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雨花区,看见“工业遗址”的生命力

松果财经 原创

2025-01-24 19:04

工业是城市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明显的地方特色,天然具有“地标性”。这两年,热爱挖掘文化概念的年轻人,正在让工业遗址改造和工业旅游成为热词。

提起这些热词,很多人或许首先想到的,是已经在国内掀起热潮的几个成功样本,比如北京的首钢园、沈阳的奉天工场文化创意园和红梅文创园、成都的东郊记忆。它们先声夺人地将工业遗址改造为文创实体,吸引了大批年轻游客和消费力量。这背后不仅是地方政府对工业遗迹的再利用尝试,更是一种文化消费模式的转变。

比如在老工业基地代表之一的沈阳,红梅味精厂、沈阳铸造厂、北方重工等工业遗存,已尽数打造为工业文化地标。东郊记忆是成都最火的年轻人打卡地之一,园区实际上是红光电子管厂的遗址。

而要说国内还有什么城市存在挖掘工业遗产的禀赋,工程机械之都长沙,将是绕不开的名字。对长沙而言,这股浪潮似乎比想象中更为贴切。作为一座带着浓重工业印记的城市,长沙的身份不仅停留在网红城市上,更深埋着工业基因。历史上的长沙,曾是机械制造、电力装备生产的主要基地,而这些工业遗产,如今正伺机而动,等待再次焕发生机。

(图源:爱民里摩登花园微信公众号)

落脚到长沙发展工业旅游的合理性上,我们大致能够总结出以下几点。一是丰富的工业遗址存量——机械厂、砖厂、电机厂等老旧厂房资源多,且大多具有一定历史与故事性;二是政策风向的明确指引,政府对于“城市文化更新”的支持,让工业旅游找到了借力点;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长沙年轻消费群体活跃,为工业旅游和文化地标的崛起,提供了更可能的图景。

而要看长沙的工业留存,坐拥长沙鼓风机厂、长沙重型机器厂、正圆动力配件厂、长沙纺织机械厂遗址的雨花区,有着难以忽视的底蕴。其中,以长沙唯一一家纺织机械厂老厂区更新改造的爱民里,已经小有所成,成为长沙工业文化更新的先锋试验品。

如果说沈阳奉天工场的优势在于用大体量的空间和场景打造文创生态,那么,爱民里的成功更像是一种微观看待工业遗产的实践:它没有用硬碰硬的方式去改造历史,而是用细腻如丝的设计思路,将现代消费需求和过去的工业记忆共同融入日常。

更值得关注的是,通过爱民里的成功实践,雨花区现存的、在长沙甚至全国都具有差异化亮点的工业遗址,有望找到可行的开发路径,将长沙的工业文化,展现在世人眼前。

爱民里,老厂房的“复活”

要理解爱民里的运作哲学,“远近咖啡”的选址故事可以说是一个缩影。

刘聪,这位从摄影师转型为咖啡品牌主理人的年轻创业者,仅用半个月时间便敲定,要将远近咖啡的长沙唯一黑金店设在爱民里。他对老厂房的热爱近乎本能。从2018年创建了第一个改造老房子的咖啡馆,他始终坚持一个原则——一店一景。于是,在爱民里这片旧工业的红砖铁架下,刘聪留下了长沙远近咖啡的独特标记。

(图源:远近咖啡)

远近咖啡的故事讲的不只是如何经营一家咖啡馆,它更演绎着空间与生活的关系。它既保留了锈迹斑驳的厂房铁架,具有历史象征意义的工业升降机,又通过设计融入现代美学,给人一种刚与柔的对撞感。这种独一无二的场景设计,符合这个时代年轻人的“打卡需求”,甚至也超出他们的期待,因为它浓缩了雨花土地上一段厚重的工业史,提供了更多可以沉思、自省的空间。

相比之下,与远近咖啡齐名的“起风咖啡”走的是另一条路径。作为江苏徐州走出的“网红”,这个咖啡品牌有一个看似简单却抓人的卖点——真空罐装咖啡,让现制咖啡实现全国包邮。用这种小创意拴住了互联网原住民的心,用社交平台的传播特性一步步占据流量高地。

也因为对消费者心理的了解,主理人将湖南首店定在了一见即难忘的爱民里。从设计到服务,从视觉到味觉,起风咖啡通过“高速内容传播”在爱民里站稳了脚跟,并精确把握了长沙年轻人热衷于分享、打卡的心理。

除此之外,爱民里还有六月庭院餐厅这样的集合型空间。这家以法式田园风格为主题的网红餐厅,证明了“主题氛围”的重要性。走进六月庭院,仿佛置身欧洲乡间,鲜花、绿植和温暖灯光构筑了理想生活的全部想象。从爱民里的工业外表跨入店中的恬静氛围,便会感知到时间给城市带来的改变。

