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的郑州‧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重要历史事件
重要历史事件
西周
公元前 1046—1043 年 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王朝,安排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监视商人部族,封其弟叔鲜于管(今郑州市境),立管国。
周封东虢国于今荥阳市境;封密国、郐国于今新密市境。
公元前 1042—1021 年 周成王年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摄政当国。管叔作乱,周公伐诛管叔。
公元前 976—922 年 周穆王养虎于东虞(今荥阳市汜水镇西),名其地曰虎牢。
公元前 781—771 年 周幽王时,王室衰弱,郑桓公筹谋东进发展,迁徙部族于洛东。东虢国、郐国献十邑,郑据其地以立国。公元前 779 年,郑桓公伐郐。公元前 771 年,犬戎杀幽王于骊山下,并杀郑桓公。
东周
春秋时代
公元前 770 年(周平王元年) 周平王东迁洛邑,周室衰微,诸侯恃强并弱,政由方伯。是年为郑武公元年,东徙新郑。
公元前 744 年(周平王二十七年) 郑武公卒,庄公立。
公元前 743 年(周平王二十八年) 郑庄公元年,封弟段于京(今荥阳市境)。公元前 722 年(周平王四十九年) 郑庄公二十二年,段与其母武姜谋袭郑, 郑庄公克段于鄢,迁其母于城颖,誓言曰:“不至黄泉,毋相见也。”颖考叔建言庄公掘地见母。此事后来成为著名历史典故。
公元前 720 年(周平王五十一年) 郑庄公二十四年,郑侵周地,取成周之禾。
公元前 717 年(周桓王三年) 郑庄公二十七年,始朝周桓王,周桓王怒其取禾,弗礼也。
公元前 707 年(周桓王十三年) 郑庄公三十七年,不朝周,周桓王率陈、蔡、虢、卫伐郑,郑庄公发兵,大败王师,伤周桓王。
公元前 701 年(周桓王十九年) 郑庄公四十三年卒,立太子忽为昭公,宋庄公与郑国卿祭仲谋立郑庄公次子突为厉公,忽出奔卫国。
公元前 700 年(周桓王二十年) 郑厉公元年。
公元前 698 年(周桓王二十二年) 郑厉公三年,诸侯伐郑。
公元前 697 年(周桓王二十三年) 郑厉公四年,祭仲立忽,郑厉公出居边邑栎。
公元前 696 年(周庄王元年) 郑昭公复入郑,即位。是年为郑昭公元年。
公元前 695 年(周庄王二年) 郑昭公二年。郑国卿高渠弥射杀昭公于野。高渠弥更立昭公弟子亹。
公元前694 年(周庄王三年) 郑子亹元年。齐襄公会诸侯于首止,杀子亹。祭仲、高渠弥召子亹弟公子婴于陈而立之,是为郑子。
公元前 693 年(周庄王四年) 郑子元年。
公元前 680 年(周釐王二年) 郑子十四年,郑厉公与郑大夫甫假谋杀郑子。
公元前 679 年(周釐王三年) 郑厉公元年,流亡 17 年复入即位。
公元前 673 年(周惠王四年) 郑厉公七年,助周惠王平定叛乱。秋,郑厉公卒,文公立。
公元前 672 年(周惠王五年) 郑文公元年。
公元前 636 年(周襄王十六年) 郑文公三十七年。秋,郑伐滑。冬,翟攻伐襄王,襄王出奔郑,郑文公居王于汜。
公元前 632 年(周襄王二十年) 郑文公四十一年,助楚击晋。
公元前 630 年(周襄王二十二年) 郑文公四十三年,晋文公与秦穆公共围郑。
公元前 628 年(周襄王二十四年) 郑文公四十五年卒,缪公立。
公元前 627 年(周襄王二十五年) 郑缪公元年,秦袭郑,郑国商人弦高诈之,秦兵不至而还。
公元前 625 年(周襄王二十七年) 郑缪公三年,郑发兵从晋伐秦。
公元前 618 年(周顷王元年) 郑缪公十年,楚伐郑。
