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来的幸福,一生的守护
犹记初见媳妇,那是1993年的仲秋前夕,报社于百老汇举办“迎仲秋”联欢晚会。这场奇妙的邂逅,源于淼的热心牵线。淼是我的朋友,她向我提起,她的同事梅,是个性格温柔、心地善良的好姑娘,和我的脾性定会十分契合。起初,我满心推脱,可缘分这东西,总是在不经意间悄然降临。最终,我借着报社举办联欢会的机会,给淼送去了设计精美的请帖:特邀王新淼等二位女士光临!她们俩如约而来……
或许,这便是命运的巧妙安排。在淼的热情撮合下,我与梅开始了频繁的交往。
我们老家流传着一个有趣的说法:未婚男女初次相识,若男方为女方购置一件衣服,而女方穿上后合身得体,那便预示着二人的缘分不浅,她大概率会成为男方相伴一生的伴侣。
当时,我刚从财务处领到工资,怀揣着满心的期待与紧张,径直前往商城。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我精心挑选了一身浅咖啡色的衣服,花了260块钱,那几乎是我当时半个月的工资。我小心翼翼地将衣服托淼转交给梅。几天后,当我再次见到她时,眼前的景象让我心动不已。那身衣服仿佛是为她量身定制,穿在她身上,恰到好处。她宛如一朵出水芙蓉,清新脱俗,脸上绽放着幸福的笑容,那一刻,我笃定,她就是我此生要守护的人。
恋爱的时光总是充满甜蜜与温暖,即便是寒冷的冬天,也仿佛被爱意驱散了所有的寒意。梅为了给我一份特别的温暖,省吃俭用买来毛线,第一次为我织毛衣。尽管后来毛线不够,只织成了一件毛背心,但我依然迫不及待地穿上。那个冬天,这件凝聚着她爱意的毛背心,成了我最温暖的依靠,让我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
随着感情的升温,梅的家人也知晓了我们的关系。她父亲借着来南阳办事的机会,提出要到单位见见我。梅悄悄打电话告知我她父亲的位置,接到电话的那一刻,我心里既紧张又激动。我深知这次见面的重要性,赶忙向办公室的唐主任求助。唐主任一听,立刻将此事当作紧急任务,向杨总编汇报。杨总编与编辑部的乔主任商议后,果断通知司机,开着报社唯一的伏尔加轿车,将她父亲接到了中法大酒店。
席间,唐主任安排得细致入微,每一个环节都尽显周到。几杯酒下肚,气氛逐渐热烈起来。乔主任言辞恳切地说道:“王贵在我们单位可是中层副职,记者素有‘无冕之王’的美誉,若是调到乡政府工作,按级别怎么也得是个副乡长。”乔主任的一番话,再加上同事们的纷纷附和,让她父亲听得若有所思。毕竟她父亲也是农村干部,还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共产党员,自然不会轻易相信。但我心里明白,唐主任、乔老师和杨总,是真心实意地在帮我这个农村娃,为我争取这份珍贵的幸福。
梅并没有因为我的出身和经济条件而嫌弃我,她看中的是我的人品和努力。在白河边,我们常常漫步,看着一位老大爷推着坐在三轮车里的老太太,相濡以沫,悠然自得。我们也会畅想着未来的生活,规划着我们的小家,那时的我们,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如今,岁月流转,梅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孩子们身上。她常说:“我们都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只有拼尽全力,才能让孩子们真正在城市里扎根,拥有更好的生活。”她的这份坚韧和付出,让我无比感动,也让我更加珍惜我们这个家。
前段时间,我忍不住问她当初为什么愿意嫁给我。她笑着打趣道:“当时就想着你在报社上班,肯定是个有知识、有涵养的人,没想到被你‘骗’了。”我表面上偷着乐,心里却在想:媳妇,下辈子,我还想“骗”你为妻!
写于2018年秋
修改于2025年正月初五
【作者简介】王贵,资深媒体人,曾任南阳市“查堵点、破难题、建机制、快落实”工作组特邀记者,现供职于北京某新闻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