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女孩坐高铁,“精致人设”的消费陷阱
作者 高欣欣
近来,短视频平台上出现了一种新型vlog模式:网络博主在坐上高铁之后进行酒精消毒、护肤、泡茶、办公,甚至换上睡衣,弹琴,养花等一系列操作,营造一种旅途中也可以保持高品质生活的氛围,这无疑与人们对于旅途风尘仆仆的固有认知形成了巨大反差。
4月24日,抖音平台上一则由“沫公子和julie”发表的精致女孩坐高铁短视频爆火,之后越来越多的博主和素人对该行为进行争相模仿。起初,网友认为这种视频中的行为很有生活感,但很快有网友指出,短短两分钟的视频中包含了上百个分镜,一个视频里可以出现十几款产品,看似是“精致”生活,实则为网红带货。无论如何,这类视频并不贴近生活,华而不实的消费理念与行为实际上是深陷消费主义的表现,并不值得提倡,更不值得广而扬之。
视频中,用无线充电宝给手机充电——卖无线充电宝,把耳环项链收起来——卖首饰盒,换上舒适的拖鞋和睡衣——卖一次性拖鞋,贴上垃圾袋方便丢垃圾——卖垃圾袋……事实上这些都不是必需品,手机可以用普通充电宝,首饰也可以暂时放在包里隔层,也不需要特意换上睡衣,高铁上也会提供扔垃圾的地方,仿佛视频中一直在体现拥有和消费某些商品,践行这种生活方式是幸福的必要条件。
在消费主义的影响下,“精致”这一概念被视作拥有高自我价值,优越社会地位群体的标签,成为年轻人塑造理想自我的目标。所以就会有人通过营造“精致人设”来彰显自己,最主要因为很多产品广告潜移默化地年轻人的消费观,让年轻人认为消费就能拥有精致生活,也为此消费了很多并不实用的精致物品,背负了“精致债”。
例如:“限量版的鞋子对我并不合适,但没关系买到就是赚到,其实没有买衣服的需求,但没关系打折就是赚到。”这种认知一旦形成,就会激发年轻人的超前消费需求。再比如“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各行各业的广告商的操纵手段,就是营造一种联想,通过各种媒体传播话术,反复强调某种理念,让消费者通过二次传播形成一种普遍共识。产品和“生活方式”绑定在一起,深深植入普遍大众的脑海里。人们不是为了真正的需求而消费,而是为某种生活方式买单。
电子商务的兴起与发展,使得消费者更青睐于依赖“内容评判”对商品或服务进行选购、消费,同时“内容评判”也为经营者带来更大的“引流效应”。然而,流量“变现”也导致通过“作弊”方式虚构交易、虚假评价等“刷单炒信”行为花样翻新。
当下,通过网络红人、知名博主等“带货”“带节奏”的手段和套路更是五花八门,所谓的粉丝量、观看量、点赞量都是可以“刷”出来的。一些卖家通过营造直播间的“虚假繁荣”,诱导消费者冲动消费、非理性消费。其实“精致女孩坐高铁”的短视频也与此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借助网红的流量炒作带货,还加入了更多的心理因素,来引导人们进行消费。
消费主义的本质是符号消费。精致仪式感的生活方式在近些年颇为流行,也让年轻人梦寐以求社交平台上的精致生活,也形成了年轻人的一种自我认同方式。年轻人在探求自我时,往往需要通过与其他人的不断比较来寻找自身定位,对“精致”形象的渴望也从比较中产生。具有“精致”形象的年轻人往往在群体中脱颖而出,深受周遭人群的追捧,并让他们享受到“比较”带来的优越感。获得关注之后,为了维持“精致”人设,他们要不断消费,保持自己的社交体验。
在这些成功营造“精致”人设的高关注度人群背后还有很多渴望“精致”的年轻人存在,对“精致”形象的渴望被强化后,他们的消费习惯也会随之改变,殊不知这时已经掉入消费主义的陷阱,而从“精致女孩坐高铁”系列视频被网友群嘲这件事不难看出人们对待消费越来越理性,从盲目追求“仪式感”慢慢转变到追求“生活感”。
在调研过程中,笔者深入到校园的各个角落,与学生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穿着精致的学生往往更注重个人形象和品牌消费,他们更倾向于购买高品质、时尚的产品,而穿着朴素的学生则更注重实用性和性价比,他们更倾向于购买实用、耐用的产品。网络购物已经成为年轻人消费的重要渠道,许多学生表示,他们更喜欢在网上购物,因为网上购物更加方便、快捷,而且可以选择的商品种类也更加丰富。同时,网络购物也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消费选择,让他们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商品。
虽然超前消费行为在年轻人中比较普遍,但是大部分学生还是能够理性消费,控制自己的消费行为。他们更加注重储蓄和未来规划,而不是盲目追求时尚和潮流。这说明,年轻人的消费观念正在逐渐成熟,他们更加注重理性消费和长远规划。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使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年轻人通过在线平台获取消费信息,受到品牌和意见领袖的强烈影响。这种即时性和可获取性改变了传统消费模式。
面对不确定的经济环境和高昂的生活成本,许多年轻人将消费视为寻求幸福和满足的一种方式。即使面临财务压力,他们仍然愿意投入于消费,就像短视频中经常营销的“活在当下”精神,以追求当下的快乐。年轻人的消费主义不仅是个人行为的体现,更是社会、经济和文化变迁的结果,是当代年轻人对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追求。
如果说网红可以依靠“精致”人设为自己牟利,普通人或许也应该考虑是否应该盲目跟风,被不必要的消费困扰,不要让精致仪式感成为压力。为了享受当下,获得短期快感,很多人选择分期付款,这样的支付方式虽然可以满足当下的要求,但实际上会加重未来的经济负担;也有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为了购买大牌产品误入歧途,例如年轻人为了购买苹果手机而去卖肾等新闻屡见不鲜。
消费主义让人们忽视了未来的长远规划,让消费成为了一种习惯,订一杯咖啡,点个外卖,追买限量品,这些看似小额支出,但累积下来是笔不小的开销,每次付款前不妨问问自己真的需要这些吗?
懂得取舍,理性消费,守住自己的钱包,不为虚荣心和短暂的快感买单,将钱花在真正有用的地方,认识到物质需求并非生活的全部,学会区分自己的真实需求与消费主义的诱惑。年轻人应该建立储蓄意识,设立短期和长期的财务目标,培养储蓄习惯,为未来的重要支出做好准备。这样我们可以在享受消费乐趣的同时,更加理性和可持续地管理自己的消费行为。
消费主义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它既带来了便利和享受,也带来了困扰和压力。这次大众对“精致女孩坐高铁”现象的否定其实也是一种觉醒,人们意识到精致不应该被各种仪式和商品所定义,更不能以此为噱头制造焦虑与消费陷阱。追求精致不是装,享受极简也不是懒,人永远都有归属,成就,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而消费是满足这些要求最直接的方式,只要足够相信消费所赋予的身份,生活就可以获得真实的提升。
但是在人人消费的时代,再清醒的人都无法完全忽视消费的社会价值和娱乐价值,无法完全脱离消费主义,进而引发社会不平等,资源浪费,过分追求物质而忽视精神和感情需求等更多问题。
对于年轻人来说重要的是要享受消费主义带来的便利与乐趣,也要意识到其中的负面影响,采取可持续的消费方式,在自己可承受范围内消费,不要过多压力自己,擦亮眼睛看清局势,小心掉入消费陷阱。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统筹:石闯
编辑:岳炎霖 实习生 陈嘉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