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宝”产业带,电商平台正在出全力
产业带是经济学概念的常客。行业智库运联研究院的统计显示,全国各区域的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数量之和约为1110个。
从生产到消费,这个规模庞大的矩阵,其实是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融合对接的中心环节。也因此,遍布于国内各大区域的产业带,正越发成为电商产业和电商平台深度发展的必争之地。
(图源:跨境行研)
同时,产业带作为区域特色产能的聚合体,往往存在很多制约其高质量发展的因素,例如中小商家和工厂数量多,发展资源不均衡,擅长生产但营销不足,市场开发不足等。
有发展的缺口,就有扩大发展的前景。从拼多多到阿里京东,电商平台都在思考如何更好与产业带配合开拓市场。在这种共鸣下,电商平台与产业带和谐共生的叙事,正日复一日地被创造、改写和升华。
从必争之地,到共争之地
产业带登陆电商舞台,不是最近才出现的剧本。只不过,产业带丰富的产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非直面C端的个人消费者,又或者某些特定品类其实销往了国外主流市场,所以像义乌这样以生产能力早早成名的产业带重点城镇,并不是那么多见。
运联研究院在《产业带物流洞察报告》中指出,产业带可以根据生产分销的辐射范围,以及产业带生产流通属性的强弱,分为四个大类:下沉型市场、集散型市场、属地型集群、全国型集群。前两者重在交易流通,后两者更强调生产制造。
(图源:运联研究院)
以生产制造为核心的产业带,恰恰是最值得进一步开发的。产业带丰富的资源可以让产品迭代和分发的时效性做到极致,又因为供给门槛低等原因,可以做到极高的质价比。
然而在现实中,它们有充足的产能,其中一部分却常常因为市场内卷被划归到需要出清的序列。在消费者这边,明明有机会买到这些来自产业带的物美价廉的优质商品,却因为渠道的不通畅阻碍了交易的产生。
“两头堵”的情况,一直在挑动电商平台的神经。作为商品交易的中坚力量,电商平台对上述困境有着最深刻的洞察。与此同时,由源头产能整合创新促进消费的有效增长,本身也是电商平台高质量发展的一条可行之路。以往,双方经年累月的交流常常止步于业务的配合;如今,双方开始了全新的对话和实践。
京东抖音都在2022年发布了各自的产业带扶持计划,快手磁力引擎商家业务把2024年的目标定在了深度赋能产业带。
前段时间,阿里旗下资历最老的业务之一1688启动了“1688源选”项目。1688源选定位于用中国产业链和源头产地的优势,打造创新产品,对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融合做出推动。1688对这个尝试给出了不低的预期:“未来如果能成为数字供应链底座,其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都更大。”
而另一位长期深耕“产地经济”的选手拼多多,则已经连续多年持续提升对产业带的扶持力度。
2018年底,拼多多曾推出“新品牌计划”,聚焦中小微制造企业成长。2020年末,拼多多宣布升级“新品牌计划”,计划在2021年至2025年扶持100个产业带,定制10万款新品牌产品,带动1万亿元销售额。
如今四年过去,拼多多支持产业带发展的理念和力度都已经更上一层楼。
今年发布二季度财报时,拼多多集团董事长、联席CEO陈磊曾表示,将投入百亿资源包大力扶持具有产品、技术创新能力的新质商家、新质产业带,大幅度减免优质商家的交易手续费,未来一年预计减免100亿元。
9月底,拼多多又发布了“新质商家百亿扶持计划”,将在未来一年投入100亿资源包,成立专项团队深入100个农产区、产业带,为新质商家提供覆盖产品、营销、运营及供应链的全链路扶持,最终连点成线、串珠成链,实现源头产业升级。
要让商家和工厂也活得更好
如果把电商平台的举措进行拆解,我们会发现,不管是减轻商家负担还是提高他们的经营能力,电商平台都在致力于让源头产业带的商家和工厂活得更好。
(图源:Unsplash)
个中原因并不是单方面的,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工厂和中小商家高质量发展的诉求、产业带升级的目标等,都在无形中让电商平台必须重视产业带的“生存质量”,甚至是一种“集体利益”。唯有如此,产业带的发展才能带来正反馈。
事实上,不少产业带自己的发展史就足够解释这一点。
