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渠碧水万古流】我送“南水”入万家

中原网 原创

2024-12-12 08:21

【一渠碧水万古流】

“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十周年”系列报道

我送“南水”入万家

核心提示

南水北调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长远发展和人民福祉”。

2014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作为沿线城市的郑州实现同步通水。十年来,一渠清水永续北上,源源而流润泽绿城。

值此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十周年之际,本报推出【一渠碧水万古流】 “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十周年”系列报道,记录郑州人与“南水”的故事,展现“南水”入郑过程,讲述通水十年来南水北调给郑州带来的深刻变化。

清晨,打开自来水管,汩汩清水带着丝丝甘甜,陪你开启新的一天。你可知,这水从何来?

掬起一捧水看,它不似“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天上水”的豪放,也没有“中断天门至此回”的楚江水的霸气,有的只是“半江瑟瑟半江红”的一湾轻柔——自南往北跨越千里而来的它,带来最美丹江水的气质。

作为中国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南水北调工程从长江流域取水,并通过输水管网一路向北,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千家万户,而水厂作为这一浩大工程的“中转枢纽”,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但见长江送流水

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输水线路上,水厂如同“调水心脏”。每一滴水从长江流域奔流而来,经过严格的净化处理和高效的水质管理,最终安全送到居民家中,这是水厂最重要的使命。

刘湾水厂是河南省内第一座以南水北调水为水源的制水厂

刘湾水厂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配套工程之一,2013年5月正式开工建设,2014年7月31日正式通水,这也是河南省内第一座以南水北调水为水源的制水厂。在刘湾水厂从事水生产处理工作的魏建森,回忆起十年前依旧心潮澎湃。

“南水北调的水质达到国家二类水标准,刘湾水厂以‘南水’为水源,设计日供水能力为40万吨。”魏建森介绍,如今郑州市将近四分之一供水都是从这里出发,送往千家万户。魏建森的自豪感还在于,刘湾水厂是金水路以南、京广路以东、经开区和郑东新区大部分区域生产、生活用水的供应水厂,服务人口约200万。2014年通水以来,解决了郑州市南部片区水压偏低的问题,更结束了郑州南部无水厂的历史。

泉眼无声惜细流

一滴水,从水源地流向千家万户,到底要“闯”过多少关?

“南水北调的水源进入水厂后首先进入配水预氧化池进行预臭氧氧化处理,在原水存在污染时,根据情况投放应急药剂,对原水进行有效处理。”在参观的路上,魏建森介绍着原水进入水厂的第一步工序。

原水经配水预氧化池后进入反应沉淀池,抬眼望去便看到4个均匀分布的蓄水池。“一眼就能看到池底,水非常清澈。”但魏建森告诉记者,此时的水看似很清澈,但实际上有大量肉眼看不到的小分子颗粒物。

反应沉淀池作用是加入混凝剂和助凝剂等净水剂,通过机械搅拌区和折板反应区使水和净水剂充分混合,水中胶体、悬浮物、藻类等小分子颗粒物凝结成大颗粒,随后进入平流沉淀池进行沉淀。

“不溶于水的悬浮胶体形成大颗粒通过重力沉淀下去,上清液通过指形槽收集后自布水渠流入下个环节——臭氧生物活性炭过滤系统。”水生产处理工张晓东介绍,臭氧活性炭滤池能够利用臭氧极强的氧化能力和活性炭的吸附与生物降解能力,充分去除水中有机物,再通过砂滤池“截留”进一步去除杂质。

从滤池出来,便看到一大片草地,下面就是储存成品水的清水池。魏建森介绍,进入清水池前加次氯酸钠消毒、杀菌,合格的自来水储存在清水池中。伴着机器运行的隆隆声,这是原水处理的最后一个环节——送水泵房,水将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输送至供水管网,流进千家万户。

一滴水要经过预处理、加药、沉淀、过滤、消毒、送水泵房等6个步骤,大大小小几十道工序,才能颁发合格“证书”,最终分流到用户水龙头。

十年“丹”心向水“清”

“干一行爱一行”是魏建森写在党建长廊的工作感言,一天行走一两万步是他的基本操作,一趟一趟的巡检,日复一日的工作,魏建森一走就是十年。

自1990年进入白庙水厂算起,今年53岁的魏建森从事水务工作已有30年之久,他笑称自己“大半辈子都在干一件事”。

2014年起,魏建森来到刘湾水厂,他负责水泵、配电、药剂等参与处理全过程,一趟巡检要花费1至2个小时。

“每天都两三趟,水质在不停变化,需要不断地巡查,观察水质、工艺设备、药剂投放效果。”魏建森说道。

“经验积累很重要,我们通过矾花形成大小、流速、密度、余量、水中排列等情况,判断其他影响因素。如药剂带水进入沉淀池,正常情况下往前流动十几米,绿豆大小矾花将会下沉,逐步减少到60%~70%。一般情况经验预判的浊度和浊度仪检测的数据误差不会很大。”几十年的工作经验也让魏建森练成了独门功夫,设备出了问题,他听一听泵房转速、声音、震动,就知道问题出在哪儿。

2014年毕业后就进入水厂的张晓东,大学专业是电气自动化,十年间,那个入职设备维修的稚嫩青年在魏建森的带领下,已一步步向自控维修师、水生产处理工成长进化。

现在张晓东每天交接安排完工作后,开始巡查仪表数据、通信、仪器设备等是否异常。有次他发现数据反应速度慢,后来整个电脑没有数据,他们紧急进行现场排查,从晚上12点多一直排查到中午,最后终于把问题解决。“设备现在虽然都是自动控制的,但人员时时巡查同样十分必要。”张晓东说。

“水厂的水泵和滤池不能有一刻停歇,我们24小时轮班,每次看到水流稳定送出,想到千家万户用上干净水,心里特别踏实。”魏建森说,今年2月,刘湾水厂扩建工程开工建设,工程投产后,水厂服务人口将增至300万,而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带出更多优秀的水厂年轻人,护水流万家。

本报记者 杨丽萍 刘盼盼 文 周甬 图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