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年度履职报告 | 市人大代表刘赛赛:履职尽责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
开栏的话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在这充满希望的季节里,郑州市即将迎来一年一度的两会时间。这是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汇聚民智、共谋发展的重要平台。
过去一年,郑州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肩负着全市人民的重托,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建言献策,为郑州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他们深入基层,倾听民声,反映民意,架起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他们聚焦发展大局,围绕中心工作,提出了许多高质量的议案和提案,为推动郑州中心城市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2025年市两会召开前夕,本报推出“我的年度履职报告”专栏,将镜头对准代表委员们,记录他们履职尽责的生动实践,展现他们心系群众、为民代言的时代风采。让我们共同聆听他们的履职故事,感受为民情怀,汲取奋进力量,为郑州更加美好的明天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参加招聘会的企业、提供的岗位一定要落实到位,争取尽早确定下来……”1月22日下午,郑州科技学院校园内,市人大代表、郑州科技学院常务副院长刘赛赛正在一间办公室内,与两位老师商谈招聘会的事情。
“学生都已放假回家,但老师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尤其是年前这段时间,特别忙,年后开学,新一届毕业生就要面临就业,学校招聘会的很多事情需要落实到位。”刘赛赛说,做好本职工作,也是人大代表履职尽责的基本要求,就业是毕业生最重要的事情,一定要为学生做好保驾护航。
自2018年当选市人大代表以来,刘赛赛始终严格按照要求,不断加强理论学习,牢记初心使命,积极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努力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我坚持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一种精神追求。”刘赛赛说,她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关于理论学习的要求,认真学习有关内容,努力做到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
为了更好倾听民意、服务选民,刘赛赛积极推动二七区马寨镇人大郑州科技学院代表联络站建设。“联络站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分为6个功能室。”刘赛赛介绍,联络站的驻站代表中,省人大代表1名,市人大代表3名,区人大代表18名,镇人大代表20名。联络站还共享学校图书馆、会议室等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赋能人大代表联络站。“我们这个站点是二七区唯一推荐为省级全过程人民民主示范点的联络站。”刘赛赛自豪地说。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这是人大代表的初心使命。每月15日,刘赛赛都会在站内接待选民,收集选民意见建议。同时,经常深入一线,认真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形成了《关于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的建议》《关于改造郑州市区非主干道道路设施的建议》《关于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的建议》等多项高质量的议案和建议,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回应。
“按照校领导班子分工,我分管招生就业、校企合作等工作,这些工作不仅对学校很重要,对整个社会来说,都是大事,身为人大代表,我更应该发挥好表率作用。”刘赛赛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深入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组织开展多层次校企互动;统筹安排好校园招聘,开展拓岗位促就业工作;通过调查摸底、信息比对、数据共享等方式,开展“跟踪帮扶保就业”专项活动,按照“一人一档”“一人一策”要求,重点关注、重点推荐、重点帮扶,实施动态管理,做到人员底数清、就业需求清、帮扶举措清、求职进展清。
在做好青年学生就业工作的同时,刘赛赛还积极推动学校与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在人才培训、科研服务等领域建立合作关系,促进青年学生高质量就业,进一步发挥学校人才、知识、技术等资源优势,努力服务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提好建议是人大代表的一项基本功,在平时工作、生活中我都特别注意倾听民声民意、关注社会发展。”刘赛赛说,在即将到来的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她关注的重点是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社区养老服务和高等教育发展等,并将提出相关建议。
郑报全媒体记者 袁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