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新势力激战2025年,喜忧写在1月销量榜
出品|新品略财经
作者|吴文武
盘点造车新势力1月销量,小鹏夺冠,理想承压,零跑闷声发财,小米汽车高光,蔚来情况不妙……造车新势力激战2025,喜忧写在1月销量榜。
造车新势力激战2025,要么盈利,要么融资,要么出局,更有潜在影响因素不可忽视。
01 造车新势力的1月,有人喜,有人忧
一如既往,按行业惯例,各家造车新势力都会在每个月初官宣上个月的销量。
《新品略财经》关注到,2月1日,多家造车新势力公布2025年1月销量,排序名次发生了变化。
理想汽车、零跑汽车、小鹏汽车三家造车新势力抢先公布1月销量快报。
首先是小鹏汽车风光无限,小鹏汽车在2025年1月实现开门红,销量超过3万辆,达30,350辆,同比增长268%。小鹏汽车已经连续3个月销量突破3万辆,主要靠销量担当小鹏MONA M03热销。
小鹏汽车开年第一个月的销量,超过理想汽车和零跑汽车这两家强劲对手,夺得了1月新势力销量冠军,许久未见。
造车新势力常年销冠王的理想,其1月的销量为29927辆,同比下滑3.9%,销量承压。小鹏汽车月度夺冠,也夺走了理想汽车的头部光环效应。
零跑汽车继续闷声发大财,其1月销量为25170辆,同比增长105%,稳中有升。
值得关注的是,零跑汽车是继理想汽车之后,第二家实现盈利的造车新势力企业,零跑已在2024年第四季度实现盈利。
当红辣子鸡的小米汽车官宣在2025年1月,小米SU 7交付量再次超过20,000辆,这也是小米汽车目前已连续4个月交付量超过2万辆。
小米汽车靠着单一车型SU 7月销量继续突破2万辆,再次证明小米SU 7的受欢迎程度之高。
蔚来汽车1月交付新车13,863辆,同比增长37.9%,其中蔚来品牌交付新车7951辆,乐单品牌交付新车5912辆。尽管蔚来汽车月销量同比增长,但2万辆是造车新势力的月成绩门槛,整体看,蔚来需要加把劲了。
已经突然倒在2024年最后一个月的极越汽车,不可能再发销量数据了,陷入困境的哪吒汽车能否发布1月销量数据,还未知,也暂时不是那么重要了。
造车新势力激战2025年,喜忧已经写在1月的销量榜里。那么,2025年的造车新势力江湖,有何看点?
02 要么盈利,要么融资,要么出局
进入2025年之后,造车新势力江湖的冰火两重天就已经开始了,2025年对所有的造车新势力来说都是关键之年,要么盈利、要么融资、要么出局,谁也不敢掉以轻心。
在《新品略财经》看来,2025年的造车新势力江湖的竞争激烈程度肯定会超过去年,行业淘汰赛进一步加剧,行业洗牌加剧,整体上会呈现出强者更强,腰部品牌艰难前行,弱者消失的场景。
先说强者更强,已经稳居前几名的造车新势力只会更强。
汽车是规模化产业,销量高就是市场和消费者对造车新势力最好的反馈,强者更强也是行业发展规律。
目前的造车新势力江湖中,理想、零跑的地位已经暂时很稳固了,2023年曾陷入经营泥潭的小鹏汽车也在2024年开始,特别是2024年下半年开始一步步走出泥潭,如今销量已经追赶上了大部队。
当红的小米汽车就更不用说了,凭借着小米SU单一车型在2024年就表现得很不错。小米汽车已经发布过其第二款车型YU7的照片,预计将会在今年年中发布及上市,小米汽车2025年预计会大幅奔跑。
此外,就是有着华为标签的问界等车系车型依然将会是风光无限。
再说,腰部品牌艰难前行,位于造车新势力腰部位置的车企在2025年很关键。
腰部品牌造车新势力并非以品牌定位是否高端和豪华作为标准,而仅是暂时从销量梯队方面来看,腰部品牌要稳住和提升销量依然是当务之急。
销量腰部品牌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蔚来,蔚来定位高端市场,虽然已经打出了子品牌组合拳,但乐道销量大概率是不及预期。
对于蔚来而言,在捍卫蔚来主品牌销量的情况下,其第二子品牌乐道、萤火虫,特别是乐道的销量提升是关键。
第三是弱者消失,造车新势力江湖从不相信眼泪,弱者被市场无情淘汰。
2025年造车新势力江湖淘汰赛将会进一步加剧,销量低迷、口碑不好,已有造车新势力倒在2025年开年。
