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务实的车企、更热闹的供应商,车圈2025年还有想象力吗?
文/杜小寻
编辑/子夜
当地时间1月10日,2025年CES(消费电子展)落幕,但有关汽车领域的讨论还没停止。
展会期间,一些企业深谙CES“面向未来”的属性,在未来科技的展示上各有千秋。
比如小鹏汽车的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宝马的新世代超感智能座舱——iDrive;长城汽车的空间语言智能体大模型ASL;极氪与英伟达、高通等共同研发的未来智能驾驶及智能座舱技术等等。
但另一个值得讨论的观点是,相比前几年的CES,今年整个展会的风头不在汽车品牌身上。
曾经,作为智能驾驶的主要载体,汽车行业的智能化、自动化,带给消费者太多的想象力,因此在CES这个代表消费电子“风向标”的舞台中,汽车板块往往十分出彩,多数车企会在展会中发布最前沿的技术、展示充满未来感的概念车。
比如在2023年的CES上,索尼与本田合作展示了概念车AFEELA;宝马发布BMW i 数字情感交互概念车i Vision Dee;大众集团推出ID.7数码迷彩版。
2024年,奔驰展示了全新MBUX虚拟助手;现代汽车围绕“氢动力汽车”和“软件驱动转型”为中心推出概念车;起亚发布了三款PBV概念车型等等。
但在今年,海外车企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部分品牌不再推出概念车,不少车企展出的新产品和新技术缺乏足够的创新性与吸引力。
同时,大量中国车企的缺席,让汽车板块的“存在感”降低,在多数参展产品身上,无人泊车、智能驾驶等技术带给消费者的想象力不高,但现实感更强。
不过,相比车企相对平淡的表现,供应商板块却十分热闹。
两大世界级芯片巨头英伟达和英特尔同台竞技;多家激光雷达生产商参展,中国两家激光雷达巨头速腾聚创和禾赛科技,均在这次CES上推出了“千线”激光雷达、围绕机器人领域做产品布局等等。
或许,芯片与传感器技术的迭代速度,决定着车企智能化的天花板,车企新一轮的技术爆发,也与供应商的技术能力息息相关。
1、这届CES上的车企:少了点噱头、多了点务实
相较于前几年的CES,海外车企今年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前沿领域的展示,缺乏一些想象力。
例如,在去年的CES上,宝马就踩中了今年CES的风口——AR眼镜,彼时就展出了AR眼镜XREAL Air 2 AR在驾驶场景中的应用,还联合Valeo开发了自动代泊车方案。
今年,宝马发布了公司首创的全景iDrive,主要围绕全景视域桥功能做展示,iDrive包含车内视平线全景显示、3D抬头显示、超感智控方向盘以及向心中控四项技术,能够给车主带来更智能的人机交互体验。
宝马全景iDrive,图源宝马中国官方微信公众号
全景iDrive将逐渐落地,据宝马车友俱乐部BMWsky宝马会发布的信息,所有宝马车型都会逐步过渡到这样的设计和车机系统。但这套设计的视觉属性较强,科技属性不高。
去年在CES上控制着“游戏手柄”登台的本田,在今年也保守了很多。
CES 2024上,本田和索尼联合发布了一款名为AFEELA 1的纯电动汽车。这款车拥有隐藏式门把手、像一个游戏手柄的半幅式方向盘,据当时的信息,该款车型将配备高通芯片,并具备Level 3级别的自动驾驶能力,还有望接入PS5,成为游戏爱好者的移动游戏空间。
但今年,还是这款AFEELA 1,只是官方宣布了该款车型的售价区间,车内的创新性配置与前一年的构想相似,配备了包括一颗激光雷达在内的40颗传感器,以及800 TOPS算力储备,集成了PS5主机、卡拉OK系统,以及动漫内容。
但整体上来看,这款车型的各项功能都有些平常,尤其是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因为这种程度的智能驾驶几乎已经成为国产车型的标配。
此外,电竞机车体验也不是一个新概念,算力够强的车型如问界新M5、领克Z10都“支持车上打游戏”,还“带得动黑神话悟空”。
除此之外,在2024年CES期间围绕氢动力汽车和软件驱动转型,推出未来出行方式构想的现代汽车,以及其旗下一连发布了3款概念车型的起亚品牌,在今年并未参展;
在去年展示了全新MBUX虚拟助手的奔驰,在今年重点展示的自研MB.OS操作系统也缺乏亮点,据介绍,该系统支持更高效的语音交互、丰富的车载娱乐内容以及高级驾驶辅助功能。
与海外品牌相比,参展的国产车型表现尚可。
其中一位较为全面的选手是极氪,不管是在产品方面推出快充电池、还是在系统上推出更高级别的智能驾驶、做出更自动化的无人驾驶产品,极氪都在今年的CES上有所展示。
AI智能驾驶方面,极氪宣布将在未来的全新车型中,搭载英伟达DRIVE AGX Thor智驾芯片,拥有极高的视觉感知能力,以及各种复杂模型的支持度,如端到端大模型,多模态大语言模型等。
与高通合作面向未来的AI智能座舱,除了拥有智能导航和智能语音交互能力外,还将拥有视网膜控制功能,这一点,给未来的智能座舱带来了一些想象空间。
