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分化、风格漂移 招商基金新任“榜一大哥”张林引关注

闻基期舞 原创

2025-01-06 16:48

随着2024年的落幕,新一波明星基金经理再度因优异的成绩踏上成名征程。之于招商基金张林来说,就是这样一位基金经理,在2024年的主动权益基金排位战中,其管理的招商科技动力3个月滚动持有A位列第11名,也是2024年招商基金旗下收益最高的主动权益基金。但在成名的背后,其在管产品却面临着首尾业绩相差较大、风格漂移等多项问题,引发了市场广泛的关注和质疑。

风格漂移、业绩相差巨大 张林在管产品存多项问题

具体来看,张林于2010年进入基金行业,2015年加入招商基金,截至2024年3季度末管理规模26.36亿元。

在张林管理的产品中,除2024年以45.34%收益率位列主动权益类基金第11位的招商科技动力3个月滚动持有A外,还包含着2024年收益为15.28%和10.84%的招商科技创新混合和招商移动互联网产业股票。整体来看,张林旗下3只产品的首尾业绩相差达34.5%。

而在业绩差异巨大的背后,则是上述3只产品高度趋同的持股。截至三季度末,上述3只产品前十大重仓股中有着6只相同,配置也高度集中在科技行业中以光模块、芯片类为代表的公司。

由此也引发了投资者对张林管理决策和风险控制等多方面的质疑。首先,在持仓相似、业绩不同的背后,或反映出张林在投资策略和管理决策上的不一致。从上述产品2024年的差异表现来看,疑似张林在投资管理过程中,对各基金的管理缺乏一致性和连贯性,最终导致了招商科技创新混合和招商移动互联网产业股票未能跟上市场节奏,及时调仓换股,走出了不一样的走势。

其次,也反映出张林在面对市场波动时的风险控制措施或不够完善,导致了其在某些时段未能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净值波动较大,继而业绩表现不佳。

最后,3只产品重仓股高度趋同,就连本应投向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基金都风格漂移的重仓了科技行业,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张林管理能力的不足,无法同时驾驭3只产品,对不同基金量身定做投资策略。这种风格漂移的行为,不仅违背了基金的投资目标和策略,也增加了投资者的风险,使得投资者难以准确把握基金的投资方向和收益预期。

“零经验”总经理上任两年半 招商基金混合型基金规模腰斩

事实上,张林在管产品的业绩表现以及所存在的问题也仅仅是招商基金旗下主动权益类产品的冰山一角。近两年来,随着整体规模和市场份额的增长,招商基金主动权益类产品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对招商基金的声誉和市场地位造成了负面影响。

一方面,从产品布局来看,虽招商基金近两年来整体产品数量和规模均有所增长,但却主要依靠债券和货币基金,重债轻股现象日趋严重。这种情况,在“零经验”的徐勇空降总经理后愈演愈烈,在其担任招商基金总经理的两年半时间内,招商基金的公募管理规模由7800.17亿元扩充至了8860.13亿元,但其中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却不升反降,规模分别从251.88亿元和1179.97亿元下降至了220.29亿元和583.22亿元(以上数据来源:天天基金网)。

与之相辅相成的,招商基金旗下主动权益类产品的业绩表现也并不理想。不谈2021年~2023年旗下权益基金亏损总额达500多亿元,即便是在2024年,招商基金旗下的91只主动权益基金中,也有28只业绩亏损,占比超3成,首尾业绩相差更是达到了68.84%。但在此背景下,招商基金2021~2023年却合计收取管理费超70亿元。

除此之外,在投资管理方面,招商基金旗下还出现了如基金经理 “一拖多”、重仓股雷同等问题,影响了投资决策的专业性和独立性,进而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另外,自2023年以来,招商基金踩雷事件就频频发生,先后踩雷过恒润股份、国联股份、中国重工、卫宁健康等公司;追溯过往,还曾在獐子岛、上海莱士、西水股份等股票上折戟。

踩雷事件的发生反映出了招商基金在风险控制方面存在不足,对投资标的的基本面调研和风险评估不够充分,未能及时发现和规避潜在风险。同时,也暴露出其投研体系可能存在漏洞,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对宏观经济形势、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公司基本面的研究不够深入细致,导致投资失误。常言道,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以招商基金近两年发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来看,显然未能充分履行公募基金为投资者创造价值的责任,是否应该停下脚步更多关心投资者的利益。

来源:公众号闻基期舞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