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大唐”迷雾重重:校园死亡游戏为何能编织一场奇幻梦境?
作者 尚雨洁
“我儿子这一次这条命真的算是捡回来的。”
前不久,在湖南益阳的宁静校园里,发生了一件因学生玩游戏险些丧命的事情。一种名为“梦回大唐”的死亡游戏悄然兴起,以其神秘莫测的面纱和刺激迷幻的描述,诱使着年轻的心灵踏入了一场未知的冒险,将青春的欢笑与活力笼罩在了一层阴霾之下,把他们推向了生命的边缘。
“梦回大唐”游戏的步骤是靠墙蹲下深呼吸憋气再由其他人按胸口等操作压迫心脏、抑制呼吸干扰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导致大脑的血液和氧气供应急剧减少,从而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直接危及生命的身体反应,包括意识丧失、全身脏器功能停止等,游戏的核心点在于让体验者快速达到窒息缺氧的状态产生一些所谓的“奇特体验”。
在“梦回大唐”游戏视频的评论区里,有网友分享了自己玩过之后的感受,有人说是“看见童年场景”,也有人说是“目睹梦幻景色”,甚至还有人觉得是“前世记忆”。在这些玄之又玄的渲染下,于是有了这个带有神秘色彩的名字。这种体验被某些青少年视为一种超越现实的奇幻之旅,甚至被赋予了某种神秘的精神意义。
然而,这已经不是此类游戏首次进入校园。死亡游戏最早源于东南亚青少年当中,上个世纪90年代末开始在我国传播并在各大校园内盛行一时,这款游戏以诱导青少年自杀为目的,曾在多地引发关注。
湖南武陵山区15岁少年小唐沉迷于“侠盗飞车”游戏,为了在现实中体验虚拟世界杀人的“刺激快感”,将23岁的女邻居残忍杀害;银川12岁男孩疑似在“蓝鲸”游戏的引导下窒息身亡,湖南长沙一名大学生因为玩死亡游戏后昏迷倒地,导致严重颅脑损伤,使大脑缺血缺氧丧失意识,危及生命。
鉴于类似的游戏对青少年危害极大,在2004年,教育部就已提醒死亡游戏极易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应坚决制止此类游戏在学生中传播、蔓延。2005年教育部再次发文要求国内网站删除所有有关死亡游戏的介绍。这种以生命为代价的“娱乐”方式,不仅是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严重摧残,更是对生命尊严的极端亵渎。
面对这种游戏,多数学生家长表示了强烈的担忧和反对态度。河南大学附属小学的一位家长认为:“这种游戏实际上应该算是利用了小朋友的好奇心理,还有同伴之间的怂恿和跟风。”另一位家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不了解我家的孩子有没有玩过这种游戏,现在感到非常后怕,一旦孩子接触到这种游戏并且在游戏过程中出现意外,可能会留下永久性的身体损伤,甚至危及生命。”
学校、家庭和社会作为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在对青少年的生命安全教育中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在学校层面,生命安全教育已经被纳入课程体系;家庭层面,作为孩子的第一课堂,在生命安全教育方面与学校相互配合,关注孩子的生命安全和心理健康;社会层面,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的爆炸式增长,网络内容监管难度增大,实行“清朗行动”政策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和过滤,努力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
在多方协同配合下青少年理应珍爱生命,然而现实却是死亡游戏仍会在校园里卷土重来,许多青少年在面对危险时仍缺乏足够的认知和防范能力。究其原因,与青少年的好奇心、跟风、难以辨别是非等年龄特点,以及监管部门、平台、网站等对相关问题不够敏感分不开。
“死亡游戏”虽已明令禁止,但仍有部分博流量的内容创作者上传相关内容吸引着孩子们的好奇心进而模仿。还有一些学生因学习焦虑、个人敏感情绪受到家庭的漠视等方面的压力无法释放,当出现一种被宣称是“刺激的”“能产生快感的”的游戏时,就很容易把它当成舒缓压力的错误方式,他们甚至还会逃避家长老师的监管,在他们眼里周围人都充满恶意,网上陌生人的文字才充满了爱。
青春期,是一个充满好奇、探索与冒险的时期。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对于新奇、刺激的事物有着天然的向往,他们渴望通过不同的方式证明自己的勇气和能力,寻找自我认同和归属感。
然而,当这种无畏的探索精神与对生命安全的漠视相结合时,就可能产生灾难性的后果。“死亡游戏”正是利用了青少年对于未知的好奇心和对于“探险”的渴望,将他们引入了一个充满危险和虚幻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生命的脆弱与宝贵被忽视,取而代之的是对短暂刺激和虚幻体验的追求。
死亡游戏的死灰复燃,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社会文化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死生亦大矣”从古至今,生命与死亡都是值得深刻探讨的话题。儒家文化中生命被视为宇宙间最宝贵的存在,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将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作为道德修养的核心。《周易》中提到“天地之大德曰生”,强调了生命是天地赋予万物的至高无上的德性,由此可以体会到先哲对生命重要性的思考。
而在当今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物质主义的价值观使得许多人忽视了生命的本质和意义。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更容易受到这种文化氛围的影响,将生命视为一种可以随意挥霍的资源,从而在面对类似死亡游戏的“诱惑”时,因好奇心忽略了生命安全。
生命安全教育涵盖的内容广泛,包括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急救知识、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然而,及时反思社会文化环境中所缺少的生命安全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显得尤为必要。一方面,社会大众应当倡导一种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文化氛围,通过媒体、教育、艺术等多种渠道,向青少年乃至社会大众传递生命的宝贵和脆弱;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青春期的青少年面临着许多心理困惑和压力,需要得到及时的帮助和指导了解孩子所思所想,而非阻止孩子说心里话。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为青少年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
“梦回大唐”的迷雾已经散去,但留给公众的思考却远未结束。一场场由“死亡游戏”引发的悲剧,不仅揭露了青少年生命安全意识的薄弱和社会文化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也让社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加强生命安全教育、构建健康社会文化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让每一个青春都绽放出应有的光彩和活力,让每一个生命都绽放出最绚烂的花朵,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筑起一道生命安全的防线。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统筹:石闯
编辑:岳炎霖 实习生 陈嘉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