此外,极氪还宣布与自动驾驶公司Waymo合作,推出首款量产原生自动驾驶汽车——极氪RT,预计将在2025年开启大规模交付。
从上述信息可以看到,极氪与多家国外知名的企业达成了合作,这也意味着极氪将在2025年进一步加快出海进程。
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也在沟通会上透露,极氪将成为首个进入美国的原生中国汽车品牌。
另一家车企长城汽车也是围绕AI科技作为主要的展示内容,提出了关于AI发展的新思路,即空间语言智能体大模型ASL(Agent of Space & Language)。
长城介绍,在ASL阶段,车辆可实现全方位、立体化的信息处理和智能决策,比如可以独立地根据目的地特点、乘客的需求和偏好,以及沿途的交通和环境信息,为车主量身定制个性化的体验。
除了AI科技,长城还推出了智能四驱电混技术体系Hi4,在乘用车上已经涵盖了Hi4、Hi4性能版、Hi4-Z、Hi4-T四个序列,搭载车型超十余款。
CES中国产车企与海外车企的看点分化,或许也是过去一年国内与国外汽车市场环境的差异有关。
在过去的一年中,国内的消费者看惯了车企各种各样的天马行空。例如理想汽车已经实现了端到端的全量推送;华为的智能驾驶系统已经迭代升级到了ADS3.0;小鹏的10万-15万级别车型都可以实现自动泊车……
同时,不少国产车企的缺席,也让这届CES上的“内卷味”淡了很多。
或许,CES上的“不惊艳”,并不意味着车企们正在“摆烂”,而是谁也没有想到,智驾技术的迭代会在短短一年之内就达到“未来”这个层面。
2、关于“未来出行”,车企们依然有想象力
当然,还是有一些“思维发散”型选手在今年的CES中,带来了一些与未来科技相关的看点。
今年的CES上,小鹏汽车旗下飞行汽车子品牌小鹏汇天展出了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科技与未来感拉满。
据了解,小鹏汽车的这款“陆地航母”,由车和飞行器两部分构成,车上隐藏着一架六旋翼飞行器,可以让自动模式下的汽车在需要起飞的时候,实现一键起飞、自动航线规划及自动飞行。
小鹏汇天CES展区,图源小鹏汇天官方微信公众号
虽然,今年CES中的飞行汽车产品展示不多,但小鹏并不是唯一布局低空经济的玩家。近年来,低空经济逐渐受到市场的关注。
2018年,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就曾发布过一项名为“城市空中交通——一种新型交通方式的兴起”的研究报告,报告预测从2025年起,飞行汽车将会投入使用,随后将呈现指数增长。
2021年,中国政府在《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首次将“低空经济”概念写入国家规划,并划定了合法的低空空域,为飞行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政策的加持也意味着,“飞速前进”将加速成为现实。
2024年,也有不少车企展示了自己的飞行汽车产品,比如在CES 2024期间,现代汽车旗下城市空中出行公司Supernal展示了电动空中出租车S-A2;小鹏汽车也在CES 2024中展示过飞行汽车产品。
去年6月,吉利旗下沃飞长空倾转旋翼构型“飞行汽车”首秀成功;去年的北京车展中,奇瑞还展示了基于S'2ma火星架构的首款陆空两栖飞行汽车模型。
说回小鹏的“陆地航母”,其不仅是本届CES中为数不多的“未来技术”展示,目前已经获得3000+超前预订订单,计划2026年量产交付,这也意味着产品在技术表现上已经获得了客户的认可。
除了让“地上跑的”也能在“天上飞”,还有车企将出行的视野放在了外太空。
时隔5年回归CES的丰田,没有发布汽车相关的内容,一方面,其宣布已完成Woven City项目的一期工程建设,2025年秋季以后将全面开始入住和实证试验。这个大型的“生活实验室”,用于探索未来出行项目。
另一方面,丰田会长章男透露,丰田正在探索轨道火箭的开发和生产。并通过子公司 Woven By Toyota,向日本私人航天公司 Interstellar Technologies(IST)投资大约7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2亿元)。
看得出,丰田与特斯拉一样,认为未来的交通方式不仅限于地上甚至是地球上,还可以拓展到太空层面。
除了在车辆行走的“环境”上天马行空,也有车企在车型上做了具有未来感的设计。
本田在本届CES中展示了一款电动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和一款低矮楔形跑车。
当然,除了外形具有特殊性,有未来感的产品也必须有自动驾驶技术做支持。两款车型都具备“无需注视”的驾驶能力,让驾驶者在驾驶时能做其他事情,比如看电影或参加视频电话会议。
国产车企极氪推出的自动驾驶汽车——极氪RT,也可以做到车辆的自主驾驶。比如产品没有设置方向盘或驾驶员座位,中控台上仅有一个屏幕,设计上更简洁,自动驾驶汽车的“自动”属性拉满。
据了解,极氪RT将于2025年开启大规模交付。