据媒体报道,成立4年,烧光了30亿,只卖了4辆车的合创汽车,成为2025年第一个倒闭的造车新势力。
还有一家造车新势力就是已经陷入了经营困境的哪吒汽车,哪吒汽车母公司合众新能源已经在1月再次冲击上市,哪吒汽车急需资金。
同时,合众新能源在1月24日召开股东会宣布计划在E轮融资中筹集超过40亿人民币,领投方预计投资约为30亿,也有媒体报道称哪吒汽车被曝获得60亿元融资,投资方包括宁德时代等,但2025年是哪吒汽车生死攸关的一年。
不过,特别是对于那些没有实现盈利的造车新势力而言,肯定是销量第一,盈利能力和融资能力都很关键,但融资能力更为关键。
目前理想和零跑两家造车新势力已经盈利,小鹏汽车的销量已经明显提升,但蔚来就得需要加把劲,持续亏损的蔚来在2025年如果不实现盈利就需要新融资注入。
还没有盈利的造车新势力需要在2025年实现盈利,要是销量不振,没有新融资的话,注定是生死攸关的一年。
03 潜在影响因素不可忽视
激烈的市场竞争是造车新势力江湖永远不会改变的主题词,但我们还需要用更宽广的视角去洞察新能源汽车市场。
在《新品略财经》看来,中国的造车新势力们除了要应对中国本土同行汽车品牌的竞争外,更需要面对潜在影响因素,甚至是不可预料及无法控制因素的影响。
中国造车新势力发展了10年时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特别是各家造车新势力都说自家是技术领先,甚至是高喊和吊打特斯拉,反而特斯拉依然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角之一。
特斯拉已经推出了Model Y2025年焕新版并已经开始预售,有望提振特斯拉2025年的销量。
中国本土造车新势力车企们的真正劲敌可能在2025年真的要来了,那就是特斯拉快要推出廉价版车型了。
日前,特斯拉在最新的财报电话会议上宣布,计划在2025年上半年推出售价低于Model 3和Model Y的“平价车型”,预估售价约3万美元(约21.8万元人民币)。
如果特斯拉在2025年推出廉价版车型,所有中国本土造车新势力们都不得不重视。
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实现了弯道超车,除了要发展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之外,下一个重要突破口就是出海,出海是一场硬仗,不确定性因素存在,不可预知的乃至是不可控的因素也不少。
众所周知,多家造车新势力都已经出海多年,比如蔚来汽车和小鹏汽车,早就在发力欧洲汽车市场。
不同的造车新势力出海方式不同,比如有直接出口销售的,也有零跑汽车和世界汽车巨头Stellantis集团合作成立零跑国际,加速出海。
但整体上看,中国本土造车新势力出海主要有两大风险挑战因素存在:
其一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纯电汽车增速已经出现了下滑,市场需求明显疲软。
其二是,无法控制及不能左右的政治经济因素影响,比如欧盟面向中国汽车企业已经筑起了关税壁垒,美国已经进入特朗普2.0时代,关税提升已然成了新的确定性,这些都是潜在影响因素。
放眼全球汽车市场看,在国际汽车市场,中国本土造车新势力品牌们不仅要面对特斯拉的竞争,也同样要面对丰田、大众、现代、起亚等国际汽车巨头的竞争,这些汽车巨头也在发力新能源汽车赛道。
正如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汽车走出国门,就是我们这一代汽车人的天命,但他对中国汽车出海的成绩并不是那么乐观,曾表示称,满分10分的情况下,只能3分。
诸多市场因素影响,中国造车新势力以及传统中国汽车品牌出海,并不能直接把国内的模式完全复制出去,特别是在海外市场卷价格,并非万能招。
中国造车新势力们可以以一种新的姿态和品牌身份发力国际市场,一步一个脚印,逐步站稳脚跟,赢得国际市场消费者的认可,但未来仍需要加油。
2025年,造车新势力的激战已经打响,未来谁会继续奔跑,谁会掉队,谁会消失,唯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