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天涯】四川通江心渊:凌晨渝州交易城的同频曙光
凌晨的雨后,石桥铺渝州交易城的街道弥漫着清新与湿润。街灯的光芒在水洼中破碎,倒映出这座城市未眠的喧嚣。我踏着积水,缓缓地行走在这略显冷清的街道上,脚步声在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
那些为第二天做准备的商贩们,在黯淡的灯光下忙碌着。他们的身影在货物堆中穿梭,或整理摊位,或搬运货物,动作熟练而匆忙。蔬菜的清香、水果的甜香、还有那混杂着泥土气息的花香,在空气中交织融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生活味道。
我的脚步在一个档口前停下,这里是一位老乡的摊位。档口的主人是一位大姐,今年四十八岁,岁月在她的脸上留下了浅浅的痕迹,却掩盖不住她眼中的坚韧与光芒。她来自四川通江县长坪乡,那是一个我也熟悉的地方。
大姐见我到来,停下手中的活儿,微笑着与我打招呼。她的声音带着浓浓的乡音,瞬间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哎呀,老乡,你咋这个时候来了?”大姐一边说着,一边用袖口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
“大姐,来看看您。”我应道。
大姐感慨地说道:“不知不觉中已经来到重庆已经有二十多个年头了。”这二十多年,每一天都是早出晚归。清晨,当城市还在沉睡,她便起身去进货;夜晚,当大多数人已经进入梦乡,她还在整理着未卖完的蔬菜。风里来,雨里去,日子虽辛苦,可她却从未抱怨过。
“我老公在工地上支木,也是累得很。”大姐的语气中透着心疼,但更多的是对生活的坦然。他们夫妻二人,如同这座城市中的许多普通人一样,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编织着生活的梦想。
说起闲暇时光,大姐的眼睛亮了起来。“我呀,平时闲下来就喜欢拿本书看看,然后写点东西,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都记下来。”她的脸上洋溢着一种满足和宁静,仿佛在文字的世界里,找到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净土。
我们聊着聊着,大姐突然拿出手机,兴奋地对我说:“老乡你看,有个茜茜同学的博主来到了我们通江,拍了一个在烈士墓的视频。”我凑过去,和大姐一起看着屏幕。视频中,茜茜同学庄重而肃穆地站在烈士墓前,讲述着那些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表达着对他们深深的敬意。大姐专注地看着,眼神中充满了感动和自豪。
“我平时不忙的时候唯一关注的就是她的账号。”大姐说道,“看到家乡的消息,心里就踏实,感觉和家乡的距离近了。”
在这漫长的夜晚,我和大姐坐在档口前,听着她讲述着这些年的经历。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可她始终怀揣着对生活的希望。她的故事,就像一首朴实的歌,没有华丽的旋律,却充满了真挚的情感。
望着大姐忙碌的身影,我不禁陷入了沉思。在这生命的荒原中,我们每个人都如同孤独的行者,举着火把独自前行。有时会迷失方向,有时会疲惫不堪,但正是那些不经意间出现的微光,那些温暖的人和事,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就像大姐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书籍和文字的慰藉;就像她通过茜茜同学的视频,感受到了家乡的温暖。而我,在这个凌晨的雨后,在大姐的档口前,也找到了那份久违的乡情和感动。
当两个不相识的灵魂在旧书的某页突然共鸣,那瞬间的涟漪,便是对无常最温柔的相抵。也许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有那么一刻,能与他人的心灵相通,能感受到那份理解和支持,所有的痛苦都会变得微不足道。
而那些尚未相遇的灵魂,此时正乘着文字的方舟,沿着时光的经纬线缓缓靠近。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与那些未曾谋面的知己相遇,共同分享生活的喜怒哀乐。
我相信,在永恒的时间长河里,我们终将在文字的渡口重逢。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无论距离有多遥远,那份对家乡的眷恋,对温暖的渴望,对美好的追求,都会引领着我们相聚。
大姐和我聊完,又转身投入到忙碌之中,为新一天的营生做着准备。我与大姐挥手道别,带着从她那里收获的温暖和感悟,缓缓离开。
在这寂静的夜里,我思绪万千。大姐的经历仿佛是一首动人的乐章,每一个音符都在我心中奏响,给予我力量和勇气。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遇到何种困难,大姐那份坚韧与乐观都会成为我前行路上的指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