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爱国诗人陆游说“细酒”
细酒之源,源于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尚书二十四曹》一文中,两则官场段子。
其一是北宋末:“吏勋封考,笔头不倒;户度金仓,日夜穷忙;礼祠主膳,不识判砚;兵职驾库,典了袯裤;刑都比门,总是冤魂;工屯虞水,白日见鬼。”
其二是南宋初:“吏勋封考,三婆两嫂;户度金仓,细酒肥羊;礼祠主膳,淡吃虀面;兵职驾库,咬姜呷醋;刑都比门,人肉馄饨;工屯虞水,生身饿鬼。”
两段话分别说明了社会动荡时期的皇亲国戚、官家贵族的工作生活情境。《老学庵笔记》记载为证“赂贿公行,冒滥相乘,饷军日滋,赋敛愈繁,而刑狱亦众,故吏户刑三曹吏胥,人人富饶,他曹寂寞弥甚。”说明那时贫富差距有多大。一边是细酒肥羊纵享生活,一边是只把鱼虾充两膳的温饱基础。
两宋期间,由于历史背景和外部环境的压力,国内土地面积减少,但人口数量却激增,耕牛又是牵扯着国家生命线的特殊物资,受特殊保护,不能随意屠杀,即使宰杀之后价格也很便宜。猪肉在古代被视之为“贱肉”,真正经常吃肉的上层阶级,是不会吃的,就算吃也不会将其当成是风尚来宣扬苏轼有诗为证“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在此基础上,羊肉就成为整个社会最重要的肉食来源。因此在宋代,上至皇帝,下至士大夫,真正能吃得起肉的人,都非常喜欢吃羊肉。宋代诗人高公泗所作《吴中羊肉价高有感》为证:“平江(治今江苏苏州)九百一斤羊,俸薄如何敢买尝。只把鱼虾充两膳,肚皮今作小池塘。”“细酒肥羊”相伴的生活,在两宋时期那只有皇亲贵族及高官者。
宋代张能臣所著《酒名记》中记录了当时天下酒名100多种,是我国古代记载酒名最多的书。比如皇亲国戚家酒、宰相内臣府寺酒、市店、四京(东京开封府、西京洛阳河南府、南京商丘应天府、北京河北大名县大名府)四辅(东辅睢县拱州、南辅许昌颖昌府、西辅郑州、北辅濮阳开德府)二十四路(北宋行政区划制,相当现在的省份),而“细酒”出自河北东路恩州,恩州(今河北邢台清河县)为河北东路所辖三府(大名府、开德府、河间府)十一州的其中之一,就是《水浒传》中武松第二次被刺配的地方,只有皇家贵族才能喝到官酒、贡酒和贵酒,贡酒和民酒的区别就是酒器和酒具,民间使用的是陶坛盛酒、陶碗吃酒,皇家贵族官吏使用的是瓷器盛酒、瓷器温酒、酒杯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