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鹏饮料的“更进一步”
作者:潘妍
出品:全球财说
功能性饮料龙头东鹏饮料(605499. SH)再传赴港二次上市消息。
出海趋势下的“A+H”浪潮
近日,有媒体报道,东鹏饮料正与摩根史丹利和瑞银接近达成合作,计划在港股上市。此前2024年12月,东鹏饮料也曾传出计划赴港IPO筹集10亿美元资金的消息。
不过,对于赴港上市,东鹏饮料内部人员则表示:“目前仅仅是有投行来做交流,还没有一个具体的规划。”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22年,东鹏饮料就曾筹划境外发行全球存托凭证,并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但由于相关上市要求的收紧,该计划最终于2024年初被终止。
折戟近一年再传上市计划,或基于当下港股IPO市场火爆。2024年以来,包括美的集团、顺丰控股、恒瑞医药、海天味业、宁德时代等多家A股上市公司已完成上市或正在推进相关工作。
“A+H”浪潮的背后是出海大趋势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通过赴港上市来推进国际化进程,从而布局海外市场。
近些年,东鹏饮料已多次对外释放出海业务规划,涉及投资、供应链、营销等多方面。根据财报披露,目前公司旗下产品已进入越南、柬埔寨、缅甸等23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底,东鹏饮料明确将东南亚市场作为海外扩张的首选目标,并已先行在供应链体系方面做好布局。
2024年11月,东鹏饮料宣布拟斥资12亿元在海南投资建设新生产基地,旨在为东南亚市场起到衔接作用;12月,东鹏饮料又宣布将与全资子公司广东东鹏饮料有限公司合资设立印尼公司,围绕软饮料的生产与贸易开展业务,投资金额不超过2亿美元。
不过,东鹏饮料至今仍未在财报中披露海外市场的相关销售数据。
以2024年三季报来看,东鹏饮料来自中国广东区域、华东区域、华中区域、广西区域、西南区域、华北区域、全国直营合计营收额为125.30亿元,占当期总营收99.77%。或可推算,东鹏饮料来自海外的营收占比约0.23%左右。
渔翁得利,量价不符
与尚处在起步阶段的海外市场相比,东鹏特饮在中国大陆市场势头正盛。
在中国功能饮料行业中,红牛曾是当之无愧的霸主,市占率一度超越80%,而彼时东鹏特饮还是被外界诟病的“山寨货”。但风水轮流转,在中泰红牛纠纷数年间,曾经的“模仿者”逆袭为“领军者”。
若按销量计算,东鹏特饮的份额已超越红牛。根据尼尔森IQ数据,2023年“东鹏特饮”在国内的能量饮料市场中的销售量占比达43.02%,比红牛高出12.2个点。
值得一提,在蚕食红牛份额的这些年间,为实现差异化竞争,东鹏特饮除推出更便捷的PET塑料瓶装外,还采取低价策略。
在各大电商平台中,250ml规格的东鹏特饮单瓶价格约2元左右,同规格红牛约5元左右。不过也正是由于两者价格差异,在销售量占比提升的情况下,2023年东鹏饮料销售额市占率为17.3%,远远落后于红牛的53.2%。
东鹏特饮一路逆袭,也助力背后的母公司东鹏饮料业绩持续攀升。
2021年至2023年,东鹏饮料营业收入由69.78亿元增至112.6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7.05%;归属净利润由11.93亿元增至20.4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0.77%。
2024年,东鹏饮料业绩再创新高。
根据最新披露的2024全年预增公告显示,东鹏饮料预计实现营业收入在157.20亿元至161.00亿元之间,同比增长40%到43%;归属净利润在31.50亿元至34.50亿元之间,同比增长54%到69%。
期间,东鹏饮料在资本市场表现则更为迅猛。
自2021年5月A股上市以来,东鹏饮料股价由发行价46.27元/股,涨至历史高点286元/股。仅2024年,东鹏饮料股价涨幅近80%,远高于其他饮料股,是当之无愧的“饮料之王”。截至1月20日收盘,东鹏饮料报收249.90元/股,总市值达1300亿元。
但资本盛宴下,东鹏饮料的隐忧也在悄然浮现。
“提神神器”还是“安全刺客”?
2023年,东鹏特饮跻身百亿大单品行列,全年销售额达103.36亿元,占总营收比重高达91.77%。
不可否认,自2009年开启大单品策略以来,在业绩增长的同时,也让东鹏饮料陷入营收结构过于单一的局面。
那么问题来了,国内功能饮料市场空间还有多大?大单品东鹏特饮的高增速还能持续多久?
