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胖孩”到“三好生”:他在塔沟武校的蜕变之路
记者 袁建龙 通讯员 冯威锋
在登封市塔沟武校五环演武场上,2-9-3队列前排中,16岁的同学彭正有力的拳法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谁能想到,这个身形矫健的泉州少年,四年前还是一名因体重困扰而迷茫的“小胖子”?从篮球场到武术擂台,从减肥失败到专业队精英,他用汗水书写了一段逆袭故事。
体重70公斤的烦恼:一场“习武”的契机
2022年夏天,刚小学毕业的彭正体重已逼近70公斤。尽管热爱篮球,但高强度的运动并未让他甩掉赘肉。“打一下午球,回家能吃三碗面。”他笑着回忆。在福建泉州老家,父母看着儿子日益圆润的脸庞,最终提议:“不如去武校试试?既能强身,也能学本事。”
这一建议让当时12岁的彭正欣然应允,在姐姐的陪伴下踏上了前往河南登封的列车。初入塔沟武校,他选择了少年班的散打专业。“第一天练完,腿抖得爬不上床。”但他咬牙坚持,日复一日地严格执行教练的训练计划,体重也逐渐降至60公斤以下。
柔韧天赋被发现:从散打到培训班的转折
2024年校运会选拔中,教练组意外发现了彭正的隐藏优势——远超同龄人的柔韧性。凭借这一特长,他被选入培训班一年级,次年更以综合成绩优异晋升至如今的2-9-3队。
“进入培训班二年级后训练任务更重了,有一次训练的时候特别累,支撑腿稍微放松了一下,就被教练看到了,被狠狠批评了一顿,那也是我唯一一次挨批评,从那次之后我也记住了教练说的话:武术不是摆花架子,每个动作都是筋骨磨出来的,慢慢克服极限,才能越走越高。”
教练眼中的“三好生”:踏实·刻苦·诚实
“这孩子眼里有光。”李林涛教练评价道。四年间,彭正仅因那次偷懒挨过批评,更多时候,他是班级训练里的模范生。清晨的晨跑,他总第一个到场;套路动作反复打磨,直到教练喊停;队友生病时,他默默帮对方打饭、加练。这份自律,让他在班级的人缘特别好。
“想成为像教练那样的人”
谈及未来,彭正目光灼灼。他的目标是集团孔子校区的运动训练专业,拿到大学毕业证,系统学习运动科学与教学法。“每次看李教练示范动作,不光学技术,更学他怎么把复杂动作拆解得通俗易懂。”课余时间,他主动协助教练整理教案,观察如何与不同性格的学员沟通。
“等当了教练,我要把工资寄回家。”这个早熟的少年低声补充。父母都是工厂的员工,工作很辛苦,他希望早日接过家庭重担,而武术,正是他选择的“翅膀”,从气喘吁吁的“小胖墩”到虎虎生风的武术少年,彭正用四年光阴诠释了何为“破茧成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