汽车之外,长城给摩托车也加上了智能属性。
CES上,长城汽车旗下摩托车品牌长城灵魂展出了——灵魂S2000。不仅在动力上刷新了摩托车工业的技术高度,还在智能化领域展现强大的创新能力。
该产品配备了8155智能主机及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能够实现智能座舱、智能仪表、智能电控等功能。
据悉,灵魂S2000的销量很好,自2024年10月上市以来,首批288台订单已经迅速售罄。
整体来看,车企有关未来科技的想象力,仍然相当丰富。
3、供应商成了最热闹的“风景”
车企在CES中声量稍弱,但车企的“朋友们”却成了全场的焦点。
其中,最吸引眼球的就是全球芯片巨头英伟达,其不仅在游戏、代理式AI、NVIDIA Cosmos上有所布局,在汽车上的技术开发也进展迅速。
英伟达DRIVE Hyperion平台,图源英伟达官方微信公众号
本届CES中,英伟达发布了全新一代汽车处理器智驾芯片“Thor”。
在演讲中,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将这款处理器称之为是革命性的机器人计算机,其计算能力是上一代汽车硬件的20倍,目前,该产品已全面投入生产。
“我们利用Omniverse的能力测试驾驶场景,并生成合成数据以支持人工智能模型的开发。我自豪地宣布,我们的Drive OS已成为第一个获得认证的可编程人工智能计算机功能安全软件,达到了最高的汽车安全标准ASIL-D。”黄仁勋表示。
此外,英伟达也会将Drive OS和Drive Thor集成到自动驾驶系统Aurora Drive中,计划在2027年量产SAE 4级自动驾驶系统。
黄仁勋还公布了英伟达在汽车领域的合作企业,包括国内车厂比亚迪、理想、小米、极氪等,海外车企包括特斯拉、奔驰、丰田等。
另一家芯片企业英特尔也不遑多让,在今年的CES 2025期间发布了两颗汽车相关的芯片。
其一是适用于电动汽车(EV)动力总成系统和区域控制器应用的自适应控制单元ACU U310,支持将多个实时、安全关键型和网络安全功能、应用和域(多合1)整合到单个芯片之中,可以用在底盘控制系统、数据融合、空气压缩机、热管理系统以及其他控制系统。
另一款是车载独立显卡。这是继推出第一代AI增强型软件定义车载SoC后,英特尔计划于2025年底前量产的第二代英特尔锐炫™B系列车载独立显卡。
该方案提供了高性能计算,用于支持更高级的车载AI工作负载,还能够带来下一代人机交互界面(HMI)、更沉浸的车内体验和3A级PC游戏体验。
除了英伟达和英特尔,国内的众多激光雷达企业成为CES中的焦点。
其中,两家龙头企业速腾聚创和禾赛科技在“线数”上狂卷,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千线”激光雷达产品。
速腾聚创推出的EM4,采用SPAD-SoC芯片和940nm VCSEL,官方宣称其为全球首款1080线激光雷达;禾赛在CES上展示了全球最高线数的雷达AT1440,高达1440线。
线数的增加让两款产品的各项其他参数都有了质的飞跃。
以禾赛科技512线产品AT512为参照,其全局均匀0.05°x 0.05°角分辨率,探测距离为300m@10%反射率,最远距离为400m,点频为1228.8万点/秒。
速腾聚创的EM4具备最高0.05°×0.025°的角分辨率和10%反射率下300米,最高600米的超长测距能力,单回波点频高达2592万点/秒,能为汽车提供1080P高清三维感知能力。
速腾聚创EM4宣传视频截图,图源速腾聚创官方视频号
禾赛科技虽还未公开AT1440的更多信息,但从当前的信息来看,产品的参数表现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角分辨率提升至0.02°,输出的点云达到图像级,比当前主流150万级点频的车载激光雷达提升了30倍以上。
另一家国产激光雷达企业图达通也拿出了诸多高性能的激光雷达组合。包括图像级超远距主视雷达猎鹰K(Falcon K)、高性能广角激光雷达灵雀W(Robin W)、智能交通管理平台SIMPL,以及全新的远距离激光雷达灵雀E1X(Robin E1X)。
车企供应商之所以能够在CES 2025中十分活跃,或是因为其技术产品不止可以为车企提供智能驾驶的解决方案。
比如速腾聚创在CES中展出人形机器人,搭载全球首款千线超长距数字化激光雷达,融合了视觉、触觉、关节等传感器技术。在CES期间,速腾聚创还与全球最大城市机器人配送平台Coco Robotics达成了战略合作。
禾赛科技则是面向机器人领域推出了一款的迷你型超半球3D激光雷达JT系列产品。在新产品发布的同时,禾赛还与MOVA共同展出了全新割草机器人——MOVA 1000,其便搭载了一颗JT16激光雷达,具备高精度三维环境感知能力。
作为多个行业智能化产品的“力量源泉”,激光雷达企业、芯片企业正在进行更多技术迭代,也将和车企一起,提供更好的驾驶体验。2025年,注定是车企们激烈竞争的一年,生死之战中,车企和供应商们,都将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