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创新驱动“强引擎” 共绘高质量发展新蓝图——郑东新区召开2025年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
正观新闻记者 王阳 通讯员 冯捷 刘佳丽
2月22日上午,郑东新区党工委召开2025年度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锚定省委“四高四争先”总体要求、市委“四高地、一枢纽、一重地、一中心”和郑州都市圈建设目标,动员全区上下进一步凝聚奋进合力,矢志担当作为,加快“三高地、两中心、一新城”建设,努力当好全市发展的“火车头”、创新的“发动机”。郑东新区党工委书记孙建功主持并讲话,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陈耀宗作工作报告。
2024年,郑东新区以中原科技城建设为引领,经济发展保持稳中向好、好中向新的良好态势,全年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全区GDP完成1502.5亿元,GDP总量位居全市第二、开发区第一;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指标规模位居全市前列,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高速增长,连续11个月保持30%以上的增速;对外直接投资额完成9100万美元,居全市第一……交出一份极为不易的发展答卷。
纵观全年,中原科技城创新力、竞争力、引领力持续提升。人工智能、算力、数据、生命科学、量子、软件等六大新兴产业抢滩布局,中原算力谷揭牌运营,26个产业园加快谋划建设;北理工郑州研究院、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工程等23个重点项目加速建设,海康威视郑州科技园、粤浦白沙科技创新港(一期)等建成投用;“三合一”融合发展再结硕果,建成投用全国首个量子谷,规划落地高能物理研究中心重大科研项目,中原科技城综合评价跻身全国348个科技城(科学城)前15强,两年连续跃升16个名次,跑出了国家创新高地建设“加速度”;人民福祉持续增进,城市供水“一体化一张网”改革扩面提质,17个教育集团覆盖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总数的54.6%,惠及6万余个家庭;党的建设更加严实,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3.0版扎实推进,CBD、智慧岛智能城市试点建设初具成效,“大综合一体化”城市治理新格局加快构建。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收官之年、“十五五”发展谋篇布局之年,也是郑东新区以中原科技城建设为抓手,加快“三高地、两中心、一新城”建设,乘势而上、攻坚突破的关键之年。郑东新区提出,要在“四高四争先”中找准定位,在“七个要”“五个在”中勇于担当,聚焦“1243”工作思路,即:坚持中原科技城建设一个引领,突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两个关键,攻坚产业升级、提振消费、改革创新、城乡融合四项重点,筑牢党建引领、要素保障、底线红线三项支撑,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扩大高水平开放、创造高品质生活、实施高效能治理。
坚持中原科技城一个引领。要持续推进“三合一”融合发展,以服务省科学院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为重点,实现中原科技城与省科学院更深层次嵌合,推动中原量子谷一期拓展区建成投用、二期开工建设,启动量子谷片区城市更新,通过3-5年形成光量子芯片、人工智能、大数据、新型材料等未来产业集群;要加快建设各类创新平台,尽快开工建设高能物理研究中心,年底前建成投用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工程,加快推进一流大学郑州研究院建设,推动多个实验室落地运营;要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建立健全科技金融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快打造一流创新生态2.0版,探索组建中原科技城概念验证中心,设立概念验证种子基金,打通资本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要加快创新人才引育,持续实施“青云计划”,以高水平科创平台、高质量科创项目招引高层次人才,新引进高层次人才1700人以上,累计聚集各类高层次人才5000人以上,全区人才总量突破35万人。
突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两个关键。要引育并重招大引强,加大平台招商、以商招商、基金招商、节会招商力度,招引落地一批引领型、支柱型的好项目、大企业,力争全年引进100亿元以上高质量产业项目1个以上,引进重点项目260个以上,签约总金额1700亿元以上,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尽快培育和孵化一批本地科技型、成长型企业;要抢抓政策谋划储备项目,在现有已谋划储备各类政策性资金项目105个基础上,再谋划实施一批新质生产力培育、基础支撑迭代升级、民生事业改善的标志性战略性项目;要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突出抓好426个重点项目,强力推进富士康新事业总部、高能物理研究中心等27个新落地项目加快建设,北京大学郑州新材料高等研究院、郑州综开科创园等68个重大项目主体封顶,郑州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华为中原区域总部等21个重大项目建成投用。
攻坚产业升级、提振消费、改革创新、城乡融合四项重点。要攻坚产业升级,在持续做大做强金融、总部、高端商贸等三大传统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壮大人工智能、算力、数据、生命科学等六大产业集群,打造全市未来产业核心承载区;要攻坚提振消费,不断升级高端消费、做好体育赛事文章等,大力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助力郑州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要攻坚改革创新,持续深化“放管服效”、国企、开发区改革,通过运用DeepSeek等新技术,拓展“RPA政务数字员工”应用范围,打造“AI+智慧政务”应用体系,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深入推进“管委会+公司”、放权赋能等重点改革任务;要攻坚城乡融合,稳步推东风南路、白沙热电厂等10大片区55个城市更新项目建设,持续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推动省实验中学等4个项目建成投用,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优化民生保障。
筑牢党建引领、要素保障、底线红线三项支撑。要坚持党建引领,推进“五基四化”建设,用好“党建+网格+大数据”模式,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要做好要素保障,持续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紧盯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实施联合走访机制,为企业发展、项目建设保驾护航,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要守好安全、社会稳定、生态安全、风险防控底线,坚持干字当头、拼字为先、实字托底,奋力争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