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风携暖意 奏响春之曲】汇千万人之力,托举一座城

中原网 取材网络

2025-02-26 08:16

牢记领袖嘱托 践行省委要求 

【习风携暖意 奏响春之曲】系列报道

第一篇章·中心城市建设再加力①

汇千万人之力,托举一座城

开栏的话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心关注郑州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5次来到河南考察调研,2次深入郑州视察,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在多个重要场合重要会议发表重要讲话,针对强化郑州中心城市作用、推进高质量发展、对外开放、生态保护、文化建设、民生保障等先后作出了12次重要指示,科学指明了郑州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定位、方法路径、实践要求,为郑州明确发展方向、壮大发展势能、厚植发展优势提供了根本遵循。

为充分展示郑州持续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及郑州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生动实践,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四高四争先”要求,本报今起推出“牢记领袖嘱托 践行省委要求【习风携暖意 奏响春之曲】”系列报道,书写郑州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挑大梁、走在前,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的新气象、新实践、新作为。

当郑煤机智能工厂的机械臂划出先进制造的弧光、超聚变全球总部基地的服务器吞吐数字文明的字节,从中铁装备工程师突破关键技术的深夜灯火,到跨境电商综试区“买卖全球”的数字脉动,1430万双手共同托举的不仅是城市发展的高度,更是一个国家中心城市向新而生的磅礴力量。建设中心城市,郑州一直很拼。这里每寸土地都生长着与国家战略同频的奋斗史诗,每次突破都书写着郑州勠力同心的时代篇章。

郑东新区CBD春潮涌动 记者 李新华 摄

奋楫扬帆, 提升城市能级步履不停

在时代发展的宏大叙事中,郑州正站在政策与机遇交织叠加的关键点上;在澎湃向前的滚滚洪流中,郑州正身处创新驱动和智能技术奔涌的浪潮里。乘风而上、奋楫扬帆,郑州建设中心城市重任在肩,提升城市能级步履不停。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心关注河南和郑州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为郑州发展把脉定向,指路领航。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航掌舵和殷切关怀下,国家战略布局为郑州铺就了广阔的发展之路。近年来,在省委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强化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带动作用”“推进郑州与开封同城化、引领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嘱托,以坚定不移的信心和奋勇争先的勇气,不断拉高发展标杆、加快发展步伐、提升城市能级,一步一个脚印地把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航拍中铁智能化高端装备产业园 记者 李新华 摄

数字是最好的记录者——过去一年,郑州经济发展持续保持着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好中向新的良好发展势头。全市经济总量迈上1.45万亿元的历史性台阶、实现增速5.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连续14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7%。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预计达到2.8%,连续三年超全国平均水平。进出口总值5565.8亿元,稳居中部省会城市首位。在全省经济首位度达22.8%、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进一步提升,充分展现中心城市的责任担当。作为中原城市群核心引擎和国家级战略支点,郑州在区域经济版图中承载着双重重任:既要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中先落笔、重着墨,更要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打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标杆。通过城市综合承载力提升、科创能级跃升、开放枢纽能级突破等,郑州正以破局之势重塑发展生态。

乘势而上,城市综合承载力扩容提级

回溯郑州城市规划的漫长历程,从早期的工业城市,到区域经济中心,再到如今致力于打造的国际化大都市,每一次转变都见证着城市承载力、影响力的逐步提升。而在城市发展的崭新篇章中,《郑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年)》无疑是关键一笔。聚焦提升城市能级,郑州统筹全域高起点编制新一轮郑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推动郑州中心城区面积由990平方公里拓展到2369.63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796.7平方公里,市域常住人口1300.8万人,全市实有人口达到1430万人,城市年轻指数位居全国第五。积极适应数字时代到来的大背景和特大城市发展新特点、新需求,以智能体城市建设为依托,探索推进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工程,形成了“一格管全面、一屏观全域、一网统全局、一线通上下、一键全处理、一融促创新、一制保安全”的治理新格局,“大综合一体化”的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体系荣获2024年“世界智慧城市大奖·中国”城市治理大奖,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人民群众生活更加美好。

记者 马健 摄

2025年,郑州将围绕提升郑州中心城市功能,加力实施城市有机更新行动、“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全面深化拓展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党建+网格+大数据”模式作用,加快构建“大综合一体化”治理新格局,不断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着力推进新型智能体城市建设。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对标主城区提升规划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水平,让人民群众更好共享发展成果。

创新驱动,城市科创能级聚力跃升

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必由之路。过去一年,中原科技城在全国348个科技城(科学城)中晋升至第15位,两年跃升16个位次。中原量子谷一期投用,省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中心揭牌,中原之光超短超强激光平台主体完工。重组新建全国重点实验室7家,新增省实验室6家、总数18家,99家省重点实验室实现重组,研发平台达到5890家。累计签约一流大学郑州研究院8家,龙头企业产业研究院达到17家。7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励,全省占比53.8%。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800亿元。招引院士等顶尖人才15人、总数达96人,累计引育高层次人才1566人。

记者 马健 摄

今年,郑州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依托中原科技城等高能级平台、大科学装置、一流大学郑州研究院、省实验室、中试基地组成的科创体系,不断完善创新生态。积极争创国家吸引集聚人才平台,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优秀研究成果、集聚一批一流顶尖人才、落地一批前沿产业项目,奏响科技创新的主旋律和最强音。

开新图强,开放枢纽能级拓维提档

过去一年,郑州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自贸试验区郑州片区制度创新成果丰硕,过境免签政策延长至240小时,郑州机场旅客吞吐量285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82.5万吨;中国邮政航空枢纽项目落地建设,入选全球国际邮政快递枢纽承载城市。内陆地区首个国际公路运输集结中心建成,中欧班列开行3601班。跨境电商交易额1450亿元,跨境电商综试区进入全国10强。铁海联运突破6万标箱。成功举办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论坛、中国(河南)—东盟人文交流月等重大活动。

记者 李新华 摄

今年,郑州市将奋力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和全国重要对外开放门户,延伸拓展“四条丝路”,打造新的“数字丝绸之路”,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不断提升制度型开放水平。充分用好“2+2+9”立体化口岸体系,积极发展贾鲁河航运,大力发展临空、临港和通道经济,向东融入长三角、向北对接京津冀、向西联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向南挺进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加快建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节点。

中心城市是拼出来、干出来的,拼的是提升城市能级的高位谋划,拼的是制度型开放的战略定力,拼的是“人才+平台+场景”的创新生态。此刻,中原科技城的智慧灯火映照城市未来,国际陆港的钢铁驼队链接国内外,这座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城市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征程中砥砺奋进、一往无前。

本报记者 卢士海 孙亚文 张昕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