中商情报网数据显示,中国功能饮料市场规模由2019年的111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57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在7%左右。如果东鹏特饮继续抢占红牛市场,增长空间还是较为可观。当然,这是在不出意外的情况下。
从东鹏特饮的产品定位来看,主打性价比策略,瞄准快递员、外卖员等既有充能解乏需求、亦对价格较为敏感的蓝领人群。
结合统计局数据,2021年至2023年,蓝领劳动者群体主要分布的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人数分别为5.76亿人、5.57亿人、4.29亿人。蓝领就业人员总数有所下降,一定程度上会对东鹏特饮的基本盘产生影响。
从近阶段东鹏特饮的产品宣传来看,目标人群开始转向学生、白领群体。
但开拓新群体市场也有一定难度。一方面,东鹏特饮仍需与红牛、战马、力保健等一众对手竞争。另一方面,咖啡仍是白领群体的首选提神饮品,功能饮料在消费者渗透方面存在较大难度。
更加需要注意的是,在健康消费趋势下,以东鹏特饮为代表的功能饮料频频被曝出“糖分超标”等舆情,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渗透难度。
近日《消费者报道》发表文章表示,对多个功能饮料产品分析,其中一瓶500ml的东鹏特饮含糖量高达66.5g糖(约等于14.6块方糖),在12款功能饮料品牌中总糖含量最高。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的研究数据建议,中国健康成年人每人每天添加糖的摄入量最好在25g以内,最高不要超过50g。
事实上,有关“长期饮用功能饮料是否会影响健康”的讨论从未停歇。此前有消费者反映,喝了几个月东鹏特饮,体检时查出尿酸高于正常区间值,引发痛风。
在此背景下,东鹏饮料也积极孵化第二增长曲线。
2024年,提出“全面实施1+6多品类战略,其中“1”是核心产品东鹏特饮,“6”是电解质饮料、咖啡饮料、无糖茶、鸡尾酒、椰汁及大包装饮料六大品类。
在新产品的打发上,东鹏饮料复刻了东鹏特饮的低价战略,实施开盖赠饮的“高中奖率”玩法。曾有消费者在社交媒体分享,在购入东鹏旗下一款电解质饮料“补水啦”后,又连中7瓶。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三季报中,电解质饮料“东鹏补水啦”作为一个单独产品从“其他饮料”中分列出来,前三季度营收额同比增长292.11%,是报告期内成长最快的业务板块,被视作东鹏饮料下一个新引擎。
但想要打通产品认知,仅靠低价战略显然不够。以补水啦举例,有消费者将其与宝矿力水特进行对比,成分差不多但补水啦味道欠佳,并有“口味奇怪”、“喝一口巨甜”、“一看配料表全是糖”等评价。
此前,东鹏饮料也曾推出过其他产品希冀减少对大单品的依赖,但大多都没有大作为。从目前营收结构来看,东鹏饮料对大单品东鹏特饮的依赖度虽有所下滑,但营收占比依旧高达83.86%。
又是一场造富盛宴
虽然,东鹏饮料在二级市场上势头迅猛,但赚得盆满钵满的,还是东鹏饮料的创始人林木勤及其家族。
2021年A股上市时,东鹏饮料募集资金约18.51亿元。此后三年间,东鹏饮料共进行过5次分红,累计派现金额超40亿元,是行业中分红最高的企业之一。
看似慷慨,但实际上,东鹏饮料创始人林木勤及其家族共持有约67%的股份。以此计算,至少超26亿元左右分红流入“林家人”口袋。
除此之外,东鹏饮料大股东、董监高频频减持套现,也在投资者心中埋下了一颗“隐雷”。
Wind数据显示,东鹏饮料包括董监高在内的重要股东自2022年解禁以来合计减持2780.35万股,套现金额超50亿元。其中,原第二大股东君正投资自东鹏饮料上市以来5次公布减持计划,不到三年时间已通过减持套现超40亿元。
根据2024年10月东鹏饮料发布最近一次减持结果公告,君正投资持股比例已从2022年的9.00%缩至3.58%,降至第六大股东。
无独有偶,2023年5月,东鹏饮料还曾出现13位股东及董监高集体减持离场。据公告显示,彼时13位减持主体合计减持743.95万股,合计套现13.69亿元,一度引发关注。
以目前的资金情况来看,东鹏饮料并不缺钱。截至2024年9月末,东鹏饮料持有货币资金61.28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31.43亿元,同期短期借款为68.22亿元,并无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有息负债。
那么,在大手笔分红、老股东集体套现离场的情况下,手握充裕现金流、海外市场尚处初期,10亿美元巨额募资规模的境外上市计划的必要性存疑。
虽然目前东鹏饮料对外表示“不知情”,但作为2024年势头最劲的饮料品牌,确也值得持续关注。
敬告读者:本文基于公开资料信息或受访者提供的相关内容撰写,全球财说及文章作者不保证相关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无论何种情况下,本文内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