(图源:六月庭院餐厅)

除了这些门店,爱民里还有面包坊等年轻人喜爱的业态。它们共同维持了爱民里的烟火气。也构成了一个百花齐放的场域,各种品牌以老工业厂房为底,以独特叙事为骨,各自为战又相辅相成。它不强调“整体性”的风格,而是通过内容的丰富性打出精彩牌。游客和消费者愿意为这份“内容”买单,这或许正是工业遗址再生的一个重要方向。

围观雨花区,再生的想象力

爱民里的故事还在继续,它其实揭开了城市更新与工业旅游的另一层面纱——年轻人的口味正在驱动产业走向新的空间。

仔细观察当下文旅市场,工业旅游显然已成为许多城市找寻文化再生的重要途径。与其说游客是为了“看历史”,不如说工业遗址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生活方式差异化”的具象载体。

废弃的厂房、斑驳的墙壁、主宰过一整个时代的结构设计,以及从建筑身上透露出的地方气质,在设计师与品牌主理人的手中,它们被赋予了抽象的美感和具体的消费体验。如果没有年轻群体的独特目光,这些资源显然不会如今天般重燃生命力,而如果没有地区的积淀,设计师们的发挥空间也会被限制。

(图源:起风咖啡)

还好,雨花区的工业文化有自己的壮阔。从爱民里的成功,我们自然将目光延展到雨花区的版图上。爱民里是一个街区样板,它其实代表了雨花经济、文化与记忆的多向交融。雨花区打造的工业遗址的开发范式,也是长沙工业文化深度挖掘的代表案例。更多的可能性,还潜藏在雨花工业历史的纵深中,从资源的丰度、历史的厚度,提供着相当丰足的创作空间。

比如,在树木岭,这个承载了长沙工业化最巍峨的历史篇章之一的区域,仍有沉睡的工业遗存。从1950年开始,长沙鼓风机厂(前身为湖南省度量衡制造厂)就以匠人精神扎根于此,以一枚枚风机叶片的切割雕琢,与中国工业化共同成长。如今工厂已经迁走,但留下来的厂房反而显得更有价值。

而让很多老员工念念不忘的长沙正圆动力配件厂,则是另一座带有“丰碑”。这是中国第一家活塞环制造厂,也曾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生产活塞产品品种、规格最多的制造厂。正圆还为抗美援朝战争完成过生产任务,一举实现全国闻名。在正圆人出版的《不忘初心 回望我们的正圆记忆》一书的引言部分,记载了周恩来总理对正圆的视察,以及正圆曾经的功绩。

(图源:《不忘初心 回望我们的正圆记忆》)

正圆的记忆,留在了雨花。由正圆衍生的正圆社区,更是把正圆精神传承了下来。

正圆社区户籍人口2654人,常住人口7331人,现有党员451人。他们主动挖掘正圆工业遗产价值,组织编写《不忘初心 回望我们的正圆记忆》一书,全景复现正圆的辉煌记忆;同时还在原厂区大门50米处设置了正圆故事茶馆,讲述正圆故事。此外,正圆社区还搭建“支部+网格”模式,推动社区共治共享,让正圆精神在今时今日,有了新的展现。

如今,大大小小的厂子成为了历史。虽然游客只能从图像文字资料或老人的口述言传,去感悟当时的氛围,但留下来的车间厂房,曾经是长沙奋斗造梦的载体,也一定会是雨花工业遗址旅游的全新创意场景。它们的原生状态被保留了下来,留待后人改造、重生。

有爱民里的经验在前,雨花区这片土地上,还会有很多记忆在未来复苏,吸引更多年轻人,前来对话伫立在历史长河中的长沙。

目前在探索的项目中,位于雨花区劳动东路与树木岭路交汇处的新梁仓项目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预计于2025年4月开始营业。新梁仓项目涵盖两栋主楼,以原工业厂房框架式结构为基础,将层高9.7米、1840平方米的一层的原工业空间,重新规划改造为现代消费街区,实现对工业遗址的“再利用”。

(图源:升达新梁仓改造项目)

未来,雨花区对手中工业遗存的利用,可能还有更多发挥空间。大量工业遗址,它们的风格、体量也许和爱民里、新梁仓不完全相同,拥有不同的文化价值和景观特色。这就意味着,其开发将是对雨花工业文化的一次深度挖掘。雨花区在长沙工业旅游和工业文化开发中的核心地位,将被持续夯实。

来源:松果财经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