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电影市场十大关键词
镜象娱乐
文丨栗子酒
1、全面回落
2024年是电影市场全面回落的一年,据国家电影局统计,2024年,全国电影总票房共计425.02亿元,抛开疫情期间的影响,这一数据甚至低于2015年的438.1亿元,“倒退十年”成为被频繁提及的关键词,高歌猛进的电影市场陷入了新的低谷期。
从票房数据上,这一年的表现较以往确实显得冷清许多,尤其是2023年市场经历了报复性增长之后,2024年票房的大面积回落成为一盆“冷水”,与之相伴,观影人次、预估观影总人口都在降低,给市场的感知是,人们似乎不喜欢看电影了。
但其实也不必过于悲观,至少在眼下,电影市场的观影总基数依然庞大,大盘回落更多是与头部影片减少相关,而腰尾部影片市场不乏惊喜。另外,根据灯塔研究院调研,33%的受访者仍将影院观影作为每月消费最多的娱乐方式。行业起伏需要更客观地去看待,市场的回落也值得反思。
2、档期产出收缩
2024年,大盘整体回落与热门档期产出降低高度相关,几乎每个档期都出现了票房回落的现象,尤其是票仓承载力最大的暑期档,直接从去年的206.2亿元滑落至116.41亿元,近乎腰斩。
在这之中,支撑档期的头部影片出现了明显的缺位现象。据猫眼专业版统计,2017年至2019年,国内单片票房在10亿以上的电影都在16部左右,在电影市场恢复期的2021年和2023年,10亿+影片也在10部以上,而2024年则只有7部。
且从更具体的票房量级分布情况来看,2024年,票房量级在5亿-20亿的影片数量明显下滑,而1亿-5亿的影片数量则出现增长趋势,这反映出,年度内不少高预期的影片并没有达成预期,也就是过去一年频繁出现的“大片小卖”现象。比如暑期档的《逆行人生》票房落在3.4亿,《刺猬》《异人之下》《走走停停》等最终刚刚破亿,高预期低产出加剧了档期的票房惨淡,也使年度落差逐步扩大。
3、高敏感与低容错
档期产出收缩、“大片小卖”只是在2024年集中出现的现象,背后指向的其实是行业性的问题。
回过头看,电影行业在一路高歌猛进之时经历了产出极不确定的三年。这三年不只积压了大量影片,还面临着资本对电影市场的重新审视,在这个过程中,电影市场的容错率降低,在产出下降、大多影视公司陷入亏损或收入降低的局面下,电影的创作方、投资方、宣发方都变得更加敏感,每一部上映的电影都承载了更大的期待值。
受此影响,为了提升票房产出的确定性,影片对热门档期的抢夺愈发激烈,但各档期的票房承载力有限,因此,2024年,撤档现象频繁出现在各个热门档期,甚至在春节档还出现了强制影院排片的分线发行模式,后被官方叫停,而这些现象的深层归因,其实都与电影市场的容错率降低深度相关。
同时,在更多影片期待在档期内寻求确定性时,非档期上映的影片体量就出现了整体下滑,导致非档期票房产出更加低迷。但事实上,根据灯塔专业版数据,在2019年之前,档期票房和非档期票房占比几乎是五五开,而档期影片的进一步集中,其实在很大程度上稀释了非档期票房的产出能力,这对行业的整体发展而言,并不是一个良性表现。
4、年龄结构失衡
伴随着这些变化,电影市场的消费人群也开始发生变化,2024年,影院消费人群年龄结构将出现失衡的趋向。
一般来说,电影的核心消费人群集中在20-30岁之间,这一人群的消费情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盘的走向。然而,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2017-2024年,25岁以下的观影人群在持续收缩,其中在2024年,这一群体占比收窄至21%。表面上,电影消费群似乎指向了更多元的年龄层,但实际上这是电影市场观影群年龄失衡的体现,意味着影院在吸引年轻人这件事上,需要更加努力。
若行业消费群的年龄结构迟迟无法恢复,年轻群体离电影越来越远,行业要面临的就不只是提升市场增量的问题,更是电影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当然,破题核心仍然是产出优质内容以及洞察年轻市场的消费需求,而难点在于,在优质内容间的竞争愈演愈烈的当下,电影市场需要走得更快。
5、喜剧撑场
不过,虽然2024年的电影市场走向低谷,但并非没有好消息。过去一年,喜剧电影重回高地,成为撑起电影大盘的主力题材。
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喜剧贡献全年36%的票房,较上年提升16个百分点。在多个热门档期,刚需题材的喜剧作品产出不俗。比如在五一档,主打喜剧的《末路狂花钱》就出现多次票房逆跌,最终票房甚至反超档期票房冠军《维和防暴队》,而在2024的年度票房榜单上,排在前三位的均是喜剧作品。
6、女性主义
另一个亮点,2024年,女性电影频频带给市场惊喜,从年初贾玲执导的《热辣滚烫》揽下34亿票房,到后来上映的《出走的决心》《好东西》分别拿下豆瓣8.8、9.1的高分,女性电影整体呈现出口碑票房双收的趋势。
