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奖获得者、郑州大学书法学院教授马健中
热爱是所有问题的答案
——记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奖获得者、郑州大学书法学院教授马健中
马健中教授
“当一个人真正热爱一样东西时,是没法控制的。有热爱才有信念,有信念才有坚毅。”马健中说。2024年,第八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评选结果揭晓,郑州大学书法学院马健中教授荣获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奖。这是郑州大学创办书法学科以来,第一次获得这一殊荣。
作为当代中国书法界的最高荣誉,中国书法兰亭奖是经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设立,由中国文联和中国书法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书法领域全国性最高个人成就奖,是中国文联12个常设全国性文艺评奖之一,旨在表彰和奖励在书法领域取得优异成绩的德艺双馨书法家,每四年举办一届。本届兰亭奖书法创作方向参评作者2007人,理论研究方向参评作者198人,最终评选出69位获奖及入选作者。
此次获奖,不仅是马健中个人艺术造诣的展现,更是郑大书法、河南书法的综合实力体现。谈及几十年的书法生涯,马健中表示:热爱是所有问题的答案。
“从记事起便喜欢写字”
“我从记事起便喜欢写字。”在马健中记忆深处,每当春节来临,孩子们都在嬉戏玩耍时,他总守在村里一位老先生身旁,全神贯注地看他写春联。小学三年级,班级首次开设“毛笔字课”时。他满心好奇:那绒毛般柔软的笔尖,怎么能写出刚劲有力的“颜体”?正是这份好奇,引领着马健中踏入了书法世界。
马健中出生于豫南确山县一个偏远落后的小山村,这里条件简陋。小时候,掏锅底灰练字是他时隔多年依旧记忆深刻的事。为了练习毛笔字,未满16岁的他,用农民工装被子用的塑料袋、炊帚和小铲子,刮遍全村锅底灰,自制墨汁。没有纸张,他便向邻居借来化肥袋内膜,自己动手裁剪,制成简易的练字纸。练完字后,用抹布一抹,再重复使用。有时,他还尝试自制毛笔,在村里的墙壁、家门口的石板上书写。正是凭借这些简陋的“发明”和坚韧不拔的意志,马健中一次次克服了学习书法中的重重困难。
后来,在一步步的探索中,马健中慢慢认识到写字和书法不是一回事。写字是日常规范性的书写,而书法则需要在正确书写的基础上,赋予汉字美的内涵。
1987年,19岁的马健中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加了“理想奖中华学生书法竞赛”。出乎意料,他获得了中学组一等奖,并得到媒体的报道。这次经历激励他怀揣更深沉的热爱之心,坚定地在书法道路上走下去。
读研究生时,马健中先后出版了《巩县石窟北朝造像题记及其书法研究》和《巩县石窟寺北朝造像题记六品》两部专著。随后又有《东汉吴房长张汜请雨摩崖石刻》专著问世。尤其是对其造像题记的书法研究,填补了巩县石窟北朝造像题记研究的一项空白,为丰富我国古代书法文献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他又接连出版了《马健中跋临〈集王圣教序〉》《马健中跋临〈颜真卿争座位帖〉》和《马健中跋临王羲之〈十七帖〉》等书法专著。这些专著是他多年来教学、研究、创作的集中体现,凝聚了他的书法经验,传达了他对书法艺术的不懈追求。
“健中近年来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倾注大量的心力做‘经典法帖的跋临系列’。凭借自身文献学功底和过硬的笔墨功夫,结合自己多年学书实践、课堂教学与自己的心得体悟对经典法帖,进行跋临。其解析将形与神,法与理结合得恰到好处,其跋语温和中有洞见,清淡中见真味,闪烁出独特的学术思想。”中国书协名誉主席、郑州大学书法学院名誉院长张海对这三本著作给予高度肯定。
“马健中教授在碑学与帖学的审美映照下,熔铸文人性情;以魏晋风度驱驰翰逸神飞,以金石之音落笔化形;故而,在笔墨轻盈洒脱,帖学风味醇厚中,又蕴蓄一种浑厚苍茫之力。点画清真,有奔雷坠石之奇;仪态萧然,有绝岸颓峰之势;郁郁纤纤,一种书卷之气,充盈笔墨之间,展疏狂文人之不拘性情。”他的导师兼著名书法家孟云飞对马健中给予高度评价。
“不停地否定自己提升自己,才能强大”
