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卷是家庭和社会的毒瘤 | 余世存杂记084
01
有人记起了干支历。在干支历中,每十二个时辰之后就要轮回一次,开始新的一天,正如我们每天起来看见新的太阳一样。每十二天又是一个小的轮回,五个轮回就是六十天,这是一个稍大一点的轮回。每十二个月之后又要轮回一次,新的一年便开始了。每十二年也是一次小的轮回,但五个这样的轮回便是六十年,即一个甲子。新的时间又重新开始。这与我们对道法自然的日常认识是一致的,它里面藏着我们对天地的认识,包含着天地消息。而现在,我们不知道时间代表的是什么,仿佛是永不回头的未来,但如果那样,我们为什么会老去?孙中山先生在引进这个西洋历的时候说得很清楚,耶稣历是便于计算,但农历和干支历便于中国人劳作和日用。但现在,我们只记得耶稣历,而不记得我们自己的历法。我们便只记得耶稣,而不见天地。
02
梁启超在1920年批评科学万能。他说:“当时讴歌科学万能的人。满望着科学成功黄金世界便指日出现。如今总算成功了。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唯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那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一百年过去了,我们在科学的裹挟之下走得更远了。
03
有人说,这几年流行、但没啥用的风潮向内求,就是觉得改变不了世界,只能反思自己、调节自己。如果影响心态的成因在社会,解决不了社会成因,反思(并没做错的)自己,结果只能是贬低自己、无用功地折腾自己。就像治病,解决“病灶”才有用,“病灶”不除,折腾其他都是白折腾。向内求的这股风潮吧,主要集中在琢磨亲子关系、原生家庭、感情关系、人际关系,以求达到做“松弛”的人、“淡淡”的人、“钝感”的人。这些话题看似都是个人、私域、心态问题,与外界无关,但再个人、再私域的问题,都是社会造成或影响的。上策当然是解决社会外界的病灶,但这事挺难;中策是,解决不了社会病灶,咱可以骂社会、向外骂,不能用向内求代替向外改变。一定要坚持,咱不能用社会的病灶向内苦苦思索、惩罚自己。比如,代际观念撕裂导致的亲子问题,没必要为此自苦,是社会造成的。也没必要一定去改变具体的父母,保持距离即可。促成社会氛围的改变,比直接改变某些个体有效得多。
04
教育的卷已经是家庭和社会的毒瘤,这又是知识大规模普及化的一个阶段,人们都盼着能早一点走出来。有人说,“卷”实际上是一种低效竞争,通过大量重复性工作,加量、加作业、加学习时间,压制孩子,牺牲孩子的健康、师生的正常工作和休息时间,是一种短视的教育行为。“当下学生负担重,熬夜写作业到深夜,过度透支身体健康,是这所学校和老师的‘教育无能’,代表学校没有更好的、高效的教育方法!当下家长和学校,都要有改变学生必须‘苦读’的心态,让孩子在健康和舒适的环境中学习,因为孩子是用身体去思考和学习的。剥夺孩子的睡眠、休闲娱乐和运动,即使看似花了很多金钱和精力,实际上是在伤害孩子,扼杀他们的创造力和未来。”
斯坦福教授谈反内卷
05
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制造业的一个新的超级周期就要到来。比如美国以往的发展,往往是挖掘全新的赛道,而这一次,除了新的赛道之外,也在促进传统制造业的回流,这意味着对传统产业有限市场的争夺将会更加激烈。无论是新的产业链的建设,还是发达国家的产业回流,最终的结果都是产能的扩大,而且是大规模的扩大。这意味着,我们正处在一个工业产能的爆发期,如果再加上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的加持,人类也许会面临一个历史上没有的产能过剩时代。其结果,将会是一场残酷的产能战争。有人感慨,人们乐观地以为文明已经驯服了权力、资本,现在看来是镜花水月。文明和千千万万的个体的生存受制于权力和资本等等的摆布。
06
赵野写《在糖舍》:在糖舍
灵光消失的年岁,清风吹来
一人乡愁遂成众人乡愁
石头和钢铁的神性唤醒
绽放审慎的布尔乔亚魅力
网红的燕子泳池打卡
传递天气以及远方的消息
时代得了病,面孔迟疑
朝向漓江带电的群山
…………
起初,计划哲学需要糖概念
计划经济加一个糖厂
治大国犹如翻烤红薯
肉体备战备荒,离不开甜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山水已接受历史的歉意
昔时,一只蝴蝶抖动翅膀
今日便有了一场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