公元前 608 年(周匡王五年) 郑缪公二十年,与楚侵陈,侵宋。晋伐郑。
公元前 607 年(周匡王六年) 郑缪公二十一年,宋伐郑。
公元前 606 年(周定王元年) 郑缪公二十二年卒,灵公立。
公元前 605 年(周定王二年) 郑灵公元年,子公与子家谋杀灵公,襄公立。
公元前 604 年(周定王三年) 郑襄公元年,楚伐郑,晋来救。
公元前 600 年(周定王七年) 郑襄公五年,楚复伐郑,晋来救,败楚师。
公元前 599 年(周定王八年) 郑襄公六年,晋、宋、楚伐郑。
公元前 597 年(周定王十年) 郑襄公八年,楚伐郑,围郑三月,襄公卑辞以解。
公元前 595 年(周定王十二年) 郑襄公十年,晋伐郑。
公元前 588 年(周定王十九年) 郑襄公十七年,晋率诸侯伐郑。
公元前 587 年(周定王二十年) 郑襄公十八年卒,悼公立。
公元前 586 年(周定王二十一年) 郑悼公元年。
公元前 585 年(周简王元年) 郑悼公二年,楚伐郑,晋兵来救。悼公卒,成公立。
公元前 584 年(周简王二年) 郑成公元年,楚伐郑。
公元前 582 年(周简王四年) 郑成公三年,与楚盟。
公元前 581 年(周简王五年) 郑成公四年,晋率诸侯伐郑。
公元前 578 年(周简王八年) 郑成公七年,晋率郑伐秦。
公元前 575 年(周简王十一年) 郑成公十年,背晋盟楚,晋伐郑,楚来救。
公元前 573 年(周简王十三年) 郑成公十二年,与楚伐宋。
公元前 572 年(周简王十四年) 郑成公十三年,晋伐郑。
公元前 571 年(周灵王元年) 郑成公十四年卒,釐公立。晋率诸侯伐郑。
公元前 570 年(周灵王二年) 郑釐公元年。
公元前 566 年(周灵王六年) 郑釐公五年,郑相子驷使厨人药杀釐公。简公立。
公元前 565 年(周灵王七年) 郑简公元年。
公元前 564 年(周灵王八年) 郑简公二年,晋伐郑,郑与盟。冬,又与楚盟。公元前 563 年(周灵王九年) 郑简公三年,子孔杀子驷,从子产之言相简公。公元前 562 年(周灵王十年) 郑简公四年,晋伐郑,楚来救。
公元前 555 年(周灵王十七年) 郑简公十一年,晋率郑围齐。楚伐郑。
公元前 554 年(周灵王十八年) 郑简公十二年,诛子孔,以子产为卿。
公元前 547 年(周灵王二十五年) 郑简公十九年,封子产以六邑,子产让,受其三邑。
公元前 544 年(周景王元年) 郑简公二十二年,吴季札出使郑国,谓子产曰: “子为政,必以礼;不然,郑将败。”
公元前 543 年(周景王二年) 郑简公二十三年,郑国诸公子争宠相杀,欲杀子产,公子或谏曰:“子产仁人,郑所以存者子产也,勿杀!”乃止。
公元前 542 年(周景王三年) 郑简公二十四年,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子产认为:“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 孔子听说子产不毁乡校,评价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公元前 541 年(周景王四年) 郑简公二十五年,郑派子产出使晋国,问晋平公疾。平公称赞并厚礼子产。
公元前 539 年(周景王六年) 郑简公二十七年,夏,朝晋。冬,朝楚,子产随从。
公元前 538 年(周景王七年) 郑简公二十八年,子产作“丘赋”,改革军赋制度,国人谤之。子产曰:“苟利社稷,死生以之。”郑君病,使子产会诸侯,与楚王盟于申。
公元前 536 年(周景王九年) 郑简公三十年,子产铸刑书。
公元前 530 年(周景王十五年) 郑简公三十六年卒,定公立。
公元前 529 年(周景王十六年) 郑定公元年,楚平王归所侵郑地于郑。
公元前 526 年(周景王十九年) 郑定公四年,晋昭公卒,公室衰微,子产谓韩宣子曰“为政必以德,勿忘所以立”。