商家开业活动和综艺节目常用的金蛋,大多产自中国“金蛋之乡”山东水湖村。第一颗金蛋的作者是当地一位诗歌爱好者。借助电商的力量,他带动金蛋在水湖村形成了规模效应。如果没有这个放量扩张的过程,来自水湖村的金蛋或许会永远停留在那个一家人的小生意。
背靠国内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安徽亳州当地商家的电商生意曾长期被困在中药材这个垂直度过高的品类中,难以打开消费端的局面。2017年,花草茶从业者白金州首次尝试拼多多开店外销花草茶这种大众产品,一举走红,为亳州开启了花草茶产业的“支线任务”。过去五年,凭着从拼多多起步的销售经验,亳州花草茶产业规模攀升至100亿元。
(图源:Pixbaby)
而在山东平度,外贸代工模式曾经在这里创造出一条假睫毛产业带的奇迹,但当时它们的强项止于规模,产业带能留住的利润不多。而后,在拼多多头部商家的带领下,平度的假睫毛产业开始从家庭作坊式的手工业集群向现代化生产转型,更多自动化生产设备和生产线成为标配。其产业规模也成功超过百亿,如今已走上了打造高品质品牌的道路。
不难发现,如果按照点线面的逻辑看待产业带,早期吃螃蟹的商家和工厂是点,越来越多跟随者进入后连成了线,一片区域围绕一个或几个产业发展并形成配套,才是真正形成了面。要真正发挥规模效应,实现区域发展资源共享、经验共通,就必须让规模发展到一定水平。
这个过程中,拼多多等电商平台首先起到了提供商机的作用。有抢先意识的商家会发现拼多多在销售上的长处,迅速将其作为一种红利挖掘出来,从而以致富意识带动更多供给进入到这个体系。
一旦其到达一定规模后,产业的形态就会变得比较明确,有了可以复制的盈利模式。这个时候,核心问题就变成了扩张的成本和限制——一方面是生意越大成本越高,另一方面是有生产无品牌以及营销不畅。
此时,恰恰也是拼多多通过“百亿减免”和“新质商家百亿扶持计划”等手段,一边让商家减少固定支出,将更多资源用于产品创新和产业升级,一边为有成效的商家提供支持,用优秀案例引导产业带走向高质量发展。
掀起创新风暴
在产业带的发展过程中,一种生意模式的区隔会慢慢得到凸显:最开始白牌商家的生存模式,普遍是什么火我做什么甚至抄什么;但到了一个阶段后,创新者就会出现,商家盲目加码制造的现象会得到显著改善。
一个很重要的驱动因素是,电商平台要给商家和工厂留足发挥空间。这既是指投入方面的减负,也是指支持其扩大生意规模的举措。
背后的逻辑其实很容易理解:传统白牌竞争之所以容易走向无序,是因为在紧固如齿轮的商业模式循环中,商家必须很快完整“货-款-货”的周转。而在产业带上已经聚集了一定数量的生产者时,这个压力会更大。于是,产能拉满和价格战成为了很多商家的常态。
(图源:Pixbaby)
但如果,商家获得了开源节流的机会,就总会有不满足于现状的人,思考怎么和同行们形成差异化。正如生物界族群的进化,总是从特异的个体产生。当特异性足够多的时候,产业带的生命力就上了一个台阶。尤其是服饰、食品等本身就有创新空间的品类,在调节商业效率的同时,会更容易找到创新的方法。
比如亳州的花草茶产业,在经历了上拼多多做大规模这个阶段后,如今已经开始向“固体饮料”深加工转型,去探索更适合消费者需求的创新产品。
而这恰恰就是“新质”的一种解读。拼多多平台上始终有无数的新需求、新消费、新商品在翻涌,但它认为,只要是积极进行产品迭代和技术创新,带动地方产业升级的产业带和商家,都有“新质”这个属性。
对于这些敢于创造差异化的选手,拼多多在“新质商家百亿扶持计划”中给了更多的支持。核心入口“百亿补贴”中会增加新质产品的占比,“秒杀频道”也会为产业带开放更多资源位——只要商家能做好商品品质、物流仓储以及供应链能力的综合保证。
这些措施增强了商家发展的主观能动性,也让它们有了更大的空间,去寻找创新的机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回归到商业发展的视角,行业中有很多关于商品价值的理论,但“商品价格=产品价格+品牌附加值”这个非常基础的公式,一直都在生效。在产业带丰富的供给中,很多商家找不到做品牌的门路,殊不知品牌及其资产价值正是在一点点的创新改造中积累起来的。到最后,产业带发展足够好,那它将诞生自己的品牌效应。
由此可见,电商平台提供给产业带和商家的支持,将在事实上催生一种普遍的升级进化,带动更多商家在做大做强产业带的同时从中获得反哺,也让更多消费者能找到满足其需求的产品。这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闭环,它值得持续深耕下去。
来源:松果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