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程陷信任危机:黑钻会员差评被删,服务承诺成空谈

财经三剑客 原创

2025-02-18 21:32

在在线旅游行业,携程一度是消费者心中的“老大哥”,以其丰富的资源和庞大的用户群体稳坐行业龙头地位。然而,近期一起涉及携程百万元级黑钻会员的“糟心”服务事件,却让这家行业龙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事件的主人公是业内知名的游戏人渔夫Fishman,他作为携程的黑钻会员,本应享受到的是顶级的服务和特权。然而,当他预订新加坡圣淘沙酒店时,却遭遇了退订难、价格争议以及差评被删除的连环打击。这一系列问题不仅暴露了携程在服务机制、平台监管和用户权益保障上的严重漏洞,更引发了消费者对携程服务能力的系统性质疑。

首先,价格机制的失信让消费者对携程的“动态定价算法”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当渔夫Fishman以3415元/晚的价格预订酒店后,仅隔两日,房价便骤降至2717元,差价高达698元/晚。这种短期内的价格剧烈波动,无疑是在挑战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尽管法律上难以直接定性为“杀熟”,但携程的这种做法显然已经违背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条款。

其次,退改政策的僵化更是让高净值用户的特权形同虚设。渔夫Fishman提前三天申请退款,却仍被全额扣款1.6万元。而携程客服在此过程中只是充当了一个“传话筒”的角色,未能有效发挥平台的调解职能。这种僵化的退改政策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更让携程的黑钻会员体系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更为严重的是,携程在平台监管上的失能,让合作方的管理沦为“纸面规则”。涉事酒店设定的“15:00入住+11:00退房”条款,明显压缩了消费者的使用时间,变相增加了半天房费成本。而携程作为平台方,却未能对此类显失公平的条款进行审核拦截,放任合作方利用信息不对称损害消费者利益。

更为令人震惊的是,携程与用户评价体系的操控倾向。渔夫的差评贴被平台与酒店联合删除,这一行为不仅违反了《电子商务法》的相关规定,更摧毁了携程信用体系的公信力。用户的声音被“吞没”,维权之路变得“投诉无门”。这种操控评价的行为,无疑是在将消费者推向更深的困境。

携程在此次事件中的危机应对也显得极为失策。从个体投诉升级到全网舆情事件,携程未能采取主动赔偿、酒店下架等止损措施,反而激化了矛盾。在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敏感期,携程的错失黄金处理期,让事件进一步发酵,导致品牌形象和获客能力受到严重冲击。

此外,携程在行业竞争中也面临着服务能力的困局。随着美团、抖音等新入局者的加入,携程的传统优势正在被加速瓦解。新一代消费者对“贵宾服务”的期待已经从“专属折扣”转向“权益兜底”,而携程现行的服务机制仍停留在“交易撮合”层面,缺乏服务闭环设计。

综上所述,携程此次的“糟心”服务事件不仅让消费者对这家行业龙头失去了信任,更让携程在行业竞争中陷入了困境。为了挽回消费者的信任,携程亟需从底层重构服务逻辑,引入创新措施如“价格波动补偿机制”、“第三方争议调解委员会”以及“差评溯源防篡改技术”等。在用户主权时代,只有将“服务确定性”置于商业利益之上,携程才能真正守住行业龙头地位。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