公元前 524 年(周景王二十一年) 郑定公六年,郑国失火,郑定公要向鬼神祈祷消灾,子产曰:“不如修德。”
公元前 517 年(周敬王三年) 郑定公十三年卒,献公立。
公元前 513 年(周敬王七年) 郑献公元年。
公元前 501 年(周敬王十九年) 郑献公十三年卒,声公立。
公元前 500 年(周敬王二十年) 郑声公元年,晋侵夺,郑益弱。
公元前 496 年(周敬王二十四年) 郑声公五年,郑相子产卒,郑人皆哭泣,如失去亲戚一样悲伤。子产为郑成公少子,为人仁爱,事君忠厚。孔子曾来到郑国,与子产亲如兄弟。孔子闻子产去世,泣曰:“古之遗爱也! ”《论语》记载孔子高度评价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孔子编订《诗经》305 篇,在《国风》中有《郑风》21 篇、《郐风》 4 篇。
公元前 493 年(周敬王二十七年) 郑声公八年,晋伐郑。
公元前 479 年(周敬王四十一年) 郑声公二十二年,孔子卒。
战国时代
公元前 464 年(周定王五年) 郑声公三十六年,晋伐郑,取九邑。
公元前 463 年(周定王六年) 郑声公三十七卒,哀公立。
公元前 462 年(周定王七年) 郑哀公元年。
公元前 455 年(周定王十四年) 郑哀公八年,郑人弑哀公,共公立。
公元前 424 年(周威烈王二年) 韩武子元年。郑共公三十一年卒,幽公立。
公元前423 年(周威烈王三年) 韩武子二年。郑幽公元年。韩武子伐郑,杀幽公,繻公立。
公元前 422 年(周威烈王四年) 韩武子三年。郑繻公元年。
公元前 408 年(周威烈王十八年) 韩景侯元年。郑繻公十五年,韩景侯伐郑,取雍丘。
公元前 407 年(周威烈王十九年) 韩景侯二年。郑繻公十六年,郑伐韩,败韩兵于负黍。
公元前 403 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韩景侯六年,韩、赵、魏俱得列为诸侯。
公元前 400 年(周安王二年) 韩景侯九年。郑繻公二十三年,郑围韩之阳翟。
公元前 399 年(周安王三年) 韩烈侯元年。郑繻公二十四年。
公元前 398 年(周安王四年) 韩烈侯二年。郑繻公二十五年,郑君杀其相子阳。
公元前 396 年(周安王六年) 韩烈侯四年。郑繻公二十七年,子阳之党弑繻公,康公立。
公元前 395 年(周安王七年) 韩烈侯五年。郑康公元年。
公元前 394 年(周安王八年) 韩烈侯六年。郑康公二年,郑负黍反,复归韩。
公元前 387 年(周安王十五年) 韩烈侯十三年卒,文侯立。郑康公九年。
公元前 386 年(周安王十六年) 韩文侯元年。郑康公十年。
公元前 385 年(周安王十七年) 韩文侯二年。郑康公十一年,韩伐郑,取阳城。
公元前 377 年(周安王二十五年) 韩文侯十年卒,哀侯立。郑康公十九年。
公元前 376 年(周安王二十六年) 韩哀侯元年,韩、赵、魏分晋国。郑康公二十年。
公元前 375 年(周烈王元年) 韩哀侯二年。郑康公二十一年。韩灭郑,徙都于郑。
公元前 371 年(周烈王五年) 韩哀侯六年,哀侯被杀,懿侯立。
公元前 370 年(周烈王六年) 韩懿侯元年。
公元前 367 年(周显王二年) 赵与韩攻周,周分为东周、西周两小国,东周都巩(今巩义市)。
公元前 359 年(周显王十年) 韩懿侯十二年卒,昭侯立。
公元前 358 年(周显王十一年) 韩昭侯元年。
公元前351 年(周显王十八年) 韩昭侯八年,申不害相韩,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国治兵强,诸侯不来侵伐。
公元前 337 年(周显王三十二年) 韩昭侯二十二年,申不害死。
公元前 335 年(周显王三十四年) 韩昭侯二十四年,秦攻取韩宜阳。
公元前 334 年(周显王三十五年) 韩昭侯二十五年,旱,昭侯不以此时恤民之急,反而更加奢靡,兴建高大城门。
