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花馍迎新年,传统手艺忙不停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过了腊八,春节消费逐渐火起来了。
1月9日,在金水区黄岗庙乡村记忆文化园西90米非遗小镇,一家生产非遗花馍的工作坊十分忙碌,几名工人正在紧张制作一家公司为开年会定做的“福袋”馒头、“元宝”馒头。春节临近,订单量已超出了他们的正常生产能力,几名工人只能加班加点制作,确保按时交工。
花馍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唐宋,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称为“面花”“花馒头”,花馍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情感的寄托,民间有“过大年,发面蒸花馍”的年俗。其中“发”寓意新的一年发家发财,“蒸”寓意来年日子蒸蒸日上。这家“馒有意思”非遗花馍工作坊,在面粉中加入牛奶和鸡蛋和面,用蔬菜、水果、红米等天然材料调色,手工制作,在继承传统花馍造型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制作出花馍套盒、花馍中式蛋糕、生肖摆件等产品,深受市场欢迎,近日,他们专门为蛇年春节设计的生肖花馍上市,可爱的蛇宝宝受到年轻人和孩子的追捧。这些花馍蒸熟后进行真空冷冻,拿回家后只需复蒸,松软香甜的花馍就可以上桌了。
“馒有意思”非遗花馍创始人雷晨曦介绍说,河南是个粮食大省,花馍是粮食文化的高级呈现。粮食从田间地头的小麦到磨成面粉,再来到工作坊被精心做成各种各样的造型,经过自己的手完成这个改变,会有一种幸福感和成就感,这是她选择这个事业的原因。现在好多结婚、生日等活动中都要切蛋糕,这是西方的礼仪,很多人却不知道,在过去中国人在老人过寿时捏个枣花馍,年轻人结婚时摆上龙凤造型的花馍,在我们的传统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人们也习惯做花馍,这就是中国人的仪式感,她特别想让这些回归在年轻人的视线,这是非遗传承的责任和使命。
郑报全媒体记者 马健 文/图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