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家校共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12月20日晚七点半,确山县教育局站点第三次线上培训如期举行,1600名班主任和心理学老师在钉钉群收听收看冀未来团队高级讲师朱华老师带来的主题讲座:做好家校共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朱华老师从2023年度中国精神心理健康蓝皮书开始,介绍了学生群体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中小学生抑郁检出率:高中40%,初中50%,小学10%。学生抑郁症的原因,排在前三位的是人际关系、家庭关系、学业压力。为此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强调坚持健康第一,把健康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强调坚持系统治理,健全多部门联动和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聚焦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核心要素、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补短板、强弱项,系统强化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要推动各地全面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教联体”是以中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为目标、以学校为圆心、以区域为主体、以资源为纽带,促进家校社有效协同的一种工作方法。力争到2025年,50%的县建立“教联体”,到2027年所有县全面建立“教联体”。接着他从四个方面分享了关于家校共育的见解和方法。
家校共育对孩子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前苏联教育家或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最完备的教育模式是“学校—家庭教育,强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北京大学曾做过一项调查,表明学生考上北大的首要原因是家庭教育因素。北大学生的”成功黄金定律“是:成功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完美结合、远大的人生理想和明确的奋斗目标、高效率的学习与坚持不懈的努力。95.3%的北大学生在中小学阶段与父母的关系非常和谐;87.5%的北大学生认为,父母在人格、品性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培养和塑造,对自己最终考上北大作用很大;67.8%的北大学生家庭是典型的学习型家庭。
朱华老师以3个名校学生的家校故事分析了家庭与学校的角色与责任。【1】重视早期家庭教育。按照中国家庭教育之父冯德全0岁方案的指引,让孩子从小爱上学习;心中有梦想,眼中有目标;培养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突破第一次,树立自信心;自主学习,学习是自己的事,成绩不是交换的条件;专注听讲,掌握要点,作业写得又快又好,回家可以放心玩;合理期待,适当加压。【2】引导孩子用平常心对待生活和学习当中遇到的挫折和问题,心态平静,减少内耗。【3】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考试,淡化分数,通过考试发现弱项学科和考试中遗漏的知识点。【4】关键时段加强引导。
面对挑战如何更好地实施家校共育?2020年为引导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增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我国制定了第一部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指出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对其实施的道德品质、文化修养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养、引导和影响。家长要增强责任意识,主动承担起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中小学、幼儿园也应当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工作计划,作为教师业务培训的内容。
家校共育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与付出,双方应秉持开放包容合作的态度,共同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