公元前 333 年(周显王三十六年) 韩昭侯二十六年卒,宣惠王立。
公元前 332 年(周显王三十七年) 韩宣惠王元年。
公元前 322 年(周显王四十七年) 韩宣惠王十一年,君号为王。
公元前 319 年(周慎靓王二年) 韩宣惠王十四年,秦来伐韩,取鄢。
公元前 318 年(周慎靓王三年) 韩宣惠王十五年,韩击秦不胜。
公元前 317 年(周慎靓王四年) 韩宣惠王十六年,秦败韩于修鱼。
公元前 314 年(周赧王元年) 韩宣惠王十九年,秦大破韩于岸门,韩国以太子为人质与秦议和。
公元前 308 年(周赧王七年) 韩襄王四年,与秦王会于临晋。秦攻打韩宜阳。
公元前 307 年(周赧王八年) 韩襄王五年,秦攻取韩宜阳,斩首六万。
公元前 306 年(周赧王九年) 韩襄王六年,秦复与韩武遂。
公元前 303 年(周赧王十二年) 韩襄王九年,秦复攻取武遂。
公元前 301 年(周赧王十四年) 韩襄王十一年,秦伐韩。与秦击楚。
公元前 298 年(周赧王十七年) 韩襄王十四年,韩与齐、魏共击秦。
公元前 296 年(周赧王十九年) 韩襄王十六年,秦与韩河外及武遂议和。襄王卒,釐王立。
公元前 295 年(周赧王二十年) 韩釐王元年。
公元前 293 年(周赧王二十二年) 韩釐王三年,率周、魏攻秦,秦败韩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
公元前 291 年(周赧王二十四年) 韩釐王五年,秦攻取韩宛城。
公元前 290 年(周赧王二十五年) 韩釐王六年,韩与秦武遂地二百里。
公元前 286 年(周赧王二十九年) 韩釐王十年,秦败韩师于夏山。
公元前 284 年(周赧王三十一年) 韩釐王十二年,与秦击齐,与秦王会西周。
公元前 282 年(周赧王三十三年) 韩釐王十四年,与秦会两周间。
公元前 275 年(周赧王四十年) 韩釐王二十一年,韩救魏,为秦所败。
公元前 273 年(周赧王四十二年) 韩釐王二十三年,赵、魏攻韩华阳,秦救之。韩釐王卒,桓惠王立。
公元前 272 年(周赧王四十三年) 韩桓惠王元年,伐燕。
公元前 270 年(周赧王四十五年) 韩桓惠王三年,秦攻打韩阏与城。
公元前 264 年(周赧王五十一年) 韩桓惠王九年,秦攻取韩陉,城汾旁。
公元前 263 年(周赧王五十二年) 韩桓惠王十年,秦攻打韩于太行,上党郡降赵。公元前 256 年(周赧王五十九年) 韩桓惠王十七年,秦攻取韩阳城、负黍。 公元前 249 年(韩桓惠王二十四年) 秦攻取东周及韩城皋、荥阳。秦界至大梁,设置三川郡。
公元前 247 年(韩桓惠王二十六年) 秦攻取韩上党。
公元前 246 年(秦始皇帝元年 韩桓惠王二十七年) 修建郑国渠。
公元前 244 年(秦始皇帝三年 韩桓惠王二十九年) 秦攻取韩十三城。
公元前 239 年(秦始皇帝八年 韩桓惠王三十四年) 韩桓惠王卒,王安立。
公元前 234 年(秦始皇帝十三年 韩王安五年) 秦攻韩,派韩非出使秦国,秦留非,杀之。韩非为韩国宗室,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韩非师从于荀子,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数以书谏韩王,不为所用。
公元前 230 年(秦始皇帝十七年 韩王安九年) 秦俘虏韩王安,占领韩国全境,设立颍川郡。韩国灭亡。
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帝二十六年) 秦初并天下为三十六郡,号为始皇帝。战国时代结束。
(原载于2024年12月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的郑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