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闲置率高达约70% 睿蓝汽车或拖累母公司利润由盈转亏

杰车科技 原创

2024-12-11 11:05

在被问及睿蓝制造的产能利用率及后期规划时,官方给予的回复是:睿蓝制造目前产能利用率约为30%,公司正积极提升产能利用率,以满足公司燃油车和新能源多款车型兼容生产需求。

近日,力帆科技(601777.SH)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于2024年11月30日接受10家机构调研,机构类型为保险公司、基金公司、证券公司。

在被问及睿蓝制造的产能利用率及后期规划时,官方给予的回复是:睿蓝制造目前产能利用率约为30%,公司正积极提升产能利用率,以满足公司燃油车和新能源多款车型兼容生产需求。

30%的产能利用率在汽车行业内处于什么样的水平?据瑞银发布的数据,2020-2023年,中国汽车产能利用率逐年提升,平均产能利用率由2020年的70%提升至2023年的74%。其中,中国自主品牌的产能利用率从三年前的65%提升至2023年的86%。不难发现,力帆科技旗下的睿蓝汽车存在极大的产能浪费现象,而这也严重拖累了力帆科技的业绩。

1

销量不佳导致

产能利用率严重不足

睿蓝汽车不缺产能,同时也不缺产品。具体来看,睿蓝汽车主要生产曹操60、枫叶60S、S6 PRO、枫叶80V、X3 PRO、RL7、X6 PRO等车型,不仅有纯电动产品,也有燃油车产品,轿车、SUV、MPV也实现了全品类的覆盖。但是,整体销量表现却不尽如人意,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产销快讯数据,今年1-10月,睿蓝汽车销量仅为36205辆。

睿蓝汽车销量不尽如人意,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市场定位不清晰:睿蓝汽车在品牌创立之初,虽然明确了B端与C端市场双渠道共同发展的战略,但实际上B端市场仍是其战略重点。同时,睿蓝汽车推出的第一款车是一款传统燃油车型——睿蓝X3 PRO,这与其换电出行汽车品牌的定位并不相符,导致市场和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模糊不清。

睿蓝汽车还过度依赖B端市场:睿蓝汽车的市场主要依靠网约车、出租车等B端市场实现走量。随着新能源补贴退坡、营运市场趋于饱和,以及多个城市发布网约车市场饱和的预警通知,B端市场增长乏力,导致睿蓝汽车销量急速下降。

过度依赖B端市场导致品牌认可度低:由于主要面向B端市场,睿蓝汽车的品牌认可度较低,很多消费者并不了解这一品牌,甚至有人认为其产品是“山寨”纯电车。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失去了吉利汽车的品牌背书。今年2月20日,吉利汽车公告称,本公司附属公司浙江吉润与吉利启征订立股权转让协议,据此,浙江吉润同意出售及吉利启征同意购买睿蓝汽车45%股权,现金代价为5.04亿元。出售事项完成后,本集团将不再拥有睿蓝汽车任何股权。

2

母公司净利润持续下滑

前景难乐观

睿蓝汽车属于力帆科技旗下。据力帆科技发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达48.1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43.30亿元增长11.19%。然而,与收入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司盈利能力的持续下滑。2024年前三季度,力帆科技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为3995万元,比上年同期的6178万元下降35.34%。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扣非后净利润降幅更大,仅为2422万元,同比下降47.36%。

力帆科技聚焦汽车及摩托车业务,其中汽车业务占大头。据力帆科技公布的财报数据,今年上半年,公司整体营业收入 29.88 亿元,同比增长16.55%。其中汽车业务收入17.60 亿元,同比增长 44.88%;摩托车业务收入 9.53 亿元,同比下降 7.98%;通机业务收入1.98 亿元,同比下降 17.30%。

睿蓝汽车是力帆科技汽车业务的主力军,因此其销量的增长,运营情况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力帆科技的经营情况。如若睿蓝汽车的情况不能持续好转,或将拖累力帆科技的净利润进一步恶化。

3

新掌门是拯救

睿蓝汽车的白衣天使?

更早前的11月11日下午,力帆科技召开2024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关于变更董事暨选举印奇先生为公司第六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的议案”获得与会股东高票通过;在随后召开的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九次会议上,印奇全票当选为董事长。

据了解,今年7月初,印奇通过旗下重庆江河顺遂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作价24.3亿元受让吉利科技集团所持有的力帆股份。根据力帆最新的股权结构,吉利产投和两江产业集团等共同持股的满江红基金,持有力帆科技29.85%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印奇借由江河汇间接持有力帆科技19.91%的股份,成为第二大股东。

印奇执掌睿蓝汽车,被认为是“AI+汽车”的天作之合。印奇创办的旷视科技,被称为AI独角兽,而睿蓝汽车拥有造车资质和底子。不过这一组合并非强强联合,甚至属于“弱弱组合”。

先说旷视科技,在2018-2021年间,旷视科技累计亏损金额已接近150亿元,冲击IPO也以失败告终,而睿蓝汽车的造车技术在业界也不属于一流水准,两者合作,能不能擦出火花,真的很难说。反观竞争对手,则已经在智能电动汽车这一条新赛道上拥有了领跑优势,且跑得越来越快。

不能说睿蓝汽车完全没有机会,只是留给他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特别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评论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微信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