越来越顺,自己对未来也充满信心。
据不完全统计,在中牟,已经涌现出陈亚龙、吴黎明、胡云波、朱威达等10多个专业的电商直播团队,李二妞、韩志磊、陈长安等200多位直播达人,直播销售的农产品有草莓、沙地蜜薯、花生、红薯粉条、西瓜酱蜂蜜、牛肉、锦鲤等农产品,年销售额数千万元。
电商助力 唱响“中牟优农”品牌
为让农村电商得到持续长久发展,中牟新区农业农村局推动区域品牌与电商直播相结合,申请注册“中牟优农”品牌商标。电商团队销售的农产品,农残、新鲜程度、物流速度、售后服务等指标达到优秀等级,统一使用“中牟优农”品牌商标,强化优质农产品区域品牌。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郑州市也在完善县域流通服务网络,积极推广直供直销、即时配送、直播带货等新业态,加快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这让中牟发展农村电商的底气更足。
中牟提出“让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数据成为新农资”,通过电商赋能传统产业、优势产业,让农村电商逐渐成为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新引擎。
借助农村电商,中牟正进一步唱响“中牟优农”品牌,让越来越多的农产品种得好的同时也卖得好,把“好收成”真正变成“好收入”。
(记者 卢文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