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之迹”第七弹【日常书写:题札篇】
【陈振濂自白】
从“书写”到“书法”,是从实用到艺术。从社会应用技艺到美学和审美表达。但当我们逢“西学东渐”世界趋势引出变法维新、走向共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百年未有之变局”以来;书法逐渐成为一门专门的艺术学科。而任何艺术一旦成形自立,往往是最讲学科门类边界核心的稳定性的。必须义无反顾强调自我独立,惟我为大,决不可依傍混淆更必须坚决捍卫自己的作为书法“种性”的主权。
书法成为艺术之后,走专业化、学科化、本体化道路,是无可抗拒的题中应有之义;不如此,它就无法独立。但一旦选择了这个道路,于是合逻辑地必然会产生“展厅文化”“竞技较胜”“视觉效果”“形式至上”“展示的丰富性”“忌自我重复”“反惯性书写”“原创性”等等一系列新时代要求和随之产生一些全新的概念。这四十年来,我们亲身经历、参与、感受了这些新概念新术语新知识新要求的从萌生到成熟、迅速被广泛接受全面应用的叠代过程——书法是独立的艺术门类;书法是传统文化中最“自足”最另类的审美类型;又是世界艺术中独一无二的无可替代的视觉形式。
但当我们全社会上下在世俗层面上人人精心创作书法作品,殚精竭虑、小心翼翼、千锤百炼、九朽一罢、刻意求工,几十上百遍反复书写唯求完美无瑕、无懈可击并以此作为具体创作过程的严苛目标,据此以求有机会参展获奖的时候,是否也忽视了它也会有一个另一面存在?
古语谓:“一阴一阳之谓道”。正规的按部就班刻意追求的书法创作,是正面的“阳”,它是书法艺术存在的生命线。
那么它的背面的“阴”,在哪里?
反向思维一下:于是又可以有如下的书法状态。比如:
无可无不可、
率性书写、
顺势偶得、
瞬间灵犀、
天机喷发、
援笔立就、
文不加点、
倚马千言,
挥洒万卷………
它与严肃的规范的满满正能量的各级国、省、市县乃至乡镇村社的专门书法“展赛书法创作”类型完全不同甚至悖道而驰;但它难道就不也是一种书法状态吗?
我们可以有令人振奋向上的精致大气的书法;为什么就不可以有舒卷自如优雅自娱甚至不无松懈闲散更甚至“躺平”的书法?谁规定它必须落得个被否定被排斥被鄙夷被嘲笑的下场?
如果有这样的“躺平”式书法爱好者本人,但他的修为极高,笔精墨妙,功力深厚;那么书写过程中的“躺平”状态,完全无损于其作品艺术含量。甚至还更因其天然不造作、“清水出芙蓉”而更见天性大道之至境。
于我而言:以随性而为的“日常书写”状态,随时为之。自认为在笔墨技法上不无可取、而在精神上更见充沛圆满的自由世界。
当然,三十岁前还很稚嫩,笔不精墨不良,奢谈“日常书写”只能是装腔作势,制造垃圾而已。但六十以后,腕指上的技术渐入佳境。心智所到、知识积累、思维方式逐渐成熟;观察力、模仿力、掌控力、表现力、思辨力、创造力都达到了我自己人生百年的巅峰时期,如是则“日常书写”不但不会漏洞百出、捉襟见肘、顾此失彼;而更应该是呈现出一种从容淡然、信手拈来、触处成妙的“超然物外”的大境界。
更何况这批题札,还有着落在此时此地的记事证史的文字实录功能,而且更可能具有文辞雅美;更也许会拥有思想史的某一侧面某一片断某一瞬间的价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