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报复为什么是最优解 | 余世存杂记083

余世存 原创

2024-12-26 09:05

余世存:易经的逻辑与现代意义

(清华大学新媒体志愿者研修计划课堂上)

01

时隔七年到清华做讲座。上一次秋分,这一次冬至。走在校园里,上百年前的建筑,虽然在审美上比不上新建筑,但还是已经属于历史。这次跟90后一代中最当红的人群分享,他们在技术、市场和平台的夹缝里无意开拓出一个个大的世界,并从中收获到红利。大家聚在一起,群体的氛围跟上几代人的氛围没有大的差别;而分开来,一个一个人都有其特点。对我来说,最感动的是发现他们仍有终极关怀,是的,他们关怀文化的底层逻辑,他们关怀文明的冲突、彼此的特点和在现代世界的互补。

02

经济学家逆潮流说,不报复是最优解。一个广东的朋友感叹,这个思想在任何领域都是正确的。在边境地带更是民众的常识,历史上和现实中的边境地带,民众互通有无,大家都受益。如果隔离、报复、甚至你死我活,那就不是近邻亲邻,而是给自己找了一个世世代代的仇敌。两个人、两个地区、两个国家,他们的相处之道就是求同存异,和平相处,而不是因异成仇,仇必到底。政客利用所谓的民意制造仇恨,拉报复清单,其实损害的是大家的利益。

03

冬至大如年,冬至后的太阳新生被不少民族称为圣诞,由此虚构出不少神话传说,甚至现实中出生的人物也被赋予了某种天命。无论这些文明的创世如何荒诞、又如何激动人心。太阳正在北伐,并审判冬夜里的一切。所以人们才有这样的祝福:长存信念、希望和关爱,这其中又以关爱最为伟大!有这样的愿心:愿你的堡垒如铜铁般坚固,你的日子如何,你的力量也必如何,力量与时日相生相长。有这样的信念:愿公平如江河滔滔,使公义如大水滚滚。

04

年轻朋友不恋,有很多理由。成功的爱恋、二人世界又是很多人羡慕的。一个福建朋友说,福建人看重家庭关系,好像没受到时尚的影响。一个人希望谈恋爱、希望跟另一个人相伴一生,也有很多理由。从小到大,有父母陪伴,只要父母在,自己遇到再大的困难,都会解决,自己在外再怎么受苦,回到父母身边都可以倾诉、吐槽、撒娇。伴侣的意义就是在对方逐渐取代了父母,像父母一样对自己无条件地接纳,接受自己的任性,接受自己的痛苦。

05

一个心理学家说,如果我们学习、工作乃至生活都不是出自个人的意愿,而是被周围亲友熟人裹挟着,那么反动就会迟早到来。在他的观察中,很多老人、孩子乃至中年朋友,都因为亲友的原因而出现各种变异。一个在养老院的老太太多次出现烫烧等事故,因为只有如此才有机会见到女儿,平时女儿几乎是不露面的。一个孩子动不动生病,也是因为爸爸妈妈忙于自己的事情,很少陪伴他。一个中年朋友身体明明不差,却突然罢工一样躺下,也是因为在工作和生活过于压抑过于沉重。心理学家说跟医生交流,医生承认,有些三高病患者是身体的抗议,身体必须自暴自弃,承载身体的那个人才有理由对这个世界说不。诗人感叹,这是我们文明的变形记。

06

有年轻朋友说,自称乐子人的人最可怜,因为他们明明过度关注、过度想彰显自身存在,但可能因为站队或者试错而深深受伤,以至于不敢再有任何明确的表达,躲在别人后面表达零碎的解构和伤害。他们中很多人,不断被时代和秩序伤害,但仍然去终身上下求索责任与秩序的归属感,向往却又无法染指真正的权力所属,不知道他们多少次抖动放下电子屏幕后,陷入一阵阵空虚的夜晚。青春的伤痛、原生家庭症结都成了被否定的东西,因为已成熟。关爱和友善这些基本的人性特质通通被蔑视,因为已黑化。

07

任何文化的移植都不会原样不动。当年利玛窦从韶关北上,没有直奔南京,在南昌待了几年,日子颇苦涩,二间黄泥屋当教堂,门可罗雀,他让人用石灰水在墙上写了六个大字:信天主,得永生。第二年春天过后,忽然涌来大批信众,他老人家不得其解。出门一看,原来雨水冲涮,“永生”成了“水牛”。这些年来,平安夜流行吃苹果,说明这个节日是具有我们特色的了。老顾说,他中午跟一老农夫妻因他三万斤苞米脱粒喝酒,他们说今天要吃苹果。老顾惊讶。不想周围数人都说要吃苹果。夫妻说,他们在县城的儿子买了四个苹果,一个给女朋友,一个给他姐姐,外甥、外甥女各一个,四个苹果花了六十多元,六十多元平时在这里可以买四大袋。老顾说,苹果一网袋大概十斤一袋,本地品种基本是国光或辽宁产,苹果每个均重约四两,那种“礼品”档次苹果一般均重为六至八两一个,六两为较抵挡的,八两为高档。价格贵,在县城打工月收入三千多元的青年,只能掂量着买四个。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