“入选兰亭奖,对我来说是个惊喜。”马健中说。报名兰亭奖需要提交三幅作品,当时他正全力筹备两个展览,展览时间与兰亭奖参评时间冲突,他书写得十分匆忙,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对作品反复打磨。即便如此,最终结果仍令人满意。“这次创作的心态是,现在年龄大了,没有了羁绊,笔墨蓬勃活泼,甚至心无挂碍地去写。”马健中表示,思想更解放,情感抒发更自由,能做到功夫和心性统一,审美和表达结合了。
“宝五峰冠军奎,藏有墨迹一卷,字较包刻经稍小,诚所谓铁画银钩,无纤毫败笔。”在创作此次入选兰亭奖的作品《竹叶亭杂记》时,马健中选择了最能触动其心灵的一部分。“这段文字记载了对前人书法的认识、古代名作的流传等,内容也与兰亭奖主题相得益彰。”他说。
对王羲之《兰亭序》中21个“之”字写法各异的用意,马健中有深刻感悟。为将这份感悟付诸实践,他解析入笔,日积月累地练习,从一个点画、一个单字,一行字到一篇字,都尽力做到浑然一体。“要在感悟古意的基础上更深刻、全面地练习,要把自己的手法与古人写字的手法相类近,把自己的心态和古人创作心态相结合。”他说。
马健中也强调,他始终秉持一种创作理念——不重复自己。书法家可以有一个主导风格,但如果将自己所谓成功之作奉为精品而不再改变,那么他的路子就会僵化。“要不停地否定自己,不断地提升自己,朝这个目标往前走,才能强大”。2015年全国第十一届书法作品展览,他用颜真卿的行书风格书写《历代职官选抄》;2019年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他则节选《后汉书·孔融传》进行隶书创作。
过去的马健中,凭借对书法的热爱而勤勉练习;身为高校书法老师,他则结合自身专业特点与优势,深入探究、剖析文化内涵,使书法能够承载更丰厚的内容。
“让每个学生都开自己的花,结自己的果”
感悟古意、掌握古法和活用古法,在书法创作以及书法教学中,马健中总结了一套自己的经验:“三古一体”。
首先要感悟古意,感受作品的古朴气息,这是一种审美感受能力。其次是掌握古法,通过分析、练习,掌握并呈现出古意的具体方法。活用古法则是指在感悟古意和掌握古法的基础上随机应变,让当下的作品体现古意,呈现古法,变幻无穷。“要让广大学生了解经典的厚重,使他们更加全面地进行手上表达。”马健中说。
学生发展位于马健中心首位。他依据每一位学生的特长、兴趣等因材施教。二十人的班级,一堂课上会有十多种风格各异的名帖,让学生们任选临摹。对此,马健中表示:“千万不能固定到一本字帖上,老师的任务就是引导,让每个学生都开自己的花,结自己的果,这接近教育的本质,也是教育的最理想状态。”
身为2015级本科生的班主任,当发现没有排行书课程而学生们又有迫切需求时,他主动、自发为学生们补课,每周十节,坚持将近一学期。课时很多,不可避免地会占用课余时间。但看到老师真心为学生付出,学生们都积极主动、高度配合教学。“虽然增添这些额外的课程任务让我变得忙碌,但每当我想起这件事,都觉得做得非常值得。”
有心人,天不负。他的教学硕果累累。2019年12月,马健中和所指导的研究生学生庄千恒的作品代表郑州大学书法学院,双双入选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同年,马健中也荣获第十届郑州大学学生“我最喜爱的教师”称号。
马健中身兼中国书法家协会行书专业委员会委员,民盟中央美术院河南分院副院长等职,他的作品曾获得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奖”,全国第四届扇面书法艺术展“优秀奖”,全国第二届、第三届书法百强榜“十佳”等多项荣誉,他的荣誉证书都放在屋里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唯独把学生“我最喜爱的老师”奖杯摆放在最显眼处。对此,他笑着说:“这是我最珍视的一个荣誉,比兰亭奖还重要!”
“甘守杏坛,春风化雨滋润拳拳心田,常护青灯,莲性高洁濡染正气清风”“竺香续燃,神思凝聚真草隶篆,临池不辍,笔墨蕴介盘纡钩环”,如“我最喜爱的老师”颁奖词所言,马健中始终把“热爱”作为激励自己书法道路上坚定前行的动力。他也鼓励大家享受书法之美,提高书法水平:“书法是汉字的高级形态,是中国文化的独特表现艺术,是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我们要练好书法,传承弘扬中国书法的传统文化。”马健中说。
(李艳丽 蔡子慧 王仪文 撰稿)
入选作品《竹叶亭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