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山的错落,我有我的平仄:同辈压力下的自我审视

正观特稿 原创

2025-01-23 14:30

作者 席媛


“和男朋友双双保研到985,对的人应该站在彼此的未来里”“欢迎收看生活费1W+的女大学生周末vlog”“22岁,来到了世界的尽头——冰岛”……

想象一下,当你精心策划的开题报告被导师喷的体无完肤,准备吃顿美食安慰自己却想起正处于月底,陷入“经济危机”,无奈躺回宿舍的小床上打开抖音,却刷到同龄人晒出优秀的履历、完美的身材容貌、精彩的海外旅行,甚至是豪车豪宅,是不是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我是不是过得太糟糕了”的错觉?

互联网满足了人们自我展演的需求,为表达自我、分享状态搭建了平台。人们更倾向于展现自己积极美好的一面,塑造优秀人设,这种通过社交媒体展示出来的“完美生活”,无形中给同辈群体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即同辈压力。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报告指出,在13884名受访人群中有92.9%的人坦言自己有“同辈压力”。这一惊人的数据揭示了同辈压力在当下社会的普遍性,已然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

在学校范围内发布的线上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9%的人认为互联网平台增加了同辈压力,80%的人在使用互联网平台时偶尔与别人比较自己的生活,63%的人曾因他人的生活展示感到焦虑不安;48%的人认为同辈压力给自己造成积极影响,35%的人认为是消极影响,17%的人认为影响不大;人们感受到的同辈压力主要来源于学业、外貌形象、生活方式、就业形势等方面。

同辈之间的比较无处不在,但保持什么样的心态面对它,会深刻影响自身的心理和行为。一位受访者提到:“我是天生的乐观派,当看到一些很优秀的人分享他们的经历和成就,我会感叹他们的成功,但并不会否定自己。他们更像是激励我前进的动力,我会想‘我也要努力变得更好一点’。所以,这种同辈压力对我来说是积极的,让我更有动力去学习新知识,尝试新事物,不断提升自己。”

也有人认为:“有时候自己正因为一些不顺利的事情特别焦虑,看到别人在闪闪发光,我确实会对自己产生怀疑,觉得自己简直糟糕透顶。但冷静下来后,我会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也会经历不一样的挫折,我在某些方面也具有让别人羡慕的资本,所以我们无需事事和别人相比,走自己的路就很好。”

同辈压力是把双刃剑,有人能转压力为动力,成为成功的“催化剂”;也有人深受其害,陷入内耗,产生自卑甚至抑郁的情绪,难以脱身。

有一位受访者就深陷容貌焦虑的困境:“每次刷到同学在朋友圈发的美照都会让我觉得很自卑。她们拥有完美的身材和精致的容貌,但我是走在人群里最不显眼的那一个。我害怕别人评价我的衣着和长相,因此在公共场合大方得体地和人交流对于我来说都是很困难的事。”

除此之外,同辈压力对于大学生未来道路的选择也具有深刻的影响。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和“内卷”现象的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考研作为自己未来的出路。然而在庞大的考研大军中,真正热爱科研、有志于学术研究的只是少数,更多人则是出于延缓就业或跟风的心态而踏上了这条道路。甚至有一部分学生,以考研为名义,实则是在逃避现实,学习态度散漫,得过且过,能拖一时便是一时。

近年来,考研报名人数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增长后,又出现了下降趋势。“内卷”和同辈压力曾是推动报名人数增长的因素之一,许多学生看到身边同学都在考研,担心自己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从而跟风加入考研大军。但当内卷达到一定程度,如考研难度增大、就业形势变化等,部分学生又会因压力而放弃考研。

这种现象的形成,与同辈压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同辈群体中,考研往往被视为一种“上进”的选择,是对未来负责的体现。当看到身边的同学纷纷投身考研大军,很多人会不自觉地产生焦虑感,担心自己如果不考研就会落后于人,甚至被贴上“不努力”的标签。这种压力无形中推动了更多人盲目地跟风考研,而忽略了对自己真正兴趣和未来规划的考量。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同辈压力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心理现象。它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比较,更是深层次社会期望、个体自我认同以及群体归属感交织作用的结果。在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上,人们频繁地展示着自己的成就和光鲜,这些看似无害的分享,实则构成了对同辈群体的一种隐形挑战和评判标准。

同辈压力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影响力,是因为它触及了个体内心最深处的恐惧和渴望——来自他人的认可。在社交媒体构建的虚拟世界里,每个人都渴望得到认可和赞赏,害怕被忽视和边缘化。因此,当看到同龄人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时,个体往往会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担心自己无法与之匹敌,从而陷入自我怀疑和焦虑之中。

这种压力不仅影响着个体的心理状态和行为选择,还可能对整个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过度强调竞争和成功的社会环境下,同辈压力可能导致个体过度追求外在成就,忽视内在成长和情感体验。长此以往,不仅可能引发心理健康问题,还可能破坏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削弱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信任。

更深层次地,同辈压力还反映了当代社会文化背景下个体自我认同的困境。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人们往往难以找到稳定的自我定位和价值认同。社交媒体上的虚假信息和完美形象更是加剧了这种迷茫和不安。

因此,要缓解同辈压力,我们需要从根源入手,引导个体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价值观,培养健康的心态和应对压力的能力。当你看到别人精心装饰的“自我橱窗”,也要想到背后被过滤掉的鸡毛蒜皮,永远不要被光环效应所蒙蔽。

除此之外,要懂得抛弃竞争思维,学会合作共享,如果能与优秀的人合作,也许可以发挥1+1>2的效果。最后,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赢并不是幸福快乐的必要条件,我们穷极一生找到自己所追求的就足够幸运,无需满足所有人的期待。

多元化的世界,由无数个独一无二的“我”共同构建。我们携带着各自独有的经历,编织只属于自己的生命故事。我们无需成为他人的复制品,也不必在比较的天平上纠结到底谁胜谁败。面对同辈压力,不妨学会坚韧,在多元与差异中寻找自己的旋律,活出独一无二的人生,奏响独属于自己的生命乐章。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统筹:石闯

编辑:岳炎霖 实习生 陈嘉卉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