此前,镜象娱乐曾在《浪潮下的女性电影,瑕疵与先锋并存》一文中讨论过女性电影崛起的浪潮,从资本的关注、更多女性创作者拿到话语权,到女性叙事打开更多创作视角,再到更具复杂性、立体感的女性形象走上荧幕,比如那位被婚姻、家庭困住大半生,最终选择出走的母亲;比如那位可以称得上“全能六边形战士”的单身妈妈,更多非工具化的女性人物,开始剖开她们视角下的所想所感,善意与困境,女性电影也由此有了更多深刻的表达。
受此影响,电影市场的女性观影群体有持续扩大的趋势。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2024年,女性观众占比进一步提升至58.4%,在女性题材、粉丝向的电影作品中,女性观众占比明显更多。基于此,之后的电影创作大概率会出现更多偏向女性观众的作品,女性电影甚至有望成为下一个潜在爆点。
7、犯罪片更重“爽感”
男频内容方面,犯罪片的内容占比虽有所下滑,但“爽点”的尺度似乎更大了。
2024年3月,中国台湾引进片《周处除三害》成为春节档之后首部票房表现不俗的作品,上映期间,市场关于该片的尺度讨论就非常多。尤其是影片中陈桂林(阮经天饰)在教堂枪击众人的片段让不少人直呼过瘾,影片随之出圈,产出票房近6.7亿。后来,柯汶利新片《默杀》同样以极致的视听爽感打动观众,片中涉及校园霸凌、未成年犯罪等社会议题,凭借强类型和强话题揽下13.5亿票房,成为暑期档黑马。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当下的悬疑片、犯罪片似乎有陷入新创作套路的趋势,过度依赖强视听、刻意制造反转也在加剧市场的审美疲劳,并不利于同类作品的良性发展。
8、现实题材降温
此外,过往大热门的现实题材作品在2024年降温了。
2023年,年度票房TOP10的作品中,《孤注一掷》《消失的她》《八角笼中》等现实题材作品占到一半,而在2024年的年度票房TOP10中,则只有一部《第二十条》取材基于真实的社会事件。同类作品对观众的情感触动在降低,同时结合喜剧电影市场上行的趋势,走悲情路线的现实题材逐渐背离当下市场观影需求。
高票房作品中,现实题材作品减少的同时,年度内上映的同类作品票房下滑成为集体趋势。其中,关注大厂裁员和外卖员群体的《逆行人生》、聚焦传销组织的《草木人间》等作品票房不及预期,都是现实题材遇冷的典型表现。
9、观影后置
过去几年,随着电影营销花样越来越多,营销之于观影群体消费决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比如在电影市场出现报复性增长的2023年,《消失的她》《孤注一掷》等影片票房高走的背后,都离不开影片宣发踩中社会情绪爆点产生的助力。
但也是因此,更多片方在宣发阶段有意放大宣发内容与潜在受众的情感连接,这也在无形中拉高了市场期待,甚至出于对电影正片的保密,部分产生强吸引力的宣发片段在电影正片中并不会出现,这在很大程度上拉大了宣发预期与现场观影感受之间的落差。
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2024年,电影首周票房占比已经从2019年的47%下降至34%,首周五的票房甚至低于首周日。市场观影整体后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市场对影片宣发的信任度降低,比起映前物料提起的观影预期,观众愈发关注影片上映后的口碑表现。反过来看,影片宣发需要调整策略,覆盖更长的票房转化周期,驱动影片释放正向口碑。
10、退潮与洗牌
当然,如今回过头看,2024年电影市场面临的问题,底层原因很可能还是要归结为资本退场。
一方面,此前,在第14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投融资论坛上发布的《中国电影投融资发展报告(2023)》数据显示,2021年-2023年,影视企业私募融资数量连年下降,分别为53起、33起、18起。在资本收缩的趋势下,头部影片承担的回报压力相对更大。
同时在另一方面,电影市场刚经历了三年近乎停滞的局面,如果说2023年是各家着力清库存的一年,那么2024年就是库存清无可清的一年,再加上电影基本两年的创作周期,2024年的电影储备并不算充裕。直观的表现是,2024年,传统电影公司在热门档期甚至出现了缺位的现象,国庆档上映的影片中,甚至没有一部由“传统五大”主控的作品。另一个表现更加直接,发布电影片单的电影公司越来越少。
在这样的发展局面下,或许洗牌已经开始了,2024年,万达电影投靠了儒意影业,后者与腾讯关系紧密。同时,靠近市场、手握电影主要销售渠道的猫眼、淘票票参与了更多头部影片的出品和发行,后者与阿里影业处在同一体系内,而在华谊兄弟计划以3.5亿元将东阳美拉70%的股权卖给阿里影业之后,业内关于华谊兄弟将卖身给阿里影业的消息也是频频。
由此来看,清完库存的2024年,更像是电影行业经历三年停滞后,走向自我救赎、内化变革、资本重新分配的一年。从这个角度来说,眼下的低谷更像是大浪将起前的退潮,冷静与反思之下,我们等待着潮水再起之时。
镜象娱乐(ID:jingxiangyuler)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署名,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