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书安:如何欣赏文人画丨私享艺术
唐书安 1975年出生于四川大竹。独立艺术家,攻写意山水画、花鸟画、书法。绘画受业于当代写意花鸟画名家张立辰先生。书法受业于当代书法名家曾来德、邱振中、唐昌虎先生。先后修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中国国家画院沈鹏精英班、中央文史研究馆第二届中国画大家班。
有博友问:如何欣赏文人画?
答:文人画者,首先要这人是“文人”,“文”者:汇集众彩以成锦绣,合集众字以成辞义。大意是说:文人就是添彩颂德,专拣好话来说的人,而合集众字以成辞义,这个辞义要么就是汉赋之类铺排颂德之作,要么就是发抒真性,独持己见以成性灵之文。事实上,自魏晋唐宋以来,真正的文人,是那些有风骨的士大夫,所谓有风骨,近代画家吕凤子说:生死刚正谓之骨;也有人形容高人有仙风道骨。生死刚正之骨,乃是儒家士夫之骨;仙风道骨之骨乃是仙家弃绝利欲,斋心坐忘之骨。这二者之骨,可是把好骨头,因为这把骨头可以舍生取义,也可以隐逸南山、终于林泉。而那些奴颜媚骨之主,只会看主子眼色,极尽谄媚之能事,这样的骨头,千载以来可谓多耶。也正因此,那些备受世人称赞的硬骨头如屈夫子、李太白、苏东坡、米海岳、傅青主等才会千古不朽。
因此,颇受世人赞誉之文人画,就是有此二“骨”之心者所绘之图方可称是。生死刚正之骨者如:宋代范宽的“溪山行旅”、郭河阳(郭熙)的早春图,近世黄宾虹等,可当之。唐代颜真卿之书法可当之,杜甫的诗文可当之;而仙风道骨之文人者,若王维画、东坡书画、米芾书画、董香光(董其昌)书画等可当之,弃绝利欲深入禅门者如八大、担当、石溪、弘仁、弘一等人的作品亦当之。
通俗的讲:文人画首重人品,因此才有字如其人、画如其人、文如其人之说,而先贤李日华更直接讲:人品不高,用墨无法。什么样的人品就好,可能标准不一。但大致说来:不苟合贪图荣利者,即或有利欲之思,那也是奉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标准。其次;好人,不欺人、也不自欺。反正人品高的人,绝不害人。再者:好人品的人,最低有一条原则:对于不合己意者,或者无力改变者,奉行我惹不起,但我躲得起的原则。我宁愿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宁愿与渔樵对话,与烟霞为餐。反正,眼不见心不烦。
那么,文人画具体有什么的审美形态呢?有三:
其一:不重色彩。但凡称得上文人画的,基本上都是是水墨为主,因为在他们眼里:色、欲不重要。即或是有色彩,也多是淡雅的紧。比如元人赵伯驹、赵孟頫等人画的青绿山水,那也是将水墨画技法与趣味融在青绿山水的画法中,形成一种介于院体画(歌功颂德之作)和文人画之间的文人青绿,即小青绿山水。我目前就是在整理研究这种画法;
其二:不重形似。文人画,特别不重形态上的相似,而重气韵。所以六法论第一要素就是“气韵生动”。这从苏东坡等人的书画理论多次提到。大家都知道的就是“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但凡一个人在展览馆里指着画说:这画画得真像,如果这画得到这样的评论,我敢绝对的说:此画无格;宋代沈括就说了: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世之观画者,多能指摘其间形象位置,彩色瑕疵而已,至于奥理冥造者,罕见其人。
第三:有画外意,即文人画,往往不是就画论画,而是意在画外。或者是作者敏锐情感的延伸,画作可能与作画时的心态全无关系。比如:八大山人画的鱼、鸟,残山剩水,可能并不是画的形象,而是借此表达情没落皇族子孙的孤寂无奈心态。再如徐青藤的葡萄、郑板桥的竹子、金冬心的梅花、李方膺的兰花等等,表达的都是借物抒怀的情绪。而这恰恰是文人画特别耐人寻味的地方,也恰恰是中国画独具魅力的地方,也恰恰是西方人永远都无法理解的地方。通过作者的画跋、笔墨,可以考见创作者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我说,文人画有时就是文人自娱自乐的游戏,你要说精神自慰也可以。
对,还得再补充一点,中国文人画,特别强调绘画中线条的书写性。即书画同源。自宋元以来,没有一个文人画家不重视书法。为什么强调书法的重要性呢,大道理好多理论家都说了,按我的理解,文人画,就是线墨的舞动,文人画里面的线条和墨色是极其鲜活、灵动、轻松的,绝不装逼,故作深沉。当然,有的线条会很厚拙,有的线条会很柔婉,不管厚拙也好,柔婉也罢,文人画追求线条的自由是一定之理。
最后说文人山水画,我想可以抄一段庄子里面的话:就薮泽,处闲旷,钓鱼闲处,无为而已也,此江海之上、避世之人,闲暇者之所好也。东晋大隐士戴逵讲得更明白:山林之客,非徒逃人患,避争斗、谅所以翼顺资和、涤除机心,容养淳淑,而自适者尔。故于荫映岩流映流之际,偃息琴书之侧,寄心松竹、取乐鱼鸟,则淡泊之愿于是毕也。
我正是沿着这样的精神状态在画画,在生活。只是淡泊之愿尚未竟得,毕竟还得靠有道之手段谋福利。
峪口叠瀑图
山居图
松谿春色
幽篁绿萼春
山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